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衣元宝是什么意思

  • 青苔的别名。 又名地钱、绿拗儿。 参阅 宋 陶谷 《清异录‧绿衣元宝》。
  • 绿衣:      1.  《诗‧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 ...
  • 元宝:    yuánbǎo旧时较大的金银锭,两头翘起中间凹下,银元宝一般重五十两,...
  • 绿衣:      1.  《诗‧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 绿衣黄裳。”相传此系 卫 庄姜 伤己之诗。 古人以黄为正色, 绿为间色, 间色为衣, 黄色为里, 比喻尊卑倒置, 贵贱失所。 后因以“绿衣”为正室失位的典故。    ▶ 唐 李德裕 《讨回鹘制》: “亟闻黄鹄之歌, 失位自伤, 甯免绿衣之叹, 念其羁苦。”    2.  指非正色的下等服色。    ▶ 汉 扬雄 《法言‧吾子》: “绿衣三百, 色如之何矣;紵絮三千, 寒如之何矣。”    ▶ 李轨 注: “绿衣虽有三百领, 色杂不可入宗庙。”    ▶ 《新唐书‧肃宗七女传》: “ 阿布思 之妻隶掖庭, 帝宴, 使衣绿衣为倡。”后因以“绿衣”为婢妾等人的代称。    ▶ 明 王錂 《春芜记‧瞥见》: “向春风枉却韶颜, 做绿衣微贱。”    ▶ 《天雨花》第十五回: “你当日不肯充绿衣之数, 朕今贵为天子, 你若相从, 你便是正宫皇后。”    3.   唐 制六品、七品服用绿, 饰以银。    ▶ 明 制八品、九品着绿袍。 见《新唐书‧车服志》、《明会典‧冠服二‧公服》。    ▶ 唐 姚合 《武功县作》诗之十二: “自下青山路, 三年著绿衣。”    4.  借指地位卑微的官员。    ▶ 宋 陆游 《望永思陵》诗: “绿衣迎拜属车尘, 草木曾沾雨露春。”    5.  指鹦鹉的绿色羽毛。    ▶ 汉 祢衡 《鹦鹉赋》: “绀趾丹嘴, 绿衣翠衿。”    ▶ 唐 张祜 《再吟鹦鹉》诗: “未胜无丹嘴, 何劳事绿衣。”    6.  指邮递员。    ▶ 叶圣陶 《一个青年》: “绿衣颁简, 伸纸怅然。”
  • 元宝:    yuánbǎo旧时较大的金银锭,两头翘起中间凹下,银元宝一般重五十两,金元宝重五两或十两。
  • 绿衣人:    指邮递员。 邮务人员的制服为绿色, 故名。    ▶ 柯灵 《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 “这些稿件的来历, 有的通过党的渠道, 有的似乎是鱼书遥递, 不远千里, 由绿衣人辗转送来的。”

