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āqí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后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官员平时管民政,战时任将领,旗民子孙永远当兵。
- 八: bā ㄅㄚˉ1)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
- 旗: qí ㄑㄧˊ1)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zhì),多是长方...
- 汉军八旗: 清 代八旗组织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原指 满洲 入关前已投降 满洲 或被俘从事兵役的 辽东 汉 人及其子孙。 ▶ 努尔哈赤 建立八旗之初, 将所有户口不分种族都编入, 所以在一旗内有 满 、 汉 、 蒙古 等族人。 ▶ 天聪 五年(公元1631年)将各旗的 汉 人拨出, 另编一旗, 定名 汉 军。 ▶ 崇德 二年(公元1637年) 皇太极 就降附的 汉 人组成 汉 军左右翼二旗。 四年分建黄、白、红、蓝四旗。 七年扩编为 汉 军八旗, 与 满洲 八旗、 蒙古 八旗共同构成八旗组织的整体。
- 禁旅八旗: 清 代驻防京师的八旗兵。 有领侍卫府(统辖亲军)、八旗骁骑营、八旗前锋营、八旗护军营(又有 圆明园 八旗护军营)、八旗步军营、内府三旗、火器营、健锐营、虎枪营等。
- 八族: 指 三国 吴 八大家族。 ▶ 《文选‧陆机<吴趋行>》: “八族未足侈。” ▶ 李善 注引 张勃 《吴录》曰: “八族, 陈 、 桓 、 吕 、 窦 、 公孙 、 司马 、 徐 、 傅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