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 中统 年间颁行的一种钞票。
▶ 《元史‧食货志一》: “ 世祖 中统 元年, 始造交钞, 以丝为本……是年十月, 又造 中统 元宝钞。”参见“ 中统钞 ”。
元宝钞是什么意思
相关词汇
- 元宝: yuánbǎo旧时较大的金银锭,两头翘起中间凹下,银元宝一般重五十两,...
- 钞: (鈔)chāo ㄔㄠˉ1)同“抄”。2)纸币:~票。现~。兑换外~。·...
- 宝钞: bǎochāo[paper currency] 古时指纸币,即元、明、清代发行的一种纸币,如“至元通行宝钞”,“大明通行宝钞”、“大清宝钞”
- 元宝: yuánbǎo旧时较大的金银锭,两头翘起中间凹下,银元宝一般重五十两,金元宝重五两或十两。
- 元宝枫: yuánbǎofēng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花黄绿色,果实两旁有直立的翅,像元宝,可栽培做行道树。也叫柜(jǔ)柳。
- 纸元宝: 用金色或银色的纸糊制的元宝形的冥钱。 旧时迷信用品。 ▶ 《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只见这殿里打金钱眼的, 又有舍了一吊香钱, 抱个纸元宝去, 说是借财气的。”亦省称“ 纸宝 ”。 ▶ 洪深 《五奎桥》: “偏是放下正经事不做, 去请了九个道士来打醮;点香烛、拜神道、念皇经、烧纸宝, 说是感动苍天, 会落下雨来的。”
- 送元宝: 旧俗敬神有用猪头、鲜鱼者, 送货人讨彩而曰“送元宝”。 ▶ 清 顾禄 《清嘉录‧冷肉》: “ 吴谷人 《新年杂咏》小序云: ‘ 杭 俗: 岁终祀神, 尚猪首, 至年外犹足充馔。 定买猪头在冬至前, 选皱纹如寿字者, 谓之寿字猪头。 屠人肩送至门, 曰送元宝来。 于是腌透风乾, 以备敬神之用。 ’” 清 王韬 《瀛壖杂志》卷一: “ 沪城 风俗, 元旦贺岁……五日例接财神, 用鲜鱼极活泼者为元宝鱼。 先一日担鱼呼街巷, 有以红绳扣鬐踵门而来者, 谓送元宝。”
- 银元宝: 用银铸成的马蹄形银锭, 亦称马蹄银, 作货币流通。 重量成色不一, 大锭重约五十两。 多由各地银炉铸造。 ▶ 清 中叶以后, 须经公估局鉴定才能流通。 ▶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 “亲娘亲娘, 你看。 (拿出左手白米粉)这是个银元宝。”
- 内宝钞局: 明 代 崇祯 年间官方设立的督造纸币的机构。 ▶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财计二》: “ 崇祯 间 桐城 诸臣 蒋臣 言钞法可行……上特设内宝钞局, 昼夜督造, 募商发卖, 无肯应者。”
- 开通元宝: 见“ 开元通宝 ”。
- 得一元宝: 即得壹元宝。 ▶ 《新唐书‧食货志四》: “ 史思明 据 东都 , 亦铸‘得一元宝’钱, 径一寸四分, 以一当‘开元通宝’之百。” ▶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补遗: “ 后唐 同光 三年 洛京 积善坊 得古文钱曰‘得一元宝’、‘顺天元宝’, 史不载何代铸此钱。 近见朝士 王仪 家有 钱氏 《钱谱》云: ‘ 史思明 再陷 洛阳 , 铸得一钱, 贼党以谓得一非佳号, 乃改顺天。 ’盖 史思明 所铸钱也。”参见“ 得壹元宝 ”。
- 得壹元宝: 古钱名。 ▶ 唐 乾元 二年 史思明 据 洛阳 时所铸。 形制略似开元通宝。 亦省称“ 得壹钱 ”、“ 得壹 ”。 ▶ 宋 洪遵 《泉志‧伪品下‧史思明得壹钱》: “得壹钱, 《唐书‧食货志》曰: ‘ 史思明 据 东都 铸“得壹元宝”钱, 径寸四分, 以一当“开元通宝”之百。 ’《旧谱》曰: ‘得台钱, 径寸三分, 重十三铢。 ’余按此钱重十二铢六絫。”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 “ 熙宁 中, 尝发地得大钱三十馀千文, 皆‘顺天’、‘得壹’, 当时在庭皆疑古无‘得壹’年号, 莫知何代物。 予按《唐书》, 史思明 僭号, 铸‘顺天’、‘得壹’钱。 ▶ 顺天 乃其伪年号, ‘得壹’特以名铸钱耳, 非年号也。”
- 绿衣元宝: 青苔的别名。 又名地钱、绿拗儿。 参阅 宋 陶谷 《清异录‧绿衣元宝》。
- 元室: 即玄室。 墓室。
- 元宰: 丞相。 ▶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元宰比肩于 尚父 , 中铉继踵于《周南》。” ▶ 李善 注: “元宰, 冢宰也。” ▶ 《晋书‧王导传赞》: “实赖元宰, 固怀匪石之心;潜运忠谟, 竟翦吞沙之寇。” ▶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 “ 天禧 中, 宰相 丁晋公 始为使; 天圣 三年, 又以宰相 王冀公 为使。 自后元宰继领之。” ▶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 “﹝ 翟颖 ﹞于是击登闻鼓, 讼 昉 身任元宰, 属北方多警, 不忧边思职, 但赋诗饮酒并置女乐等事。”
- 元宵: yuánxiāo①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所以晚上叫元宵。②用糯米粉等做成的球形食品,有馅,多煮着吃。是元宵节的应时食品。
- 元宅: 道教语。 指心神。 ▶ 唐 吕岩 《赠刘方处士》诗: “悠悠忧家复忧国, 耗尽三田元宅火。”
- 元宵子: 即元宵。 汤圆。
- 元孙: 1. 长孙。 ▶ 《书‧金縢》: “惟尔元孙某, 遘厉虐疾。” ▶ 孔 传: “元孙, 武王 。” ▶ 孔颖达 疏: “ 武王 是 大王 之曾孙也。 尊统于上, 继之于祖, 谓元孙, 是长孙。” ▶ 《金石萃编‧汉司隶校尉杨淮碑》: “﹝二君﹞约身自守, 俱大司隶 孟文 之元孙。” ▶ 唐 韩愈 《司徒许国公神道碑铭》: “ 贞元 元孙, 命正我宇, 公为臣宗, 处得地所。” 2. 玄孙。 指本人以下的第五代。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 “﹝ 谢启祚 ﹞先后三娶二媵, 举十三男, 十二女, 孙二十九人, 曾孙三十八人, 元孙二人。”
- 元宵节: Yuánxiāo Jié我国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从唐代起,在这一天夜晚就有观灯的风俗。也叫灯节或上元节。
- 元子: 1. 天子和诸侯的嫡长子。 ▶ 《书‧微子之命》: “王若曰: 猷, 殷王 元子。” ▶ 《诗‧鲁颂‧閟宫》: “王曰叔父, 建尔元子, 俾侯于 鲁 。” ▶ 朱熹 集传: “叔父, 周公 也。 元子, 鲁公 伯禽 也。” ▶ 《仪礼‧士冠礼》: “天子之元子犹士也。” ▶ 郑玄 注: “元子, 世子也。” 2. 泛指长子。 ▶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 “ 翰 , 国朝左侍极兼宰相 信 之玄孙, 临汝 令 秘 之元子, 魏 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