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空衡平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又作:明察持平。
- 鉴 (鑒)jiàn ㄐㄧㄢˋ1)镜子。2)照:光可~人。3)观察,审察:~...
- 空 kōng ㄎㄨㄥˉ1)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洞(a.没有内容的;b....
- 衡平 谓掌管, 治理。 ▶ 《汉书‧王莽传上》: ...
- 衡平 谓掌管, 治理。 ▶ 《汉书‧王莽传上》: “今太皇太后比遭家之不造, 委任 安汉公 宰尹群僚, 衡平天下。”
- 鉴衡 亦作“鉴衡”。 鉴别, 评定。 ▶ 明 李东阳 《拟杨文懿公谥议》: “又见诸考校, 为鉴衡模范, 昭不可掩。” ▶ 清 汪懋琨 《<白雨斋词话>序》: “予窃喜鉴衡不爽, 而生之素所蓄积可知矣。”
- 鉴知 亦作“鉴知”。 明察知悉。 ▶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上天鉴知, 减其爵禄。”
- 鉴衷 亦作“鉴衷”。 明察心意。 ▶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 “君其奚憾, 不余鉴衷。”
- 鉴真 鉴真 基本解释:鉴真(688-763) : 唐代僧人,日本佛教律宗创始人。本姓淳于,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市)人。晚年应日僧邀请东渡,几经挫折,以至双目失明。公元754年第六次航行终于抵达日本九州。翌年在奈良东大寺建戒坛,为日本佛教徒登坛受戒之始。759年建唐招提寺,传布律宗。并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药学等介绍到日本。传有《鉴真上人秘方》。
- 鉴裁 亦作“鉴裁”。 1. 审察识别人、物优劣的才能。 ▶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然托谕清远, 良有鉴裁, 亦未失高流矣。” ▶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 “斯皆鉴裁非远, 智识不周。”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漆烟对胶》: “ 令嘏 庄敏公 之子, 所蓄古墨至多, 而有鉴裁。” 2. 指审察识别人、物的优劣。 ▶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 “称多量少鉴裁密, 岂念幽桂遗榛菅。” ▶ 宋 欧阳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诗: “自惭衰病心神耗, 赖有群公鉴裁精。” ▶ 清 赵翼 《酬啬生郡博见赠韵》: “先生鉴裁擅只眼, 苦心肯为披沙拣。”
- 鉴略 亦作“鉴略”。 识见才略。 ▶ 《晋书‧殷仲堪传》: “而用计倚伏烦密, 少于鉴略, 以至于败。” ▶ 《北史‧李灵李孝伯等传论》: “ 孝伯 风范鉴略, 盖亦过人。” ▶ 唐 司空图 《故盐州防御史王纵追述碑》: “ 开成 中, 宰相 郑公 肃允 属镇临, 尤称鉴略, 仰贤有素, 授任不疑。”
- 鉴观 亦作“鉴观”。 察视。 ▶ 《后汉书‧翟酺传》: “心存亡国所以失之, 鉴观兴王所以得之。” ▶ 清 侯方域 《志定鼎说》: “昔者 秦 得金策, 翦诸鹑首, 鉴观 秣陵 , 厥有王气。”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醒世文》: “上帝鉴观应不爽, 真伪心肠天总明。”
- 鉴畏 亦作“鉴畏”。 警戒畏惧。 ▶ 《后汉书‧皇甫规传》: “今兴改善政, 易于覆手, 而群臣杜口, 鉴畏前害。 互相瞻顾, 莫肯正言。”
- 鉴詧 鉴詧(鑑詧)拼音:jiàn chá 注音:ㄐㄧㄢˋ ㄔㄚˊ 词语解释亦作“鉴詧”。见“ 鑑察 ”。
- 鉴燧 亦作“鉴燧”。 1. 方诸和阳燧。 方诸, 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阳燧, 向日取火的凹镜。 ▶ 《周礼‧考工记‧輈人》: “金锡半, 谓之鉴燧之齐。” ▶ 郑玄 注: “鉴燧, 取水火于日月之器也。” 2. 偏指方诸。 ▶ 《太平御览》卷五二六引 汉 卫宏 《汉旧仪》: “以鉴燧取水于月, 以阳燧取火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