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肌分理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bò jī fēn lǐ
【解释】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出处】汉·张衡《西京赋》:“剖析毫厘,擘肌分理。”
【拼音码】bjfl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分析思路清晰
【英文】closely analyse
- 擘 bò ㄅㄛˋ1)大拇指:~画(计划,布置。亦作“擘划”)。~窠(指在印...
- 肌 jī ㄐㄧˉ1)人或动物体内附着在骨头上或构成内脏的柔软物质,由许多纤...
- 分理 1. 纹理、脉络或事物间的联系。 &nbs...
- 分理 1. 纹理、脉络或事物间的联系。 ▶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 “ 黄帝 之史 仓颉 , 见鸟兽蹄迒之迹, 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 初造书契。” ▶ 段玉裁 注: “分理, 犹文理。” ▶ 《南史‧谢庄传》: “制木方丈, 图山川土地, 各有分理。” 2. 分说;分辩。 ▶ 宋 王安石 《上富相公书》: “所辞者才力所不能, 而所愿犹未敢分理也。” ▶ 《四游记‧观音和好朝天》: “非敢抗拒天兵, 因 赵元帅 刚猛, 不容分理, 所以未及承旨耳。” ▶ 《水浒后传》第一回: “待去官司告理, 又不知他姓名。 况且委是海货, 不便分理。” II名分与事理。 ▶ 《旧唐书‧温造传》: “凡事有小而关分理者, 不可失也。 分理一失, 乱由之生。” ▶ 章炳麟 《与邓实书》: “以为文生于名, 名生于形, 形之所限者分, 名之所稽者理, 分理明察, 谓之知文。”
- 分理处 fēnlǐchù[a small local branch(of a bank)]银行的小支行
- 擘茧 擘开探官茧。 茧, 面粉所作的小果子, 内藏官位帖子, 擘开以卜将来官位高下。 为 唐 宋 时习俗, 多行于正月间。 ▶ 宋 梅尧臣 《和永叔内翰》: “来时擘茧正探官, 走马传宣夹路看。”参见“ 探官茧 ”。
- 擘纩 指漂絮。 语本《庄子‧逍遥游》: “我世世为洴澼纩。” ▶ 成玄英 疏: “澼, 漂也。 纩, 絮也。” ▶ 《南史‧后妃传下‧梁武帝丁贵嫔》: “乡人 魏益德 将娉之, 未及成, 而 武帝 镇 樊城 , 尝登楼以望, 见 汉 滨五采如龙, 下有女子擘纩, 则贵嫔也。”
- 擘蓝 十字花科植物。 二年生草本。 叶长卵圆形, 蓝绿色, 茎膨大为球形, 外皮绿白、绿或紫色, 可鲜食或腌制。 ▶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腌菜》: “霜降后腌菜, 除瓜茄、芹芥、萝卜、擘蓝、箭干白、春不老之外, 有白菘菜者, 名黄芽菜, 乃都门之极品, 鲜美不减 富阳 冬笋。”
- 擘纑 指漂麻缉绩之事。 ▶ 晋 皇甫谧 《高士传‧陈仲子》: “身自织履, 妻擘纑以易衣食。”
- 擘钱 古代的一种祭祀习俗。 登山, 撕碎冥帛, 撒向空中以祭。 ▶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寒食日上冢, 亦不设香火, 纸钱挂于茔树。 其去乡里者, 皆登山望祭, 裂冥帛于空中, 谓之‘擘钱’。”
- 擘絖 擘絖拼音:bò kuàng 注音:ㄅㄛˋ ㄎㄨㄤˋ 词语解释指漂絮。语本《庄子·逍遥游》:“我世世为洴澼絖。” 成玄英 疏:“澼,漂也。絖,絮也。”《南史·后妃传下·梁武帝丁贵嫔》:“乡人 魏益德 将娉之,未及成,而 武帝 镇 樊城 ,尝登楼以望,见 汉 滨五采如龙,下有女子擘絖,则贵嬪也。”
- 擘阮 谓弹琴。 阮, 阮咸, 拨弦乐器, 形似月琴, 竖抱怀中, 用两手齐奏。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德行文章没包弹, 绰有赋名诗价。 选甚嘲风咏月, 擘阮分茶。” ▶ 清 顾景星 《<楝亭集>序》: “弧骑、剑槊、弹碁、擘阮悉造精诣。”
- 擘笺 亦作“擘笺”。 谓裁纸。 ▶ 宋 陆游 《阆中作》诗: “擘笺授管相逢晚, 理鬓薰衣一笑哗。” ▶ 清 姚鼐 《游瞻园和香亭同年》之七: “祇怜才尽者, 偏畏擘笺长。” ▶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画船纪艳》: “山樵于时倚醉微吟, 擘笺题句, 挥毫染写, 墨渖淋漓, 无不各当其意以去。”
- 擘面 扑面, 迎面。 ▶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四摺: “怎将我擘面拳敦, 涌身推抢, 那里降阶接待?”
- 擘窠字 见“ 擘窠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