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钗十二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手机版
- jīn chāi shí èr
【解释】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后指人姬妾多。
【出处】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示例】你看为官的列~行。(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
【拼音码】jcse
- 金钗 1. 妇女插于发髻的金制首饰, 由两股合成...
- 十二 1. 十分之二。 ...
- 十二金钗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金钗十二行”本用以形容美女头上金钗之多,后以“十二金钗”喻指众多的妃嫔或姬妾。
- 金钗 1. 妇女插于发髻的金制首饰, 由两股合成。 ▶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九: “还君金钗玳瑁簪, 不忍见之益愁思。” ▶ 唐 温庭筠 《懊恼曲》: “两股金钗已相许, 不令独作空成尘。” ▶ 《雍熙乐府‧醉花阴‧国祚风和太平了》: “两行金钗, 最宜素缟。” ▶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 “金钗敲断都由我, 团扇遮羞怕见郎。” 2. 借指妇女。 ▶ 清 沈起凤 《谐铎‧梦中梦》: “今富贵若此, 何不广列金钗, 以充下陈。” ▶ 贺敬之 《放歌集‧三门峡歌》: “乌云遮明镜, 黄水吞金钗。” 3. 石斛的别名。 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石斛》。
- 十二 1. 十分之二。 ▶ 《史记‧高祖本纪》: “地方二千里, 持戟百万, 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 “十二, 得十中之二。” 2. 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 ▶ 《周礼‧地官‧载师》: “凡任地……甸稍县都, 皆无过十二。” ▶ 贾公彦 疏: “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 ▶ 《汉书‧贡禹传》: “商贾求利, 东西南北各用智巧, 好衣美食, 岁有十二之利, 而不出租税。” ▶ 颜师古 注: “若有万钱为贾, 则获二千之利。” 3. 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 “金城十二重, 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 金钗换酒 jīn chāi huàn jiǔ 【解释】形容贫穷潦倒,落魄失意。【出处】唐·元稹《三遣悲怀》诗之一:“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拼音码】jchj【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形容贫穷潦倒,落魄失意
- 金钗细合 金钗和钿合。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的信物。
- 金钗钿合 金钗和钿合。 传说中 唐玄宗 与 杨贵妃 定情的信物。 ▶ 唐 陈鸿 《长恨歌传》: “进见之日, 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 授金钗钿合以固之。”
- 钿合金钗 diàn hé jīn chāi 【解释】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示例】宋·柳永《二郎神》词:“~细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拼音码】dhjc【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 七十二 古以为天地阴阳五行之成数。 亦用以表示数量多。 ▶ 《史记‧封禅书》: “古者封 泰山 禅 梁父 者七十二家, 而 夷吾 所记者十有二焉。” ▶ 《玉台新咏‧古乐府诗<相逢狭路间>》: “入门时左顾, 但见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 罗列自成行。” ▶ 唐 李白 《梁甫吟》: “东下 齐 城七十二, 指挥 楚 汉 如旋蓬。” ▶ 清 魏源 《三湘棹歌‧蒸湘》: “水复山重行未尽, 压来七十二峰影。”
- 十二入 十二处。 ▶ 《坛经‧付嘱品》: “入是十二入。 外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 眼、耳、鼻、舌、身、意是也。”
- 十二公 指《春秋》所载 鲁国 的十二个国君, 即 隐公 、 桓公 、 庄公 、 闵公 、 僖公 、 文公 、 宣公 、 成公 、 襄公 、 昭公 、 定公 、 哀公 。 ▶ 《汉书‧儒林传序》: “﹝ 孔子 ﹞因 鲁 《春秋》, 举十二公行事, 绳之以 文 武 之道, 成一王法, 至获麟而止。” ▶ 《庄子‧天道》“﹝ 孔子 ﹞往见 老聃 而 老聃 不许, 于是翻十二经以说” 唐 陆德明 释文: “又一云: 《春秋》, 十二公经也。”