相关词汇

        绿衣:      1.  《诗‧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 ...
        元宝:    yuánbǎo旧时较大的金银锭,两头翘起中间凹下,银元宝一般重五十两,...
        绿衣:      1.  《诗‧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 绿衣黄裳。”相传此系 卫 庄姜 伤己之诗。 古人以黄为正色, 绿为间色, 间色为衣, 黄色为里, 比喻尊卑倒置, 贵贱失所。 后因以“绿衣”为正室失位的典故。    ▶ 唐 李德裕 《讨回鹘制》: “亟闻黄鹄之歌, 失位自伤, 甯免绿衣之叹, 念其羁苦。”    2.  指非正色的下等服色。    ▶ 汉 扬雄 《法言‧吾子》: “绿衣三百, 色如之何矣;紵絮三千, 寒如之何矣。”    ▶ 李轨 注: “绿衣虽有三百领, 色杂不可入宗庙。”    ▶ 《新唐书‧肃宗七女传》: “ 阿布思 之妻隶掖庭, 帝宴, 使衣绿衣为倡。”后因以“绿衣”为婢妾等人的代称。    ▶ 明 王錂 《春芜记‧瞥见》: “向春风枉却韶颜, 做绿衣微贱。”    ▶ 《天雨花》第十五回: “你当日不肯充绿衣之数, 朕今贵为天子, 你若相从, 你便是正宫皇后。”    3.   唐 制六品、七品服用绿, 饰以银。    ▶ 明 制八品、九品着绿袍。 见《新唐书‧车服志》、《明会典‧冠服二‧公服》。    ▶ 唐 姚合 《武功县作》诗之十二: “自下青山路, 三年著绿衣。”    4.  借指地位卑微的官员。    ▶ 宋 陆游 《望永思陵》诗: “绿衣迎拜属车尘, 草木曾沾雨露春。”    5.  指鹦鹉的绿色羽毛。    ▶ 汉 祢衡 《鹦鹉赋》: “绀趾丹嘴, 绿衣翠衿。”    ▶ 唐 张祜 《再吟鹦鹉》诗: “未胜无丹嘴, 何劳事绿衣。”    6.  指邮递员。    ▶ 叶圣陶 《一个青年》: “绿衣颁简, 伸纸怅然。”
        元宝:    yuánbǎo旧时较大的金银锭,两头翘起中间凹下,银元宝一般重五十两,金元宝重五两或十两。
        绿衣人:    指邮递员。 邮务人员的制服为绿色, 故名。    ▶ 柯灵 《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 “这些稿件的来历, 有的通过党的渠道, 有的似乎是鱼书遥递, 不远千里, 由绿衣人辗转送来的。”
        绿衣郎:      1.  古代低级官员官服为绿色。 后泛指地位卑微的官员。    ▶ 《三国志平话》卷上: “ 先主 曰: ‘他(指 孙坚 )为 长沙 太守, 我是绿衣郎, 岂能为他争气?’”    2.  指新科进士。    ▶ 唐 制, 新进士例赐绿袍, 因称。    ▶ 清 李渔 《风筝误‧艰配》: “为甚的绿衣郎不许红裙见, 紫金鞍骑到谁家院?”
        元宝枫:    yuánbǎofēng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花黄绿色,果实两旁有直立的翅,像元宝,可栽培做行道树。也叫柜(jǔ)柳。
        元宝钞:    元 中统 年间颁行的一种钞票。    ▶ 《元史‧食货志一》: “ 世祖 中统 元年, 始造交钞, 以丝为本……是年十月, 又造 中统 元宝钞。”参见“ 中统钞 ”。
        纸元宝:    用金色或银色的纸糊制的元宝形的冥钱。 旧时迷信用品。    ▶ 《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只见这殿里打金钱眼的, 又有舍了一吊香钱, 抱个纸元宝去, 说是借财气的。”亦省称“ 纸宝 ”。    ▶ 洪深 《五奎桥》: “偏是放下正经事不做, 去请了九个道士来打醮;点香烛、拜神道、念皇经、烧纸宝, 说是感动苍天, 会落下雨来的。”
        送元宝:    旧俗敬神有用猪头、鲜鱼者, 送货人讨彩而曰“送元宝”。    ▶ 清 顾禄 《清嘉录‧冷肉》: “ 吴谷人 《新年杂咏》小序云: ‘ 杭 俗: 岁终祀神, 尚猪首, 至年外犹足充馔。 定买猪头在冬至前, 选皱纹如寿字者, 谓之寿字猪头。 屠人肩送至门, 曰送元宝来。 于是腌透风乾, 以备敬神之用。 ’” 清 王韬 《瀛壖杂志》卷一: “ 沪城 风俗, 元旦贺岁……五日例接财神, 用鲜鱼极活泼者为元宝鱼。 先一日担鱼呼街巷, 有以红绳扣鬐踵门而来者, 谓送元宝。”
        银元宝:    用银铸成的马蹄形银锭, 亦称马蹄银, 作货币流通。 重量成色不一, 大锭重约五十两。 多由各地银炉铸造。    ▶ 清 中叶以后, 须经公估局鉴定才能流通。    ▶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 “亲娘亲娘, 你看。 (拿出左手白米粉)这是个银元宝。”
