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谷是什么意思

[ liùgǔ ] 发音:   用"六谷"造句
  • liùgǔ
    (1)
    [six crops]∶古时指稻、黍、稷、梁、麦、苽六种农作物
    (2)
    [maize][方]∶玉米
    六谷粉
  • :    liù ㄌㄧㄡˋ1)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
  • :    1)(③④穀)gǔ ㄍㄨˇ2)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或指两山之间:山~...
  • 吃到五谷想六谷:    亦作“吃到五谷想六谷”。  谓贪得无厌。    ▶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饮食》: “吃到五谷想六谷。    ▶ 《通俗编‧俚语集对》: ‘爬得千钱想万钱, 吃到五谷想六谷’, 言贪得无厌也。”
  • 六象:    见“ 六像 ”。
  • 六说白道:    犹胡说八道。    ▶ 《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 “ 惠莲 道: ‘你问那雌牙鬼囚根子, 口里六说白道的, 把我的胳膊都气软了。 ’”

相关词汇

        :    liù ㄌㄧㄡˋ1)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
        :    1)(③④穀)gǔ ㄍㄨˇ2)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或指两山之间:山~...
        吃到五谷想六谷:    亦作“吃到五谷想六谷”。  谓贪得无厌。    ▶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饮食》: “吃到五谷想六谷。    ▶ 《通俗编‧俚语集对》: ‘爬得千钱想万钱, 吃到五谷想六谷’, 言贪得无厌也。”
        六象:    见“ 六像 ”。
        六说白道:    犹胡说八道。    ▶ 《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 “ 惠莲 道: ‘你问那雌牙鬼囚根子, 口里六说白道的, 把我的胳膊都气软了。 ’”
        六贵:    指 南朝 齐 废帝东昏侯 所宠信之 萧遥光 、 萧坦之 、 徐孝嗣 、 刘暄 、 江祏 、 江祀 六人。    ▶ 《南齐书‧江祏传》: “ 永元 元年, ﹝ 江祏 ﹞领太子詹事。    ▶ 刘暄 迁散骑常侍, 右卫将军。    ▶ 祏 兄弟与 暄 及 始安王 遥光 、尚书令 徐孝嗣 、领军 萧坦之 六人, 更日帖敕, 时呼为‘六贵’。”
        六诗:      1.  犹六义。    ▶ 《周礼‧春官‧大师》: “教六诗: 曰风, 曰赋, 曰比, 曰兴, 曰雅, 曰颂。”    ▶ 郑玄 注: “风言贤圣治道之遗化也。 赋之言铺, 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比, 见今之失, 不敢斥言, 取比类以言之。 兴, 见今之美, 嫌于媚谀, 取善事以喻劝之。 雅, 正也, 言今之正者, 以为后世法。 颂之言诵也, 容也, 诵今之德, 广以美之。”参见“ 六义 ”。    2.  指大雅、小雅、正风、变风、变大雅、变小雅。 参阅 五代 齐己 《风骚旨格》。
