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壹元宝是什么意思

  用"得壹元宝"造句
  • 古钱名。
       ▶ 唐 乾元 二年 史思明 据 洛阳 时所铸。 形制略似开元通宝。 亦省称“ 得壹钱 ”、“ 得壹 ”。
       ▶ 宋 洪遵 《泉志‧伪品下‧史思明得壹钱》: “得壹钱, 《唐书‧食货志》曰: ‘ 史思明 据 东都 铸“得壹元宝”钱, 径寸四分, 以一当“开元通宝”之百。 ’《旧谱》曰: ‘得台钱, 径寸三分, 重十三铢。 ’余按此钱重十二铢六絫。”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 “ 熙宁 中, 尝发地得大钱三十馀千文, 皆‘顺天’、‘得壹’, 当时在庭皆疑古无‘得壹’年号, 莫知何代物。 予按《唐书》, 史思明 僭号, 铸‘顺天’、‘得壹’钱。
       ▶ 顺天 乃其伪年号, ‘得壹’特以名铸钱耳, 非年号也。”
  • 得壹:    见“ 得壹元宝 ”。
  • 元宝:    yuánbǎo旧时较大的金银锭,两头翘起中间凹下,银元宝一般重五十两,...
  • 元宝:    yuánbǎo旧时较大的金银锭,两头翘起中间凹下,银元宝一般重五十两,金元宝重五两或十两。
  • 得壹钱:    见“ 得壹元宝 ”。
  • 元宝枫:    yuánbǎofēng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花黄绿色,果实两旁有直立的翅,像元宝,可栽培做行道树。也叫柜(jǔ)柳。

