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窠字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见“ 擘窠书 ”。
- 擘窠 1. 写字、篆刻时, 为求字体大小匀整, ...
- 字 zì ㄗˋ1)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文~。汉~。~符。~母。~典。~句。...
- 擘窠 1. 写字、篆刻时, 为求字体大小匀整, 以横直界线分格, 叫“擘窠”。 擘, 划分;窠, 框格。 ▶ 唐 颜真卿 《乞御书放生池碑额表》: “前书点画稍细, 恐不经久。 臣今谨据石擘窠, 大书一本, 随表奉进。” ▶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 “ 汉 印多用五字, 不用擘窠。” 2. 指大字。 ▶ 清 赵翼 《岣嵝碑歌》: “想见摩崖作擘窠, 六丁下照火光赤。” ▶ 清 曹寅 《尚中索书真州东园予有愧焉作诗留别情见乎辞》: “请我书绰楔, 擘窠当门前。”参见“ 擘窠大字 ”。
- 擘窠书 亦称“擘窠字”。 指大字。 ▶ 清 朱履贞 《书学捷要》卷下: “书有擘窠书者, 大书也。”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乌提督》: “时守将为 叶清 , 故武科子弟, 善于诗, 书擘窠字, 仓卒乘马伤髀。”
- 擘窠大字 大字。 ▶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东坡属对》: “又登 望海亭 , 柱间有擘窠大字。” ▶ 《明史‧文苑传四‧王稚登》: “四岁能属对, 六岁善擘窠大字。” ▶ 闻一多 《一个白日梦》: “那威风凛凛的稻草人式的构造物, 和它上面更威风的蓝地白书的八个擘窠大字: 顶天立地, 继往开来。 也不知道是出自谁人的手笔。”
- 擘笺 亦作“擘笺”。 谓裁纸。 ▶ 宋 陆游 《阆中作》诗: “擘笺授管相逢晚, 理鬓薰衣一笑哗。” ▶ 清 姚鼐 《游瞻园和香亭同年》之七: “祇怜才尽者, 偏畏擘笺长。” ▶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画船纪艳》: “山樵于时倚醉微吟, 擘笺题句, 挥毫染写, 墨渖淋漓, 无不各当其意以去。”
- 擘絖 擘絖拼音:bò kuàng 注音:ㄅㄛˋ ㄎㄨㄤˋ 词语解释指漂絮。语本《庄子·逍遥游》:“我世世为洴澼絖。” 成玄英 疏:“澼,漂也。絖,絮也。”《南史·后妃传下·梁武帝丁贵嫔》:“乡人 魏益德 将娉之,未及成,而 武帝 镇 樊城 ,尝登楼以望,见 汉 滨五采如龙,下有女子擘絖,则贵嬪也。”
- 擘纑 指漂麻缉绩之事。 ▶ 晋 皇甫谧 《高士传‧陈仲子》: “身自织履, 妻擘纑以易衣食。”
- 擘纩 指漂絮。 语本《庄子‧逍遥游》: “我世世为洴澼纩。” ▶ 成玄英 疏: “澼, 漂也。 纩, 絮也。” ▶ 《南史‧后妃传下‧梁武帝丁贵嫔》: “乡人 魏益德 将娉之, 未及成, 而 武帝 镇 樊城 , 尝登楼以望, 见 汉 滨五采如龙, 下有女子擘纩, 则贵嫔也。”
- 擘画 bòhuà〈书〉筹划;布置:~经营 ㄧ机构新立,一切均待~。也作擘划。
- 擘肌分理 bò jī fēn lǐ 【解释】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出处】汉·张衡《西京赋》:“剖析毫厘,擘肌分理。”【拼音码】bjfl【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分析思路清晰【英文】closely analyse
- 擘析 分析, 剖析。 ▶ 宋 梅尧臣 《读月石屏诗》: “ 苏子 苦豪迈, 何用强引犀角蚌蛤巧擘析。”擘, 一本作“ 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