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理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1. 纹理、脉络或事物间的联系。
▶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 “ 黄帝 之史 仓颉 , 见鸟兽蹄迒之迹, 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 初造书契。”
▶ 段玉裁 注: “分理, 犹文理。”
▶ 《南史‧谢庄传》: “制木方丈, 图山川土地, 各有分理。”
2. 分说;分辩。
▶ 宋 王安石 《上富相公书》: “所辞者才力所不能, 而所愿犹未敢分理也。”
▶ 《四游记‧观音和好朝天》: “非敢抗拒天兵, 因 赵元帅 刚猛, 不容分理, 所以未及承旨耳。”
▶ 《水浒后传》第一回: “待去官司告理, 又不知他姓名。 况且委是海货, 不便分理。”
II
名分与事理。
▶ 《旧唐书‧温造传》: “凡事有小而关分理者, 不可失也。 分理一失, 乱由之生。”
▶ 章炳麟 《与邓实书》: “以为文生于名, 名生于形, 形之所限者分, 名之所稽者理, 分理明察, 谓之知文。”
- 分 fēn ㄈㄣˉ1)区划开:~开。划~。~野(划分的范围)。~界。~明。...
- 理 lǐ ㄌㄧˇ1)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
- 分理处 fēnlǐchù[a small local branch(of a bank)]银行的小支行
- 擘肌分理 bò jī fēn lǐ 【解释】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出处】汉·张衡《西京赋》:“剖析毫厘,擘肌分理。”【拼音码】bjfl【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分析思路清晰【英文】closely analyse
- 分珪 分珪拼音:fēn guī 注音:ㄈㄣ ㄍㄨㄟ 词语解释见“ 分圭 ”。
- 分甘 《后汉书‧杨震传》“虽有推燥居湿之勤” 李贤 注引《孝经‧援神契》: “母之于子也, 鞠养殷勤, 推燥居湿, 绝少分甘。”本谓分享甘美之味, 后亦以喻慈爱、友好、关切等。 ▶ 《三国志‧吴志‧陆瑁传》: “少好学笃义。 ▶ 陈国 陈融 、 陈留 濮阳逸 、 沛郡 蒋纂 、 广陵 袁迪 等, 皆单贫有志, 就 瑁 游处, 瑁 割少分甘, 与同丰约。” ▶ 《旧唐书‧肃宗纪》: “问安靡阙, 视膳无违;及同气天伦, 联华棣萼, 居尝共被, 食必分甘。” ▶ 清 方文 《重至姑孰访王希文》诗: “君昔来江岸, 分甘饷我亲。”
- 分率 图纸上的长度跟它所表示的实际长度之比。 即比例尺。 ▶ 《晋书‧裴秀传》: “制图之体有六焉。 一曰分率, 所以辨广轮之度也。” ▶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杂志》: “予尝为《守令图》, 虽以二寸折百里为分率, 又立准望牙融, 傍验高下方斜迂直七法, 以取鸟飞之数。” ▶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六章第三节: “地理学中有 晋 裴秀 的地图绘制法--‘制图六体’。 六体中的分率(比例缩尺)、准望(定方位)、道里、高下、方斜、迂直, 无不与当时数学的发展有关。”
- 分甘共苦 fēn gān gòng kǔ 【解释】同享幸福,分担艰苦。【出处】《晋书·应詹传》:“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兄弟。”【示例】对于她的日夜的操心,使我也不能不一同操心,来算作~。(鲁迅《彷徨·伤逝》)【拼音码】fggk【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分猷 犹分谋, 分管。 ▶ 明 高攀龙 《崇正学辟异说疏》: “本朝持衡国事者, 无决断之勇;分猷庶职者, 有模棱之风。”
- 分甘同苦 见“分甘共苦”。
- 分献 古代祭祀, 向配飨者行献爵献帛礼。 与“正献”相对而言。 ▶ 唐 王勃 《拜南郊颂》: “玉觞分献, 金錞畅矩。 青帝鸣琴, 朱灵会舞。” ▶ 《宋史‧礼志二》: “若夫公卿分献、文武从祀, 与夫乐架馔幔, 则皆在中壝之内。” ▶ 宋 赵升 《朝野类要‧分献》: “凡三岁大礼, 有大臣亚献终献之外, 众天神则在坛下分献。”参见“ 正献 ”。
- 分甘绝少 分甘绝少拼音:fēn gān jué shǎo 注音:ㄈㄣ ㄍㄢ ㄐㄩㄝˊ ㄕㄠˇ 成语解释分甘绝少【拼音】:fēn gān jué shǎo【解释】: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央湿,绝少分甘。”
- 分物 1. 谓天子分赐之物。 ▶ 《左传‧定公四年》: “三者皆叔也, 而有令德, 故昭之以分物。” 2. 谓不同的事物。 ▶ 《淮南子‧诠言训》: “同出于一, 所为各异, 有鸟有鱼有兽, 谓之分物, 方以类别, 物以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