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正堂堂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形容正大光明。
- 正正 1. 整齐貌。 ...
- 堂堂 tángtáng①形容容貌庄严大方:仪表~。②形容有志气或有气魄:~中...
- 堂堂正正 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解释】堂堂:盛大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出处】《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示例】就如那妒妇破坏人家,他却也有一番~的道理说出来,可知道家也却被他破了。(清·刘鄂《老残游记》第十一回)【拼音码】ttzz【灯谜面】大厅中央挂楷书【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英文】strong and well-disciplined
- 正堂 zhèngtáng(1)[main room]∶正中的厅堂;正屋(2)[office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old time)]∶ 旧时官府办公的大厅(3)[magistrate]∶明清两代称府县的长官
- 正正 1. 整齐貌。 ▶ 《孙子‧军争》: “无邀正正之旗, 勿击堂堂之陈。” ▶ 曹操 注: “正正, 齐也。” ▶ 元 罗爱卿 《凌虚阁避暑玩月》诗之四: “曲曲栏干正正屏, 六铢衣薄嬾来凭。” ▶ 炉魂 《对于张之洞死后之湖南人》: “一夫倡言, 万人接响, 其旗正正, 其鼓堂堂。” 2. 恰好, 正好。 ▶ 《西游补》第二回: “我这一日当班, 正正立在那道士对面, 一句一句都听得明白。”
- 堂堂 tángtáng①形容容貌庄严大方:仪表~。②形容有志气或有气魄:~中华儿女。③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之阵。
- 县正堂 旧时知府、知州、知县均为地方长官, 其正式办公处为衙署大堂, 因此称为正堂。 故亦以“县正堂”为知县的代称。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 “我细看他的行李, 除了衣箱之外, 还有一个大帽盒, 都黏着‘江苏即补县正堂’的封条。” ▶ 《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白蟒围营》: “他委派了自己的心腹 夏一松 , 作了 剑川县 的县正堂。”
- 避正堂 1. 见“ 避正殿 ”。 2. 谓让出正厅。 表示恭敬。 ▶ 《汉书‧曹参传》: “闻 胶西 有 盖公 , 善治 黄 老 言, 使人厚币请之。 既见 盖公 , 盖公 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 推此类具言之。 ▶ 参 于是避正堂, 舍 盖公 焉。” ▶ 晋 皇甫谧 《高士传‧盖公》: “ 参 ( 曹参 )悦, 乃避正堂舍之, 师事之。”亦省作“ 避堂 ”。 ▶ 唐 苏頲 《奉和崔尚书赠大理陆卿鸿胪刘卿见示之作》: “避堂贻后政, 扫第发前机。” ▶ 宋 范成大 《寄题鹿伯可见一堂》诗之一: “聊攀铁锁问何似, 岂敢避堂邀 盖公 ?”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七: “ 子房 之师, 实维 黄石 ; 曹参 避堂, 以舍 盖公 。”
- 亮堂堂 liàngtāngtāng(~的)形容很亮:灯火通明,照得礼堂里~的。
- 红堂堂 亦作“红棠棠”。 红彤彤, 形容很红。 ▶ 老舍 《柳家大院》: “他就是这么个人--和‘文明’人要是过两句话, 替别人吹几句, 脸上立刻能红堂堂的。” ▶ 王汶石 《挥起战刀的炮手们》: “他( 吴军 )问他(新战士): ‘老家是哪儿?’‘ 解州 。 ’‘噢, 是 关老爷 的同乡啊。 嗯, 脸红堂堂的, 也有点像 关云长 的模样。 ’”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一章: “现在这女人正从小土神庙前经过。 剪发, 红棠棠的脸盘, 穿着一身农村人走亲戚的海昌蓝衣裳。”
- 貌堂堂 形容人的仪表壮伟。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摺: “貌堂堂, 声朗朗, 头直上只少个圆光, 却便似捏塑来的僧伽像。” ▶ 元 曾瑞 《醉花阴‧怀离》套曲: “想才郎丰鉴, 貌堂堂阔论高谈。”
- 方方正正 fāngfāng-zhèngzhèng[square] 四四方方的,正方形的他的方方正正的粗俗的鼻子
- 板板正正 1. 犹言平平正正。 ▶ 白峰溪 《明月初照人》第二幕: “她从炕柜里取出一个板板正正的布包。” 2. 形容表情严肃。 如: 李老师 的面孔突然变得板板正正, 顽皮的孩子顿时给镇住了。
- 正正气气 正派。
- 正正经经 ①严肃而认真。②又作:堂堂正正。
- 一表堂堂 形容仪表堂皇。
- 仪表堂堂 yí biǎo táng táng 【解释】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出处】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曹丞相魁梧奇伟,仪表堂堂。”【拼音码】ybtt【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男子庄重【英文】impressive-looking
- 堂堂一表 形容身材魁伟,相貌出众。
- 满满堂堂 方言。 形容很满的样子。 ▶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四: “ 萧祥 回到农会里屋, 这儿又是满满堂堂一屋子的人。”杜鹏程《年青的朋友》一: “过往的车子, 都满满堂堂地载着材料, 捎个人是万万不行的。”
- 相貌堂堂 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梧。
- 正正之旗 正正之旗拼音:zhèng zhèng zhī qí 注音:ㄓㄥˋ ㄓㄥˋ ㄓㄧ ㄑㄧˊ 成语解释正正之旗【拼音】:zhèng zhèng zhī qí【解释】:正正:整齐。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出处】:《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示例】:看子牙兵按五方而出,左右顾盼,进退舒徐,纪律严肃,井井有条,兵威甚整,真堂堂之阵,~。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三回
- 正步 zhèngbù队伍行进的一种步法,上身保持立正姿式,两腿绷直,两脚着地时适当用力,两臂摆动较高。通常用于检阅。
- 正歌 古代典礼中规定使用的乐歌之一种。 行礼时用。 ▶ 《仪礼‧燕礼》: “大师告于乐正曰: ‘正歌备。 ’” 郑玄 注: “正歌者, 升歌及笙各三终, 间歌三终, 合乐三终。”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 “ 鲁国 以 公旦 次编, 商 人以前王追录, 斯乃宗庙之正歌, 非宴飨之常咏也。” ▶ 朱自清 《中国歌谣》: “正歌一类是典礼中规定应用的……大都是矞皇典丽的篇章, 不出南雅之外。”
- 正殿 zhèngdiàn宫殿或庙宇里位置在中间的主要的殿。
- 正款 指赋税中的正税。 ▶ 太平天国 洪秀全 《苏福省减赋诏》: “朕格外体恤民艰, 于尔民应徵钱漕正款, 今(令)该地佐将酌减若干。”
- 正比 zhèngbǐ①两个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发生变化,其另一方随之起相应的变化,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也逐渐增长,就是正比。②一个数对另一个数的比,如9:3。参看〖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