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比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排列比较。
▶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杯》: “若是, 则《春秋》之说乱矣, 岂可法哉。 故贯比而论, 是非虽难悉得, 其义一也。”
- 贯 (貫)guàn ㄍㄨㄢˋ1)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
- 比 bǐ ㄅㄧˇ1)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赛。~附。对~。评~。...
- 贯气 guànqì迷信的人指风水上地脉贯通,认为这样会走好运。
- 贯次 谓前后有序。 ▶ 南朝 宋 罗含 《更生论》: “聚散隐显, 环转于无穷之涂, 贤愚寿夭, 还复其物, 自然贯次, 毫分不差。”参见“ 贯鱼之次 ”。
- 贯注 guànzhù①(精神、精力)集中:把精力~在工作上丨他会神~地听着。②(语意、语气)连贯;贯穿:这两句是一气~下来的。
- 贯械 戴上刑具。 ▶ 汉 王充 《论衡‧谴告》: “ 子云 识微, 知后复然, 借变复之说, 以效其言, 故愿贯械以待时也。” ▶ 宋 崔敦礼 《刍言》卷上: “ 汉 诛滥于名节, 贯械、腰斧质请罪者相属, 荣其辱矣。” ▶ 清 方孔照 《别黄石斋太史》诗: “藏经身作壁, 贯械血成书。”
- 贯洞 穿孔;穿透。 ▶ 《释名‧释言语》: “通, 洞也, 无所不贯洞也。” ▶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程道惠》: “又有群鸟, 其喙如锋, 飞来甚速, 鸩然血至, 入人口中, 表里贯洞;其人宛转呼叫, 筋骨碎落。”
- 贯洽 1. 注意周到。 ▶ 清 郑端 《政学录‧待士夫》: “士夫虽有大小, 我辈精神要一一贯洽;若一坐中, 惟择显奕者奉承之, 略不及于众人, 大无颜色, 议论嫌隙, 或从此始, 慎之。” 2. 融会贯通。 ▶ 清 阮元 《刘端临先生墓表》: “先生之学, 自天文、律吕、六书、九数、声韵等事, 靡不贯洽。” 3. 遍满充塞。 ▶ 清 谭嗣同 《以太说》: “是何也?是盖遍法界、虚空界、众生界, 有至大至精微, 无所不胶黏、不贯洽、不管络而充满之一物焉。”
- 贯朽粟腐 见“贯朽粟陈”。
- 贯涉 1. 关连牵涉。 ▶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 “今五礼混挠, 杂饰纷错, 枝分叶散, 重出互见, 更相贯涉。” 2. 犹博览, 广泛涉猎。 ▶ 《魏书‧孙绍传》: “ 绍 少好学, 通涉经史, 颇有文才, 阴阳术数, 多所贯涉。” ▶ 唐 张说 《贞节君碣》: “ 鸿 倜傥奇杰, 瑰玮博达, 贯涉六籍百家之书, 其要在霸王大略, 奇正大旨, 君亲大义, 忠孝大节而已。” ▶ 宋 叶适 《<观文殿学士陈公文集>序》: “前代故实, 无不贯涉;本朝宪令, 无不审据。”
- 贯朽粟红 见“贯朽粟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