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堂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zhèngtáng
(1)
[main room]∶正中的厅堂;正屋
(2)
[office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old time)]∶ 旧时官府办公的大厅
(3)
[magistrate]∶明清两代称府县的长官
- 正 zhèng ㄓㄥˋ1)不偏斜,与“歪”相对:~午。~中(zhōng)。...
- 堂 táng ㄊㄤˊ1)正房,高大的房子:~屋。~客。~倌。礼~。澡~。2...
- 县正堂 旧时知府、知州、知县均为地方长官, 其正式办公处为衙署大堂, 因此称为正堂。 故亦以“县正堂”为知县的代称。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 “我细看他的行李, 除了衣箱之外, 还有一个大帽盒, 都黏着‘江苏即补县正堂’的封条。” ▶ 《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白蟒围营》: “他委派了自己的心腹 夏一松 , 作了 剑川县 的县正堂。”
- 避正堂 1. 见“ 避正殿 ”。 2. 谓让出正厅。 表示恭敬。 ▶ 《汉书‧曹参传》: “闻 胶西 有 盖公 , 善治 黄 老 言, 使人厚币请之。 既见 盖公 , 盖公 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 推此类具言之。 ▶ 参 于是避正堂, 舍 盖公 焉。” ▶ 晋 皇甫谧 《高士传‧盖公》: “ 参 ( 曹参 )悦, 乃避正堂舍之, 师事之。”亦省作“ 避堂 ”。 ▶ 唐 苏頲 《奉和崔尚书赠大理陆卿鸿胪刘卿见示之作》: “避堂贻后政, 扫第发前机。” ▶ 宋 范成大 《寄题鹿伯可见一堂》诗之一: “聊攀铁锁问何似, 岂敢避堂邀 盖公 ?”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七: “ 子房 之师, 实维 黄石 ; 曹参 避堂, 以舍 盖公 。”
- 正正堂堂 形容正大光明。
- 正域 整治封疆。 ▶ 《诗‧商颂‧玄鸟》: “古帝命 武汤 , 正域彼四方。” ▶ 朱熹 集传: “正, 治也。 域, 封竟也。” ▶ 汉 王莽 《下书授诸侯茅土》: “予以不德, 袭于圣祖, 为万国主。 思安黎元, 在于建侯, 分九州正域, 以美风俗。”
- 正坐 端坐;正身而坐。 ▶ 《庄子‧庚桑楚》: “ 南荣趎 蹴然正坐曰: ‘若 趎 之年者已长矣, 将恶乎托业, 以及此言邪?’” ▶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 “若并时进见, 则不敢正坐离立, 行则偻身自卑。” ▶ 宋 曾巩 《宝月大师塔铭》: “其夕沐浴易衣, 正坐而卒。” ▶ 《再生缘》第六回: “只见 邬必凯 与 神武真人 , 端身正坐, 两旁排列得刀枪密密, 剑戟森森。”
- 正声伎 指清商三调, 包括平调、清调、瑟调。 即宫调、商调、角调。 ▶ 《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一年》: “戊辰, 遣 江州 刺史 陈显达 镇 樊城 。 上虑朝野忧遑, 力疾召乐府奏正声伎。” ▶ 胡三省 注: “ 江 左以清商为正声伎。”
- 正场 科举考试中的正试场次。 ▶ 《清会典事例‧礼部‧录送乡试二》: “各省学臣于岁科举时, 生监中有报考算学者, 除正场仍试以四书经文诗策外, 其考试经古场内, 另出算学题目, 果能通晓算法, 即将原卷咨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覆勘注册。” ▶ 《文明小史》第一回: “发出案来, 接着便是正场、初覆、二覆、三覆, 不到半月, 都已考完。”
- 正声雅音 正声雅音拼音:zhèng shēng yǎ yīn 注音:ㄓㄥˋ ㄕㄥ ㄧㄚˇ ㄧㄣ 成语解释正声雅音【拼音】:zhèng shēng yǎ yīn【解释】:纯正优雅的音乐。【出处】:唐·皮日休《通玄子栖宾亭记》:“其正声雅音,笙师之吹竽,邠人之鼓籥,不能过也。”
- 正在 zhèngzài副词,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中:他们~开会丨温度~慢慢上升。
- 正处 正确处理。 ▶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 “(公)收 阿罗多 、 卑居 , 系 炖煌 , 正处以闻。” II 1. 真正的处所。 ▶ 《庄子‧齐物论》: “民湿寝则腰疾偏死, 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 猿猴然乎哉?三者谁知正处?” 成玄英 疏: “举此三者, 以明万物谁知正定处所乎?” 2. 正当的地方。 ▶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五段: “死就要死在正处。 为祖国, 为人民, 死了也值得。”
- 正土 1. 中央之土。 ▶ 《淮南子‧墬形训》: “正土之气也, 御乎埃天。” ▶ 高诱 注: “正土, 中土也。” 2. 指辨正国土疆域。 ▶ 晋 成公绥 《天地赋》: “辨方正土, 经略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