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天柱地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chēngtiān-zhùdì
[support the heaven and pillar the earth] 介于天地之间起支持依托作用。比喻在国家事务中担负重大责任
尝闻龙变化,要大便撑天柱地,要小便芥子藏身。――《封神榜》
- 撑 chēng ㄔㄥˉ1)支着,支持:~竿跳。支~。~持(勉强支持)。~腰...
- 天柱 1. 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 ...
- 地 dì ㄉㄧˋ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 补天柱地 bǔ tiān zhù dì 【解释】修补天,支撑地。比喻伟大的功勋。【拼音码】btzd【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 柱地 古代神话谓立柱支地。 ▶ 《文选‧陆倕<新刻漏铭>》: “业类补天, 功均柱地。” ▶ 李善 注引《列子》: “昔 女娲氏 炼五色之石, 以补其阙;断鳌之足, 以立四极。”
- 天柱 1. 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 ▶ 《淮南子‧墬形训》: “昔者 共工 与 颛顼 争为帝, 怒而触 不周之山 , 天柱折, 地维绝。” ▶ 《神异经‧中荒经》: “ 昆仑 之山有铜柱焉, 其高入天, 所谓天柱也, 围三千里周圆如削。” ▶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地势极而南溟深, 天柱高而北辰远。” ▶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诗: “党徒们呀, 快把你们的头颅借给我来!快把这北方的天柱碰坏!碰坏!” 2. 比喻负重任者。 ▶ 田汉 《关汉卿》第五场: “可是自从读了 文丞相 的《正气歌》, 才知道现在也还有这样不愧前人的地维、天柱, 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气了。” 3. 耳的别名。 ▶ 《太平御览》卷三六六引《长沙耆旧传》: “太尉 刘寿 少遇相师, 相师曰: ‘耳为天柱, 今君耳城郭, 必典家邦。 ’” 4. 山名。 在 山东 平度县 北。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七‧莱州府》: “ 天柱山 ,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 绝顶巉岩, 耸立如柱。” 5. 山名。 又名 霍山 。 在今 安徽 。 ▶ 西汉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 登其山, 号为南岳, 即此。 ▶ 《史记‧孝武本纪》: “上巡 南郡 , 至 江陵 而东, 登礼 潜 之 天柱山 。” ▶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 “ 潜县 属 庐江 , 南岳 霍山 也。” 6. 山名。 在 浙江省 馀杭县 北。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杭州府》: “﹝ 大涤山 ﹞其右为 天柱山 , 高六百六十丈……为第五十七福地。” 7. 山名。 ▶ 陕西 岐山 的别名。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四‧凤翔府》: “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8. 星名。 属于东方七宿中的角宿。 ▶ 《晋书‧天文志上》: “三台六星, 两两而居, 起文昌, 列抵太微。 一曰天柱, 三公之位也。” ▶ 《星经》卷上: “天柱五星在紫微宫内, 近东垣, 主建教等二十四气也。”
- 擎天柱 qíngtiānzhù[(of ancient legend) one of the eight pillars used to prop up the sky―Atlas] 古代传说昆仑山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后来用“擎天柱”比喻担负重任的人
- 撑天拄地 又作:顶天立地。
- 撑委 支撑堆积。 ▶ 唐 王无竞 《北使长城》诗: “死人如乱麻, 白骨相撑委。”
- 撑岸就船 比喻颠倒主从,不合情理。
- 撑塞 充盈, 塞满。 ▶ 明 李东阳 《候送青溪先生考绩南还坐间有作》诗: “无计挽留惭我劣, 有怀撑塞为君倾。”
- 撑市面 见“ 撑门面 ”。
- 撑场面 chēngchǎngmiàn维持表面的排场。也说撑门面。
- 撑得住 chēng de zhù[strong enough to prop up or support] 身体强壮支持得了
- 撑口 指田地。 ▶ 《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歌谣选‧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生活好》: “辛辛苦苦, 年年挨过。 ‘长毛’一来, 生活好过。 撑口要分, 单纸丢路, 大家平等, 没有富户。”
- 撑得慌 chēngdehuBng[having an excessively full stomach] 肚子吃得太饱了有些吃不消
- 撑刺 以篙撑船。 ▶ 宋 韩琦 《众春园》诗: “乘兴命轻舟, 纵赏缓撑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