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略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亦作“鉴略”。
识见才略。
▶ 《晋书‧殷仲堪传》: “而用计倚伏烦密, 少于鉴略, 以至于败。”
▶ 《北史‧李灵李孝伯等传论》: “ 孝伯 风范鉴略, 盖亦过人。”
▶ 唐 司空图 《故盐州防御史王纵追述碑》: “ 开成 中, 宰相 郑公 肃允 属镇临, 尤称鉴略, 仰贤有素, 授任不疑。”
- 鉴 (鑒)jiàn ㄐㄧㄢˋ1)镜子。2)照:光可~人。3)观察,审察:~...
- 略 lvè ㄌㄩㄝˋ1)大致,简单,不详细:大~。简~。粗~。~微。~有所...
- 鉴真 鉴真 基本解释:鉴真(688-763) : 唐代僧人,日本佛教律宗创始人。本姓淳于,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市)人。晚年应日僧邀请东渡,几经挫折,以至双目失明。公元754年第六次航行终于抵达日本九州。翌年在奈良东大寺建戒坛,为日本佛教徒登坛受戒之始。759年建唐招提寺,传布律宗。并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药学等介绍到日本。传有《鉴真上人秘方》。
- 鉴畏 亦作“鉴畏”。 警戒畏惧。 ▶ 《后汉书‧皇甫规传》: “今兴改善政, 易于覆手, 而群臣杜口, 鉴畏前害。 互相瞻顾, 莫肯正言。”
- 鉴知 亦作“鉴知”。 明察知悉。 ▶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上天鉴知, 减其爵禄。”
- 鉴燧 亦作“鉴燧”。 1. 方诸和阳燧。 方诸, 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阳燧, 向日取火的凹镜。 ▶ 《周礼‧考工记‧輈人》: “金锡半, 谓之鉴燧之齐。” ▶ 郑玄 注: “鉴燧, 取水火于日月之器也。” 2. 偏指方诸。 ▶ 《太平御览》卷五二六引 汉 卫宏 《汉旧仪》: “以鉴燧取水于月, 以阳燧取火于日。”
- 鉴空衡平 又作:明察持平。
- 鉴照 亦作“鉴照”。 鉴识照察。 ▶ 汉 班昭 《东征赋》: “庶灵祇之鉴照兮, 佑贞良而辅信。”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 “故鉴照洞明, 而贵古贱今者, 二主是也。” ▶ 詹鉠 义证引 李曰刚 曰: “谓鉴识照察洞彻分明也。” ▶ 《朱子语类》卷四五: “一以贯之, 固是以心鉴照万物而不遗, 然也须多学而识之始得。”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 “檀越功德, 佛已鉴照。”
- 鉴衡 亦作“鉴衡”。 鉴别, 评定。 ▶ 明 李东阳 《拟杨文懿公谥议》: “又见诸考校, 为鉴衡模范, 昭不可掩。” ▶ 清 汪懋琨 《<白雨斋词话>序》: “予窃喜鉴衡不爽, 而生之素所蓄积可知矣。”
- 鉴澈 见“ 鉴彻 ”。
- 鉴衷 亦作“鉴衷”。 明察心意。 ▶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 “君其奚憾, 不余鉴衷。”
- 鉴澄 亦作“鉴澄”。 语本《淮南子‧说山训》: “人莫鉴于沫雨, 而鉴于澄水者, 以其休止不荡也。”后用“鉴澄”表示明察, 辨识。 ▶ 晋 葛洪 《抱朴子‧贵贤》: “鉴澄人物, 不以经神, 唯识玩弄可以悦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