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电话号码 繁體版 English 日本語
登录 注册

石经是什么意思

发音:
用"石经"造句
意思解释手机版

  •  1.  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
       ▶ 汉平帝 元始 元年 王莽 命 甄丰 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 此为石经之始。
       ▶ 汉 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见者, 有: (1) 汉灵帝 熹平 四年(公元175年) 蔡邕 用隶书写成的“熹平石经”, (2) 三国 魏 齐王 ( 曹芳 ) 正始 (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隶三体刻石的“正始石经”, 亦称“三体石经”。 (3) 唐文宗 开成 二年(公元837年)用楷书刻石的“唐开成石经”。 (4) 后蜀 孟昶 命 毋昭裔 督造的楷书“蜀石经”, 又称“广政石经”。 (5) 宋仁宗 嘉佑 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经”, 因用篆、隶二体, 又称“二字石经”。 (6) 宋 高宗 时御书刻石的“南宋石经”, 亦称“宋高宗御书石经”。 (7) 清 乾隆 年间刻石的“清石经”。 参阅 清 顾炎武 《石经考》、 清 万斯同 《石经考》、近人 张国淦 《历代石经考》。
     
     2.  刻于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经。 现存石碑刻经规模最大的是 北京 房山 云居寺 附近的石经。 从 隋 代 大业 年间(公元七世纪初)刻起, 到 明 代 万历 、 天启 年间(公元十七世纪初)为止, 大部分重要佛经都已刻成。
       ▶ 唐 皮日休 《开元寺避暑怀鲁望》诗: “石经森欲动, 珠像俨将恰。”
  •     shí ㄕˊ1)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     (經)jīng ㄐㄧㄥˉ1)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
  • 刘石经    北魏 刘芳 的美称。    ▶ 《魏书‧刘芳传》: “昔 汉 世造三字石经于太学, 学者文字不正, 多往质焉。    ▶ 芳 音义明辨, 疑者皆往询访, 故时人号为 刘石经 。”
  • 魏石经    三国 魏 齐王 正始 年间石刻的儒家经典。 字为古文、篆、隶三体, 又称“三体石经”。 参阅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经说》、 清 顾炎武 《石经考》、 王国维 《观堂集林‧魏石经考》。
  • 黄石经    即 黄石 书。    ▶ 唐 聂夷中 《胡无人行》: “不读 战国 书, 不览 黄石 经。”
  • 开成石经    始刊于 唐文宗 大和 七年(公元833年)。 成于 开成 二年(837年), 故名。 经石立于 长安 务本坊 国子监太学。 有《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 《论语》、《尔雅》十二种。 共二百二十七石。 字体为正书, 标题为隶书。    ▶ 大和 时, 经字已有改刻, 以后更屡经修改、补刻和添注。 也称唐石经。 今在 西安 碑林 。
  • 房山石经    房山 石刻经书。 在 北京市 房山县 大房山 中。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畿辅‧房山县石经》: “ 大房山 , 在京师 房山县 境内, 俗名 小西天 是也。    ▶ 隋 大业 间, 僧 静琬 募金钱凿石为板, 刻藏经传后, 至 唐 贞观 仅完《大涅盘》一部。 其后法嗣继其功, 直至 完颜 时始成, 贮洞者七, 穴者二;封以石门, 锁以浮屠。”
  • 正始石经    汉 末兵乱, 熹平 石经被毁。    ▶ 魏 正始 年间, 更造石经, 因有此称。 具古文、篆书、隶书三体。 因此又称三字石经、三体石经。
  • 熹平石经    东汉 时所刻碑石经书。    ▶ 汉灵帝 熹平 四年根据 蔡邕 等正定经本文字的建议始刻, 讫至 光和 六年, 凡历九年而成。 共刻四十六石碑, 用隶书一体写成, 立于太学讲堂前的东侧, 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 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
  • 石绒    即石棉。    ▶ 《元史‧世祖纪三》: “ 别怯赤山 石绒织为布, 火不能然。”    ▶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赤山石绒》: “ 明 包汝辑 《南中纪闻》: ‘ 赤山 出石绒, 织为布, 经火不然。 ’即今火布是也。”
  • 石纽    古地名。 相传为 夏禹 出生地。 在今 四川省 汶川县 境。    ▶ 《史记‧夏本纪》“ 夏禹 , 名曰 文命 ” 张守节 正义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 禹 本 汶山郡 广柔县 人也, 生于 石纽 。”    ▶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 “ 禹 生 石纽 , 今之 汶山郡 是也。”    ▶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 “蛟电凝阴, 发皇明于 石纽 。”
  • 石绿      1.  孔雀石。    ▶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石绿镜台》: “ 张燕公 有石绿镜台, 得自 明川 道士。    ▶ 玄宗 闻其有异, 取以精炭十车, 烧之不变, 乃已。”    2.  用孔雀石制成的绿色颜料。 多用于国画。    ▶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峰攒石绿点, 柳惹麴尘丝。”    ▶ 宋 陆游 《旅游》诗: “螺青点出莫山色, 石绿染成春浦潮。”    ▶ 金 元好问 《眉》诗之二: “石绿香煤浅淡间, 多情长带 楚 梅酸。”    ▶ 《红楼梦》第四二回: “石绿四两, 管黄四两。”
  • 石纲    花石纲的简称。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 赵南仲 爱 灵璧 一石, 而命五百卒舁至 临安 ; 郑璠 得 象江 六怪石, 而以六十万钱辇归 荥阳 。 劳民伤财, 至于此极, 何怪 艮岳 石纲终贻北狩也!”参见“ 花石纲 ”。
  • 石缁    黑石。    ▶ 《文选‧张衡<东京赋>》: “温液汤泉, 黑丹石缁。”    ▶ 薛综 注: “黑丹石缁, 谓黑石杂色也。 言温液即汤池之流, 黑丹石缁之所出。”
  • 石级    shíjí用石头砌的台阶。
  • 石缄金匮    同“石室金匮”。
  • 石緑     石緑拼音:shí lǜ 注音:ㄕㄧˊ ㄌㄩˋ 词语解释1.孔雀石。 2.用孔雀石制成的绿色颜料。多用于国画。
  • 石罅    shíxià[crack in a rock] 石缝,指狭谷中小道
  • 石精    最好的铁。    ▶ 《淮南子‧天文训》: “日夏至而流黄泽, 石精出。”    ▶ 高诱 注: “石精, 五色之精也。”    ▶ 《汉武帝内传》: “第九篇, 有六巳石精金光藏影化形之方。”    ▶ 《云笈七签》卷八: “石精者, 妙铁也。 石者铁之质, 精者石之津。”    ▶ 元 张简 《鬻石篇》: “山中学仙人, 断谷自有方。    ▶ 泌水 生石精, 鬻之以为粮。”
石经是什么意思,石经的中文解释,石經是什麽意思石经 meaning in Chinese,发音,例句,用法,同义词,反义词由查查汉语词典提供,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