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天玉柱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擎天玉柱
基本解释:支撑天的柱子。比喻担负重任的人。
- 玉柱擎天 谓栋梁之材可任天下大事。
- 玉柱 1. 石柱的美称。 ▶ 唐 杜甫 《朝享太庙赋》: “升降之际, 见玉柱生芝。” ▶ 宋 王仲敷 《南都赋》: “金铺绚日, 玉柱凌烟。” ▶ 明 李梦阳 《秋怀》诗: “雕阑玉柱留天女, 锦石秋花隐御舟。” 2. 玉制的弦柱。 亦指代琴、瑟、筝等弦乐器。 ▶ 《文选‧江淹<别赋>》: “掩金觞而谁御, 横玉柱而沾轼。” ▶ 李善 注: “琴有柱, 以玉为之。” ▶ 唐 杨巨源 《雪中听筝》诗: “玉柱泠泠对寒雪, 清商怨徵声何切。” ▶ 南唐 冯延巳 《蝶恋花》词: “谁把钿筝移玉柱, 穿帘燕子双飞去。” ▶ 清 汪懋麟 《仲冬平山堂落成即席得五十韵》: “朱弦调玉柱, 铁拨转檀槽。” 3. 指额上隆起的筋肉。 ▶ 《隋书‧高祖记上》: “额上有玉柱入顶, 目光外射。” 4. 筷子的美称。 ▶ 南朝 梁 庾肩吾 《长安有狭斜行》: “三子俱来宴, 玉柱击清瓯。” 5. 指修道者死后鼻腔分泌物。 据说这是成道的徵象。 ▶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四摺: “鼻窍中两行玉柱, 头直上万道金光。”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祖》: “更数日而往, 则玉柱下垂, 坐化已久。” ▶ 《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 “进去看他一看, 只见他两条玉柱拄在膝上, 不知从几时圆寂去了。” 6. 中指的别称。 7. 山药的别名。 ▶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 “道人 沈天休 尝言: ‘顷年采药其中, 见一藤引蔓甚远, 而叶亦特大, 疑其非也, 乃共掘之, 大如柱, 长数尺, 盖亦山药也, 大茎可享半月, 戏目为玉柱。 其后玉柱之名稍著……鬻山药者, 利其易售, 皆冒玉柱之名。 ’” 8. 馒头的别名。 ▶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饮食‧馒头》: “《汇苑详注》: 玉柱、灌浆, 皆馒头之别称也。”
- 擎天 1. 托住天。 形容坚强高大有力量。 ▶ 唐 孟郊 《怀南岳隐士》诗: “见说 祝融峰 , 擎天势似腾。” ▶ 《宋史‧外戚传‧刘永年》: “生四岁…… 仁宗 使赋《小山诗》, 有‘一柱擎天’之语。” ▶ 《水浒传》第十七回: “ 梁山泊 中, 聚一夥擎天好汉。” ▶ 王西彦 《寻常事》: “几株擎天老樟树, 矗立在路边。” 2. 形容重大。 ▶ 清 无名氏 《论语齐景公待孔子五章》弹词: “自古大道属 文宣 , 他把那擎天担子一肩担。”
- 擎天手 托得住天的手。 比喻力量巨大。 ▶ 宋 辛弃疾 《一枝花‧醉中戏作》词: “千丈擎天手, 万卷悬河口。” ▶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新亭流涕》: “吾曹纵有擎天手, 只恐大厦终非一木支。”
- 擎天柱 qíngtiānzhù[(of ancient legend) one of the eight pillars used to prop up the sky―Atlas] 古代传说昆仑山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后来用“擎天柱”比喻担负重任的人
- 冰弦玉柱 筝瑟之类乐器的美称。 ▶ 清 洪升 《长生殿‧舞盘》: “冰弦玉柱声嘹喨, 鸾笙象管音飘荡。”
- 一柱擎天 yī zhù qíng tiān 【解释】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出处】《唐·大诏令集·赐陈敬瑄铁券文》:“卿五山镇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拼音码】yzqt【灯谜面】最高的柱子【用法】主谓式;作定语;含褒义【英文】a person who can shoulder the important task
- 擎天架海 比喻大材干,大本领。元杂剧常喻将帅为“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故云。
- 擎天驾海 擎天驾海 基本解释:擎天:支撑上天。形容本领大,能力非凡。
- 擎奇 举, 持。 奇, 助词, 无义。 ▶ 明 汤显祖 《紫钗记‧佳期议允》: “那拾钗人擎奇, 擎奇得潇潇洒洒, 忺忺爱爱。”
- 擎戴 1. 杂技的一种。 ▶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 “百戏乃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碗注、踢瓶、筋斗、擎戴之类, 即不用狮豹大旗神鬼也。” 2. 支撑, 承受。 ▶ 元 朱庭玉 《祅神急‧闺思》套曲: “谩修锦书, 从分玉钗, 一海来相思难擎戴。”
- 擎托 支撑。 ▶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傅相生日》词: “ 淮 田犁遍 吴 田获。 问台家、山河宇宙, 是谁擎托。”
- 擎天之柱 擎天之柱拼音:qíng tiān zhī zhù 注音:ㄑㄧㄥˊ ㄊㄧㄢ ㄓㄧ ㄓㄨˋ 成语解释擎天之柱【拼音】:qíng tiān zhī zhù【解释】:擎:向上托。能托住天空的大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负担重任的人。【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三:“擎天之柱著功勋,包罗大海佐明君。”【示例】:现在~,为何不用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
- 擎拳 1. 拱手。 致礼时的姿势。 ▶ 宋 沈瀛 《减字木兰花》词: “擎拳仰止, 不是凡人名 尹喜 。”参见“ 擎拳合掌 ”。 2. 举拳。 谓一举手之力。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寻梦》: “咳, 甚瓯儿气力与擎拳, 生生的了前件。”
- 擎天一柱 擎天一柱 基本解释: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