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天柱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qíngtiānzhù
[(of ancient legend) one of the eight pillars used to prop up the sky―Atlas] 古代传说昆仑山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后来用“擎天柱”比喻担负重任的人
- 擎天 1. 托住天。 形容坚强高大有力量。 &n...
- 柱 zhù ㄓㄨˋ1)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子。~石。顶梁~。...
- 天柱 1. 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 ▶ 《淮南子‧墬形训》: “昔者 共工 与 颛顼 争为帝, 怒而触 不周之山 , 天柱折, 地维绝。” ▶ 《神异经‧中荒经》: “ 昆仑 之山有铜柱焉, 其高入天, 所谓天柱也, 围三千里周圆如削。” ▶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地势极而南溟深, 天柱高而北辰远。” ▶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诗: “党徒们呀, 快把你们的头颅借给我来!快把这北方的天柱碰坏!碰坏!” 2. 比喻负重任者。 ▶ 田汉 《关汉卿》第五场: “可是自从读了 文丞相 的《正气歌》, 才知道现在也还有这样不愧前人的地维、天柱, 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气了。” 3. 耳的别名。 ▶ 《太平御览》卷三六六引《长沙耆旧传》: “太尉 刘寿 少遇相师, 相师曰: ‘耳为天柱, 今君耳城郭, 必典家邦。 ’” 4. 山名。 在 山东 平度县 北。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七‧莱州府》: “ 天柱山 ,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 绝顶巉岩, 耸立如柱。” 5. 山名。 又名 霍山 。 在今 安徽 。 ▶ 西汉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 登其山, 号为南岳, 即此。 ▶ 《史记‧孝武本纪》: “上巡 南郡 , 至 江陵 而东, 登礼 潜 之 天柱山 。” ▶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 “ 潜县 属 庐江 , 南岳 霍山 也。” 6. 山名。 在 浙江省 馀杭县 北。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杭州府》: “﹝ 大涤山 ﹞其右为 天柱山 , 高六百六十丈……为第五十七福地。” 7. 山名。 ▶ 陕西 岐山 的别名。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四‧凤翔府》: “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8. 星名。 属于东方七宿中的角宿。 ▶ 《晋书‧天文志上》: “三台六星, 两两而居, 起文昌, 列抵太微。 一曰天柱, 三公之位也。” ▶ 《星经》卷上: “天柱五星在紫微宫内, 近东垣, 主建教等二十四气也。”
- 擎天 1. 托住天。 形容坚强高大有力量。 ▶ 唐 孟郊 《怀南岳隐士》诗: “见说 祝融峰 , 擎天势似腾。” ▶ 《宋史‧外戚传‧刘永年》: “生四岁…… 仁宗 使赋《小山诗》, 有‘一柱擎天’之语。” ▶ 《水浒传》第十七回: “ 梁山泊 中, 聚一夥擎天好汉。” ▶ 王西彦 《寻常事》: “几株擎天老樟树, 矗立在路边。” 2. 形容重大。 ▶ 清 无名氏 《论语齐景公待孔子五章》弹词: “自古大道属 文宣 , 他把那擎天担子一肩担。”
- 擎天手 托得住天的手。 比喻力量巨大。 ▶ 宋 辛弃疾 《一枝花‧醉中戏作》词: “千丈擎天手, 万卷悬河口。” ▶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新亭流涕》: “吾曹纵有擎天手, 只恐大厦终非一木支。”
- 撑天柱地 chēngtiān-zhùdì[support the heaven and pillar the earth] 介于天地之间起支持依托作用。比喻在国家事务中担负重大责任尝闻龙变化,要大便撑天柱地,要小便芥子藏身。――《封神榜》
- 补天柱地 bǔ tiān zhù dì 【解释】修补天,支撑地。比喻伟大的功勋。【拼音码】btzd【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 一柱擎天 yī zhù qíng tiān 【解释】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出处】《唐·大诏令集·赐陈敬瑄铁券文》:“卿五山镇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拼音码】yzqt【灯谜面】最高的柱子【用法】主谓式;作定语;含褒义【英文】a person who can shoulder the important task
- 擎天架海 比喻大材干,大本领。元杂剧常喻将帅为“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故云。
- 玉柱擎天 谓栋梁之材可任天下大事。
- 擎天玉柱 擎天玉柱 基本解释:支撑天的柱子。比喻担负重任的人。
- 擎天驾海 擎天驾海 基本解释:擎天:支撑上天。形容本领大,能力非凡。
- 擎奇 举, 持。 奇, 助词, 无义。 ▶ 明 汤显祖 《紫钗记‧佳期议允》: “那拾钗人擎奇, 擎奇得潇潇洒洒, 忺忺爱爱。”
- 擎天之柱 擎天之柱拼音:qíng tiān zhī zhù 注音:ㄑㄧㄥˊ ㄊㄧㄢ ㄓㄧ ㄓㄨˋ 成语解释擎天之柱【拼音】:qíng tiān zhī zhù【解释】:擎:向上托。能托住天空的大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负担重任的人。【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三:“擎天之柱著功勋,包罗大海佐明君。”【示例】:现在~,为何不用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
- 擎戴 1. 杂技的一种。 ▶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 “百戏乃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碗注、踢瓶、筋斗、擎戴之类, 即不用狮豹大旗神鬼也。” 2. 支撑, 承受。 ▶ 元 朱庭玉 《祅神急‧闺思》套曲: “谩修锦书, 从分玉钗, 一海来相思难擎戴。”
- 擎天一柱 擎天一柱 基本解释: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
- 擎托 支撑。 ▶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傅相生日》词: “ 淮 田犁遍 吴 田获。 问台家、山河宇宙, 是谁擎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