- xiàoyì gōngzī
职工基本工资以外,随企业、单位经济效益和本人工作成绩而浮动的那一部分工资。
效益工资是什么意思
相关词汇
- 效益: xiàoyì效果和利益:社会~│经济~│充分发挥水库的~。
- 工资: gōngzī作为劳动报酬按期付给劳动者的货币或实物。
- 工资分: 1950年9月全国工资改革准备会议后到1956年工资改革前, 我国关内各地区计算工资的单位、依粮、布、油、煤等实物的当地价格计算。
- 工资率: 见“ 工资标准 ”。
- 经济效益: jīngjì xiàoyì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同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反映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效果。也叫经济效果。
- 八级工资制: bājígōngzīzhì[eight grade wage scale] 中国一些国营企业实行的工资制度,按年龄、技术把工人分成八级,根据级别发给不同的工资
- 名义工资: míngyìgōngzī工人付出劳动力时所得到的以货币表现出来的工资。名义工资不能确切反映出工资的实际水平,因为名义工资不变,实际工资可以因物价的涨跌而降低或上升。参看〖实际工资〗。
- 实际工资: shíjìgōngzī以工人所得的货币工资实际上能购买多少生活消费品、开销多少服务费做标准来衡量的工资。参看〖名义工资〗。
- 工资总额: 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或实物形式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和具有工资性质的津贴的全部金额。 其中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与生产有关的各种经常性奖金以及根据法令规定的各种工资性质的津贴等。 工资总额除按全部职工计算外, 还要按各类人员分别计算。 它是工资计划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 也是计算平均工资的依据。
- 工资标准: 1. 旧称“工资率”。 工资等级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 按工人单位工作时间(小时、日、月)规定的工资额。 2.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和各类专业人员(如教师、医师、工程师等)按等级规定的月工资额。
- 平均工资: 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指标。 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等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每人平均所得的工资额。 其计算方法是将一定时期内的工资总额除以同期的职工平均人数。
- 计件工资: jìjiàn gōngzī按照生产的产品合格件数或完成的作业量来计算的工资。
- 计时工资: jìshí gōngzī按照劳动时间多少和技术熟练程度来计算的工资。
- 效矉: 《庄子‧天运》: “故 西施 病心而矉其里, 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 归亦捧心而矉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 坚闭门而不出, 贫人见之, 挈妻子而走。 彼知矉美, 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后以“效矉”为不善摹仿, 弄巧成拙的典故。 ▶ 唐 李白 《效古诗》之一: “蛾眉不可妒, 况乃效其矉。” ▶ 清 宋荦 《漫堂说诗》六: “初 唐 之《长安古意》、《帝京篇》, 已属陈言, 无须效矉。”
- 效祉: 呈现福祉。 ▶ 《南史‧梁纪上‧武帝上》: “而晷纬呈祥, 川岳效祉, 代终之符既显, 革运之期已萃。” ▶ 唐 刘允济 《天赋》: “发星辰而效祉, 杂烟云以降祥。”
- 效用: xiàoyòng效力和作用:发挥~│~持久。
- 效祥: 呈露祥瑞。 ▶ 南朝 梁简文帝 《马宝颂序》: “是以天不爱道, 白马嘶风;王泽效祥, 朱鬣降祉。” ▶ 宋 范仲淹 《天骥呈才赋》: “星精效祥, 聿归三五之圣;龙姿挺异, 不溺三千之群。”
- 效瑞: 显示祥瑞。 ▶ 《宋书‧武帝纪中》: “胡四灵效瑞, 川岳启图, 嘉祥杂遝, 休应炳著。” ▶ 明 薛瑄 《雪赋》: “疑地媪之效瑞兮, 圭璧磊落而晶荧。”
- 效程: 犹效率。 ▶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然在实际上, 同是值一万元的资本, 他的生产效程决不一样。”
- 效玺: 献上国君的玉玺。 表示臣服。 ▶ 《韩非子‧五蠹》: “献国则地削, 效玺则名卑。 地削则国削, 名卑则政乱矣。” ▶ 《史记‧秦始皇本纪》: “异日 韩王 纳地效玺, 请为藩臣, 已而倍约。”
- 效答: 报答;报效。 ▶ 《梁书‧刘孝绰传》: “但雕朽圬粪, 徒成延奖;捕影系风, 终无效答。” ▶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十二引《蜀耆旧传‧杜悰救祸》: “受公恩久, 思有以效答, 今得之矣。”
- 效率: xiàolǜ①机械、电器等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百分比。②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工作~│用机耕比用畜耕~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