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经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即 黄石 书。
▶ 唐 聂夷中 《胡无人行》: “不读 战国 书, 不览 黄石 经。”
- 黄石 1. 指 黄石公 。 语出《史记‧留侯世家...
- 经 (經)jīng ㄐㄧㄥˉ1)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
- 黄石 1. 指 黄石公 。 语出《史记‧留侯世家》: “十三年孺子见我 济北 , 谷城山 下黄石即我矣。” ▶ 唐 陈去疾 《送韩将军之雁门》诗: “归来长揖功成后, 黄石 当年故有期。” ▶ 明 张景 《飞丸记‧盟寻泉石》: “消息盈虚能早办, 惟有 黄石 、 鸱夷 堪羡。” ▶ 清 查慎行 《洪武御碑歌》: “ 留侯 自伴 赤松 去, 谷城 空立 黄石 祠。” 2. 指 黄石公 授与 张良 的兵书《黄石公三略》。 ▶ 《后汉书‧儒林传上‧杨伦》: “当断不断, 《黄石》所戒。” ▶ 李贤 注: “《黄石公三略》曰: ‘当断不断, 反受其乱。 ’” ▶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四年》: “夫臣与主同者亡, 此《黄石》之所忌也。” ▶ 胡三省 注: “《黄石》, 即 张良 于 下邳 圯上所得之书也。” ▶ 清 袁于令 《西楼记‧卫行》: “论兵法《黄石》深筹, 夸剑术 白猿 高手。” 3. 古代少数民族名。 ▶ 《后汉书‧循吏传‧任延》: “ 延 到, 选集武略之士千人, 明其赏罚, 令将杂种 胡 骑 休屠 、 黄石 , 屯据要害。” ▶ 《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駹》: “其西又有 三河 、 盘于 虏, 北有 黄石 、 北地 、 卢水胡 , 其表乃为徼外。” 4. 方解石的别名。 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方解石》。 5. 地名。 ▶ 四川省 涪陵市 的 黄石滩 。 ▶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八月, 岑彭 破 公孙述 将 侯丹 于 黄石 。” ▶ 李贤 注: “即 黄石滩 也。 ▶ 《水经注》曰: ‘ 江水 自 涪陵 东出百里而届于 黄石 。 ’在今 涪州 涪陵县 。” 6. 地名。 ▶ 浙江省 临海市 的 黄石岭 。 ▶ 清 吴伟业 《闻台州警》诗之一: “天际飞燕 黄石岭 , 云中犬吠 赤城楼 。” 7. 地名。 ▶ 湖北省 黄石市 。
- 石经 1. 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 ▶ 汉平帝 元始 元年 王莽 命 甄丰 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 此为石经之始。 ▶ 汉 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见者, 有: (1) 汉灵帝 熹平 四年(公元175年) 蔡邕 用隶书写成的“熹平石经”, (2) 三国 魏 齐王 ( 曹芳 ) 正始 (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隶三体刻石的“正始石经”, 亦称“三体石经”。 (3) 唐文宗 开成 二年(公元837年)用楷书刻石的“唐开成石经”。 (4) 后蜀 孟昶 命 毋昭裔 督造的楷书“蜀石经”, 又称“广政石经”。 (5) 宋仁宗 嘉佑 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经”, 因用篆、隶二体, 又称“二字石经”。 (6) 宋 高宗 时御书刻石的“南宋石经”, 亦称“宋高宗御书石经”。 (7) 清 乾隆 年间刻石的“清石经”。 参阅 清 顾炎武 《石经考》、 清 万斯同 《石经考》、近人 张国淦 《历代石经考》。 2. 刻于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经。 现存石碑刻经规模最大的是 北京 房山 云居寺 附近的石经。 从 隋 代 大业 年间(公元七世纪初)刻起, 到 明 代 万历 、 天启 年间(公元十七世纪初)为止, 大部分重要佛经都已刻成。 ▶ 唐 皮日休 《开元寺避暑怀鲁望》诗: “石经森欲动, 珠像俨将恰。”
- 黄石书 指 黄石公 授与 张良 的兵书。 世称《黄石公三略》。 ▶ 明 陈子龙 《壮游行》: “或授 黄石 书, 且遇采药翁。”
- 黄石公 亦称 圯上老人 。 相传 张良 于 博浪沙 (今 安徽省 亳州市 )刺 秦始皇 失败后, 逃亡至 下邳 (今 江苏 睢宁 北), 在圯上遇见一老父。 老父授 张良 以《太公兵法》, 并言称十三年后, 到 济北 谷城 山下, 见到一块黄石, 那就是他。 十三年后, 张良 从 刘邦 过 济北 , 果在 谷城 山下得黄石。 ▶ 良 死, 遂与黄石并葬。 事见《史记‧留侯世家》及《汉书‧张良传》。 后因称圯上授 张良 《太公兵法》的老父为“黄石公”。 ▶ 宋 邵雍 《题留侯庙》诗: “ 黄石公 传皆是用, 赤松子 伴更何为。” ▶ 宋 张孝祥 《浣溪沙‧母氏生朝老者同在舟中》词: “ 黄石公 传三百字, 西王母 授九霞丹。” ▶ 明 何景明 《张良》诗: “一遇 黄石公 , 还从 赤松子 。”