        六贼:      1.  谓危害天下的六种恶人。    ▶ 《六韬‧上贤》: “ 太公 曰: ‘夫六贼者, 一曰臣有大作宫室池榭, 游观倡乐者, 伤王之德;二曰民有不事农桑, 任气游侠, 犯历法禁, 不从吏教者, 伤王之化;三曰臣有结朋党, 蔽贤智, 障主明者, 伤王之权;四曰士有抗志高节, 以为气势, 外交诸侯, 不重其主者, 伤王之威;五曰臣有轻爵位, 贱有司, 羞为上犯难者, 伤功臣之劳;六曰强宗侵夺, 陵侮贫弱者, 伤庶人之业。 ’” 元 刘埙 《隐居通义‧骈俪二》引 车震卿 《启》: “所幸社稷灵长, 天王明圣, 虽未筑鲸鲵而诛六贼, 然已御螭魅而去四凶。”    2.  指 北宋 末之 蔡京 、 朱勉 、 王黼 、 李彦 、 童贯 、 梁师成 六人。 他们结党营私, 危害国家, 被太学生 陈东 等斥为“六贼”。 见《宋史‧钦宗纪》。    3.  佛教语。 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谓此六尘能以眼、耳等六根为媒介, 劫掠“法财”, 损害善性, 故称。 见《楞严经》卷四。    ▶ 唐 白居易 《斋戒》诗: “每因斋戒断荤腥, 渐觉尘劳染爱轻。 六贼定知无气色, 三尸应恨少恩情。”    ▶ 金 边元鼎 《自叹》诗: “久贫自沃三彭炽, 一醉齐休六贼狂。”    4.  指眼, 耳、鼻、舌、身、意六根。 谓此六根妄逐尘境, 如贼劫财。    ▶ 《杂阿含经》卷四三: “内有六贼, 随逐伺汝, 得便当杀。”    ▶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囚持杯水》: “真如有变易, 岂不闻善知识能回三毒为三昧, 净戒能回六贼为六神, 回烦恼作菩提, 回无明为大智。”参见“ 六尘 ”。
        六诏:    唐 代位于今 云南 及 四川 西南的 乌蛮 六个部落的总称, 即 蒙隽诏 、 越析诏 、 浪穹诏 、 邆睒诏 、 施浪诏 、 蒙舍诏 。 “诏”义为王或首领。 其帅有六, 因号“六诏”。    ▶ 唐 开元 二十六年后, 蒙舍诏 并吞其他五部, 因其在五部南(今 巍山县 南境), 史称 南诏 。 其地在今 云南 及 四川 西部。    ▶ 唐 元稹 《蛮子朝》诗: “西南 六诏 有遗种, 僻在荒陬路寻壅。”后用以称 云南 。    ▶ 宋 陆游 《晚登横溪阁》诗: “瘴雾不开连 六诏 , 俚歌相答带 三巴 。”    ▶ 清 陆元辅 《送文介石学博归滇南》诗: “ 三江 日月孤臣老, 六诏 风烟万里归。”    ▶ 吕志尹 《过黔楚界喜晴》诗: “ 六诏 乡关常恨别, 三湘 春水无情流。”参阅《旧唐书‧南蛮西南夷传》、《新唐书‧南蛮传上》。
        六贽:    见“ 六挚 ”。
        六识:    佛教所称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而生见、闻、嗅、味、觉、知六种认识作用。 “六识”为大、小乘之共说, 而位于大乘八识中之前六识, 故亦称“ 前六识 ”。    ▶ 明 破悭道人《一文钱》第六出: “内六尘, 外六根, 中六识, 去缚解粘, 立登般若。”    ▶ 清 龚自珍 《最录列子》: “ 列子 知西方有圣人矣, 其曰: ‘以耳视, 以目听。 ’曰: ‘视听不以耳目。 ’于圣人六根互用之法, 六识之相, 庶近似之, 皆非 庄周 所知者。”参阅《成唯识论》五。
        六赤:    骰子。    ▶ 唐 李洞《龙州韦郎中先梦六赤后因打叶子以诗上》: “微黄喜兆 庄周 梦, 六赤重新掷印成。”    ▶ 明 袁宗道 《唐医序》: “吾族诸伯叔兄弟多富人, 好酣饮狂歌, 呼五白, 掷六赤。”    ▶ 明 方以智 《通雅‧器用》: “或曰投琼, 或曰出玖, 或曰操橩, 或曰六赤, 或曰六么, 皆骰子也。”
        六证:    见“ 六徵 ”。

其他语言

        六谷的英语:rokudani
        六谷的日语:トウモロコシ
        六谷的韩语:[명사] (1)육곡. 찰기장·메기장·벼·보리·조·고미(苽米). (2)【방언】 옥수수.
        六谷的俄语:pinyin:liùgǔ 1) шесть злаков (рис. гаолян, бобы, пшеница, просо, кукуруза) 2) шестой злак, кукуруза (початок)

相邻词汇

  1. "六证"什么意思
  2. "六识"什么意思
  3. "六诏"什么意思
  4. "六诗"什么意思
  5. "六说白道"什么意思
  6. "六象"什么意思
  7. "六贵"什么意思
  8. "六贼"什么意思
  9. "六贽"什么意思
  10. "六赤"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