        绿衣使者:    lǜ yī shǐ zhě 【解释】原指鹦鹉。近代称邮递员。【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鹦鹉告事》:“其时仆妾辈并无所觉,惟有鹦鹉一只在堂前架上。……封鹦鹉为‘绿衣使者’。”【拼音码】lysz【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邮递员【故事】唐玄宗李隆基时期,长安富翁杨崇义养了一只红嘴绿毛鹦鹉,它十分聪明伶俐,很会学人说话。杨崇义被妻子刘氏与李俨通奸合谋杀死,万年县令根据鹦鹉提供的信息破案。唐玄宗封这只鹦鹉为绿衣使者,学者张说特写《绿衣使者传》纪念
        绿衣黄里:    lǜ yī huáng lǐ 【解释】绿、黄:古时以黄色为正色,绿为闲色。以绿色为衣,用黄色为里。旧喻尊卑反置,贵贱颠倒。【出处】《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拼音码】lyhl
        开通元宝:    见“ 开元通宝 ”。
        得一元宝:    即得壹元宝。    ▶ 《新唐书‧食货志四》: “ 史思明 据 东都 , 亦铸‘得一元宝’钱, 径一寸四分, 以一当‘开元通宝’之百。”    ▶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补遗: “ 后唐 同光 三年 洛京 积善坊 得古文钱曰‘得一元宝’、‘顺天元宝’, 史不载何代铸此钱。 近见朝士 王仪 家有 钱氏 《钱谱》云: ‘ 史思明 再陷 洛阳 , 铸得一钱, 贼党以谓得一非佳号, 乃改顺天。 ’盖 史思明 所铸钱也。”参见“ 得壹元宝 ”。
        得壹元宝:    古钱名。    ▶ 唐 乾元 二年 史思明 据 洛阳 时所铸。 形制略似开元通宝。 亦省称“ 得壹钱 ”、“ 得壹 ”。    ▶ 宋 洪遵 《泉志‧伪品下‧史思明得壹钱》: “得壹钱, 《唐书‧食货志》曰: ‘ 史思明 据 东都 铸“得壹元宝”钱, 径寸四分, 以一当“开元通宝”之百。 ’《旧谱》曰: ‘得台钱, 径寸三分, 重十三铢。 ’余按此钱重十二铢六絫。”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 “ 熙宁 中, 尝发地得大钱三十馀千文, 皆‘顺天’、‘得壹’, 当时在庭皆疑古无‘得壹’年号, 莫知何代物。 予按《唐书》, 史思明 僭号, 铸‘顺天’、‘得壹’钱。    ▶ 顺天 乃其伪年号, ‘得壹’特以名铸钱耳, 非年号也。”
        绿衫:      1.  绿色短上衣。    ▶ 北周 庾信 《王昭君》诗: “绿衫承马污, 红袖拂秋霜。”    2.   唐 代下级官员的朝服为绿色, 因以“绿衫”表示官位卑微。    ▶ 唐 元稹 《寄刘颇》诗之二: “无限公卿因战得, 与君依旧绿衫行。”    ▶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郑安晚前谶》: “绿衫尚未能得着, 乃思量系玉带乎?”
        绿袍:      1.  古时低级官员的袍服。    ▶ 唐 白居易 《曲江亭晚望》诗: “尘路行多绿袍故, 风亭立久白须寒。”    ▶ 《新唐书‧杨炎传》: “自 道州 还也, 家人以绿袍木简弃之, 炎 止曰: ‘吾 岭 上一逐吏, 超登上台, 可常哉?且有非常之福, 必有非常之祸, 安可弃是乎?’”    2.  指新科进士的袍服。    ▶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 “绿袍乍着君恩重, 黄榜初开御墨鲜。”
        绿螭骢:    古代骏马名。    ▶ 《西京杂记》卷二: “ 文帝 自 代 还, 有良马九匹, 皆天下之骏马也。 一名浮云……一名绿螭骢。”
        绿袍槐简:    指古代低级官员所服用的绿色官服和槐木手版。    ▶ 宋 陆游 《赛神曲》: “击鼓坎坎, 吹笙呜呜。 绿袍槐简立老巫, 红衫绣裙舞小姑。”    ▶ 《三国志平话》卷上: “至来日天晓, 元帅来请 刘备 : ‘表章已奏了帝也, 功劳全是你也。 ’分付绿袍槐简, 来日朝门外听圣旨。”
        绿蜡:    喻指芭蕉。    ▶ 唐 钱珝 《未展芭蕉》诗: “冷独无烟绿蜡乾, 芳心犹卷怯春寒。”    ▶ 《红楼梦》第十八回: “绿蜡春犹卷, 红妆夜未眠。”

相邻词汇

  1. "绿蜡"什么意思
  2. "绿螭骢"什么意思
  3. "绿衣"什么意思
  4. "绿衣人"什么意思
  5. "绿衣使者"什么意思
  6. "绿衣郎"什么意思
  7. "绿衣黄里"什么意思
  8. "绿衫"什么意思
  9. "绿袍"什么意思
  10. "绿袍槐简"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