- 黄石编 即 黄石 书。 ▶ 明 袁宏道 《相逢行》: “壁上 荣启 图, 手里 黄石 编。”
- 黄石老 即 黄石公 。 ▶ 唐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诗: “愧非 黄石老 , 安识 子房 贤。” ▶ 唐 杜牧 《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诉院六韵》: “授符 黄石老 , 学剑 白猿翁 。”
- 刘石经 北魏 刘芳 的美称。 ▶ 《魏书‧刘芳传》: “昔 汉 世造三字石经于太学, 学者文字不正, 多往质焉。 ▶ 芳 音义明辨, 疑者皆往询访, 故时人号为 刘石经 。”
- 魏石经 三国 魏 齐王 正始 年间石刻的儒家经典。 字为古文、篆、隶三体, 又称“三体石经”。 参阅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经说》、 清 顾炎武 《石经考》、 王国维 《观堂集林‧魏石经考》。
- 开成石经 始刊于 唐文宗 大和 七年(公元833年)。 成于 开成 二年(837年), 故名。 经石立于 长安 务本坊 国子监太学。 有《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 《论语》、《尔雅》十二种。 共二百二十七石。 字体为正书, 标题为隶书。 ▶ 大和 时, 经字已有改刻, 以后更屡经修改、补刻和添注。 也称唐石经。 今在 西安 碑林 。
- 房山石经 房山 石刻经书。 在 北京市 房山县 大房山 中。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畿辅‧房山县石经》: “ 大房山 , 在京师 房山县 境内, 俗名 小西天 是也。 ▶ 隋 大业 间, 僧 静琬 募金钱凿石为板, 刻藏经传后, 至 唐 贞观 仅完《大涅盘》一部。 其后法嗣继其功, 直至 完颜 时始成, 贮洞者七, 穴者二;封以石门, 锁以浮屠。”
- 正始石经 汉 末兵乱, 熹平 石经被毁。 ▶ 魏 正始 年间, 更造石经, 因有此称。 具古文、篆书、隶书三体。 因此又称三字石经、三体石经。
- 熹平石经 东汉 时所刻碑石经书。 ▶ 汉灵帝 熹平 四年根据 蔡邕 等正定经本文字的建议始刻, 讫至 光和 六年, 凡历九年而成。 共刻四十六石碑, 用隶书一体写成, 立于太学讲堂前的东侧, 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 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
- 黄石河 [Yellowstone River]美国怀俄明州西北和蒙大拿东部和南部河流。起源于怀俄明,向北流经黄石湖和黄石国家公园,并继续向北进入蒙大拿,于此流向东北,在蒙大拿与北达科他交界处注入密苏里河。全长1,114千米。已广泛开发用于灌溉。主要支流有比格霍恩河、汤河、保德河。1806年刘易斯和克拉克远征时首次发现。
- 黄石国家公园 黄石国家公园拼音:huáng shí guó jiā gōng yuán 注音:ㄏㄨㄤˊ ㄕㄧˊ ㄍㄨㄛˊ ㄐㄧㄚ ㄍㄨㄙ ㄧㄨㄢˊ 词语解释 美国著名的游览胜地。建于1872年,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国家公园。面积8990平方千米,其中森林占全园面积90%。以峡谷、瀑布、间歇泉、温泉著称。老忠实泉平均每隔66分钟就喷发一次,喷发高度达45米。建有环行公路和各种旅游设施,每年游客数以百万计。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美国和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国家公园,位于怀俄明州西北部,蒙大拿州南部和爱达荷州东部。1872年由美国国会建立。面积8,983平方千米。伸入公园的山脉为加勒廷岭、阿布萨罗卡岭、雪山山脉以及蒂顿岭。黄石公园有石林,冲蚀熔岩流,古怪的侵蚀地貌等地质奇观。有10,000多个温泉,这些温泉表现为蒸气孔、喷气孔和间歇泉。最著名的”老实泉“每隔33~93分钟喷出一次。黄石公园还以它的湖泊与河流闻名,其中有黄石湖、肖肖尼湖、蛇河和黄石河。1988年,一连串严重的森林大火使公园大部分区域暂时处于荒芜状态。
- 黄矾 黄色的明矾。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黄矾》: “黄矾出 陕西 瓜州 、 沙州 及舶上来者为上。 黄色, 状如胡桐泪。”
- 黄砂 黄沙, 沙漠。 ▶ 唐 王之涣 《出塞》诗: “黄砂直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 唐 李益 《石楼山见月》诗: “紫塞连年戍, 黄砂碛路穷。”
- 黄砾 香草名。 ▶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鲜友黄砾。” ▶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 “皆香草也。”一说即黄药。 ▶ 高步瀛 义疏: “ 李 又释黄砾曰: 《本草》有黄药。 ▶ 李时珍 云: 其茎高二三尺, 柔而有节, 似藤, 叶大如拳。 其根外褐内黄, 人皆擣其根……云易变色。 赋盖谓此。 则‘砾’乃‘药’之通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