相关词汇

        得壹:    见“ 得壹元宝 ”。
        元宝:    yuánbǎo旧时较大的金银锭,两头翘起中间凹下,银元宝一般重五十两,...
        元宝:    yuánbǎo旧时较大的金银锭,两头翘起中间凹下,银元宝一般重五十两,金元宝重五两或十两。
        得壹钱:    见“ 得壹元宝 ”。
        元宝枫:    yuánbǎofēng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花黄绿色,果实两旁有直立的翅,像元宝,可栽培做行道树。也叫柜(jǔ)柳。
        元宝钞:    元 中统 年间颁行的一种钞票。    ▶ 《元史‧食货志一》: “ 世祖 中统 元年, 始造交钞, 以丝为本……是年十月, 又造 中统 元宝钞。”参见“ 中统钞 ”。
        纸元宝:    用金色或银色的纸糊制的元宝形的冥钱。 旧时迷信用品。    ▶ 《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只见这殿里打金钱眼的, 又有舍了一吊香钱, 抱个纸元宝去, 说是借财气的。”亦省称“ 纸宝 ”。    ▶ 洪深 《五奎桥》: “偏是放下正经事不做, 去请了九个道士来打醮;点香烛、拜神道、念皇经、烧纸宝, 说是感动苍天, 会落下雨来的。”
        送元宝:    旧俗敬神有用猪头、鲜鱼者, 送货人讨彩而曰“送元宝”。    ▶ 清 顾禄 《清嘉录‧冷肉》: “ 吴谷人 《新年杂咏》小序云: ‘ 杭 俗: 岁终祀神, 尚猪首, 至年外犹足充馔。 定买猪头在冬至前, 选皱纹如寿字者, 谓之寿字猪头。 屠人肩送至门, 曰送元宝来。 于是腌透风乾, 以备敬神之用。 ’” 清 王韬 《瀛壖杂志》卷一: “ 沪城 风俗, 元旦贺岁……五日例接财神, 用鲜鱼极活泼者为元宝鱼。 先一日担鱼呼街巷, 有以红绳扣鬐踵门而来者, 谓送元宝。”
        银元宝:    用银铸成的马蹄形银锭, 亦称马蹄银, 作货币流通。 重量成色不一, 大锭重约五十两。 多由各地银炉铸造。    ▶ 清 中叶以后, 须经公估局鉴定才能流通。    ▶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 “亲娘亲娘, 你看。 (拿出左手白米粉)这是个银元宝。”
        开通元宝:    见“ 开元通宝 ”。
        得一元宝:    即得壹元宝。    ▶ 《新唐书‧食货志四》: “ 史思明 据 东都 , 亦铸‘得一元宝’钱, 径一寸四分, 以一当‘开元通宝’之百。”    ▶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补遗: “ 后唐 同光 三年 洛京 积善坊 得古文钱曰‘得一元宝’、‘顺天元宝’, 史不载何代铸此钱。 近见朝士 王仪 家有 钱氏 《钱谱》云: ‘ 史思明 再陷 洛阳 , 铸得一钱, 贼党以谓得一非佳号, 乃改顺天。 ’盖 史思明 所铸钱也。”参见“ 得壹元宝 ”。
        绿衣元宝:    青苔的别名。 又名地钱、绿拗儿。 参阅 宋 陶谷 《清异录‧绿衣元宝》。
        得天:      1.  得天道。 谓遵守永恒的运行规律。    ▶ 《易‧恒》: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 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2.  谓得四时之正。    ▶ 《逸周书‧周月》: “ 夏 数得天, 百王所同。”    ▶ 《汉书‧律历志上》: “﹝《春秋》﹞《经》曰‘春王正月’, 《传》曰 周 正月‘火出, 于 夏 为三月, 商 为四月, 周 为五月。    ▶ 夏 数得天’, 得四时之正也。”    3.  谓得天助。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 晋侯 梦与 楚子 搏, 楚子 伏己而盬其脑, 是以惧。    ▶ 子犯 曰: ‘吉。 我得天, 楚 伏其罪, 吾且柔之矣。 ’” 杜预 注: “ 晋侯 上向, 故得天; 楚子 下向地, 故伏其罪。”    4.  指具有的自然条件。    ▶ 清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 “ 中国 文明, 起于北方, 其气候严寒, 地味确瘠, 得天较薄。”
        得士:      1.  谓使士人投奔、归附。 亦谓得士人的心。    ▶ 汉 东方朔 《答客难》: “并为十二国, 未有雌雄, 得士者强, 失士者亡, 故说得行焉。”    ▶ 唐 韩愈 《祭田横墓文》: “感 横 义高能得士, 因取酒以祭, 为文而吊之。”    ▶ 宋 王安石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 孟尝君 能得士, 士以故归之, 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 秦 。”    ▶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城陷, 仲德 帅兵三百, 力战不支, 赴 蔡水 死, 军士皆从之, 其得士虽古之 田横 无以加也。”    2.  泛指获得贤士。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乡试遇水火灾》: “上命如 鹤龄 言, 改用十五日为首场, 是科更称得士。”
        得天独厚:    dé tiān dú hòu 【解释】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示例】他有一副好嗓子,学唱歌是~。【拼音码】dtdh【灯谜面】厂子合并【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环境条件【英文】abound in gifts of nature
        得墨忒耳:     得墨忒耳拼音:de mò tuī ěr 注音:ㄉㄜ ㄇㄛˋ ㄊㄨㄟ ㄦˇ 词语解释 希腊神话中的谷物女神。女儿普西芬尼失踪后,她悲痛欲绝。后得知是冥王哈得斯在宙斯同意下劫走其女儿,她便愤然离开奥林匹斯。于是土地荒芜,到处饥馑。宙斯乃准许她们母女每年团聚一次,此时大地回春,谷物茂盛。 [Demeter]希腊宗教中,宙斯的配偶,是农业女神(特别是谷物)。虽然希腊诗人荷马很少提及她,她也不属于奥林匹亚诸神,但她可能是古老的神祇。得墨忒耳最有名的传说是在珀耳塞福涅故事中的角色,在这个故事里,她因没有注意到收割而导致一场饥荒。除了是农业女神外,她还被视为健康、生育和婚姻之神,以及冥府之神受到崇拜。尼多斯的得墨忒耳,雕像,作于公元前4世纪中期;现藏不列颠博物馆。
        得失:    déshī①所得和所失;成功和失败:不计较个人的~。②利弊;好处和坏处:两种办法各有~。
        得地里:    特地。    ▶ 元 无名氏 《夜行船‧忆所见》套曲: “眉尖上眼挫侧, 先留下几分恩爱, 怕人知得地里佯不采, 徐行过玉阑干外。”
        得失参半:     得失参半拼音:dé shī cān bàn 注音:ㄉㄜˊ ㄕㄧ ㄘㄢ ㄅㄢˋ 成语解释得失参半【拼音】:dé shī cān bàn【解释】: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
        得地:      1.  得到土地。    ▶ 《左传‧成公二年》: “子得其国宝, 我亦得地, 而纾于难, 其荣多矣。”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秦 兵不獘而多得地, 是强 秦 而弱 赵 也。”    2.  得到适宜生长的土壤。    ▶ 《艺文类聚》卷八八引 南朝 梁 沈约 《高松赋》: “郁彼高松, 栖根得地。”    ▶ 唐 杜甫 《病柏》诗: “出非不得地, 蟠据亦高大。”    ▶ 宋 曹组 《好事近‧梅》词: “ 江 南得地故先开, 不待有飞雪。”    3.  谓发迹。    ▶ 元 无名氏 《马陵道》楔子: “ 庞涓 久后得地呵, 此人是个短见薄识, 绝恩绝义的人。”

相邻词汇

  1. "得地"什么意思
  2. "得地里"什么意思
  3. "得墨忒耳"什么意思
  4. "得士"什么意思
  5. "得壹"什么意思
  6. "得壹钱"什么意思
  7. "得天"什么意思
  8. "得天独厚"什么意思
  9. "得失"什么意思
  10. "得失参半"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