- 十二兽 1. 指由人扮饰的十二种兽像。 古代用以驱疫避邪。 ▶ 《后汉书‧礼仪志中》: “先腊一日, 大傩, 谓之逐疫……十二兽有衣毛角。 中黄门行之, 冗从仆射将之, 以逐恶鬼于禁中。” ▶ 《后汉书‧礼仪志中》: “因作方相与十二兽舞。 嚾呼, 周遍前后省三过, 持炬火, 送疫出端门。” 2. 即十二虫。 ▶ 唐 刘存 《事始》: “ 黄帝 立子丑十二辰以名月, 又以十二名兽属之。”参见“ 十二相属 ”。
- 十二分 shí èrfēn形容程度极深(比用‘十分’的语气更强):我对这件事感到~的满意。
- 十二卿 古代中央政府十二个高级官职。 古有九卿, 南朝 梁武帝 天监 七年增为十二卿, 即太常、宗正、司农、太府、少府、太仆、卫尉、廷尉、大匠、光禄、鸿胪、太舟。 ▶ 《隋书‧百官志上》: “ 梁 初犹依 宋 、 齐 , 皆无卿名。 ▶ 天监 七年, 以太常为太常卿, 加置宗正卿……凡十二卿, 皆置丞及功曹、主簿。”参阅《通典‧职官七》。
- 十二和 唐 代乐名。 ▶ 唐 初 祖孝孙 斟酌南北, 考证古音, 修定雅乐制成。 名目是: 豫和、顺和、永和、肃和、雍和、寿和、太和、舒和、昭和、休和、正和、承和。 其乐合三十二曲, 八十四调, 号《大唐雅乐》。 ▶ 《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初, 祖孝孙 已定乐, 乃曰‘大乐与天地同和’者也, 制《十二和》, 以法天之成数。”按, 《十二和》乐词见《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四‧唐祀圜丘乐章》。 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雅乐上》。
- 十二哲 清 代孔庙从祀的十二贤人。 参见“ 十哲 ”。
- 十二国 1. 指 战国 时的十二国。 ▶ 《汉书‧东方朔传》: “夫 苏秦 、 张仪 之时, 周 室大坏, 诸侯不朝, 力政争权, 相禽以兵, 并为十二国, 未有雌雄。” ▶ 颜师古 注: “十二国, 谓 鲁 、 卫 、 齐 、 楚 、 宋 、 郑 、 魏 、 燕 、 赵 、 中山 、 秦 、 韩 也。” 2. 星官名。 属女宿。 ▶ 《宋史‧天文志三》: “十二国十六星, 在牛女南, 近九坎, 各分土居列国之象。 九坎之东一星曰齐, 齐北二星曰赵, 赵北一星曰郑, 郑北一星曰越, 越东二星曰周, 周东南北列二星曰秦, 秦南二星曰代, 代西一星曰晋, 晋北一星曰韩, 韩北一星曰魏, 魏西一星曰楚, 楚南一星曰燕, 有变动各以其国占之。”
- 十二处 旧译“十二入”。 佛教语。 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谓根尘相互涉入而能产生知觉, 如眼根与色尘涉入而产生眼识。 ▶ 《楞严经》卷三: “复次 阿难 , 云何十二处, 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真鉴 疏: “六根、六尘, 故有十二, 相教权立, 言根一定在内, 尘一定在外。 又眼惟对色, 耳唯对声, 各有方所定在。” ▶ 明 李贽 《初潭集‧师友三》: “无时不梦, 无刻不梦, 天以春夏秋冬梦, 地以山川土石梦, 人以六根、六尘、十二处、十八界梦。” ▶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三讲: “《放光》译出后, ‘事数’比较完备了, 如用五薀、十二处、十八界等来说明。”
- 十二女 指古代天子所娶的十二个妻妾。 ▶ 《汉书‧王莽传上》: “请考论《五经》, 定取礼, 正十二女之义, 以广继嗣。” ▶ 《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序》: “《春秋说》云天子十二女, 诸侯九女, 考之情理, 不易之典也。” ▶ 卢弼 集解: “《春秋纬‧保乾图》曰: ‘唯天子娶十二女。 ’……《后汉书‧荀爽传》: ‘故天子娶十二, 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 事之降也。 ’”
- 十二子 1. 指 它嚣 、 魏牟 、 陈仲 、 史鳅 、 墨翟 、 宋鈃 、 慎到 、 田骈 、 惠施 、 邓析 、 子思 、 孟轲 等十二人。 ▶ 《荀子‧非十二子》: “今夫仁人也, 将何务哉?上则法 舜 禹 之制, 下则法 仲尼 、 子弓 之义, 以务息十二子之说。” ▶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全盛时代‧先秦学派之所短》: “ 荀子 之非十二子, 动斥人为贱儒, 指其无廉耻而嗜饮食……毫无士君子从容论道之风。”参见“ 十子 ”。 2. 指自子至亥十二支。 ▶ 《史记‧律书论》: “十母, 十二子, 锺律调自上古。” ▶ 张守节 正义: “十二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 “国家失太平, 于今六十年矣。 夫十日、十二子相配, 数穷六十, 其将复平。”
- 十二客 宋 张敏叔 对十二种名花的谑称。
- 十二宫 1. 即十二律。 ▶ 宋 苏辙 《次韵门下刘侍郎直宿寄苏左丞》: “一篇和遍东西府, 六律更成十二宫。” ▶ 宋 姜夔 《凄凉犯》词序: “十二宫所住字各不同, 不容相犯;十二宫特可犯商、角、羽耳。” 2. 天文学名词。 太阳与月亮沿黄道运行一周, 每年会合十二次, 每次会合都有一定部位, 分黄道周天三百六十度为十二段, 每段三十度, 称十二宫。 名为: 降娄, 大梁, 实沈, 鹑首, 鹑火, 鹑尾, 寿星, 大火, 析木, 星纪, 玄枵等。 亦名为: 白羊, 金牛, 阴阳(一作双子), 巨蟹, 狮子, 双女(一作室女), 天秤, 天蝎, 人马, 磨羯, 宝瓶, 双鱼。 参阅 明 贝琳 《七政推步》、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