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儒硕德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年高德劭的儒者。
- 耆儒 德高的老儒。 ▶ 汉 扬雄 《剧秦美新》...
- 硕德 1. 指大德之人。  ...
- 耆儒 德高的老儒。 ▶ 汉 扬雄 《剧秦美新》: “是以耆儒硕老, 抱其书而远逊;礼官博士, 卷其舌而不谈。” ▶ 《后汉书‧张皓传》: “ 汉安 元年, 选遣八使徇行风俗, 皆耆儒知名, 多历显位。” ▶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 “ 祝枝山 先生 希哲 , 尝叙家君《约斋漫录》二十卷, 今录其略云: ‘ 俞君 宽父 , 吴 之耆儒也。 ’” ▶ 《清史稿‧礼志一》: “ 德宗 季叶, 设礼学馆, 博选耆儒, 将有所缀述。”
- 儒硕 博通的学者。 ▶ 唐 李绛 《请崇国学疏》: “儒硕解散, 国学毁废, 生徒无鼓箧之志, 博士有倚席之讥。” ▶ 明 李东阳 《跋鹤山魏先生书真迹》: “ 理宗 号为崇尚儒硕, 而 真 魏 二贤贬逐不暇, 则其为治可知矣。” ▶ 清 邓显鹤 《例授修职郎岁贡生邹君墓志铭》: “近时儒硕, 又厌薄 程 朱 , 务争胜于一名一物, 拾末而遗本。”
- 硕德 1. 指大德之人。 ▶ 《晋书‧隐逸传‧索袭》: “ 索先生 硕德名儒, 真可以谘大义。” ▶ 《南史‧周弘正传》: “ 弘正 特善玄言, 兼明释典, 虽硕德名僧, 莫不请质疑滞。” ▶ 唐 韩愈 《举张正甫自代状》: “可谓古之老成, 朝之硕德。” ▶ 明 宋濂 《送璞原师还越中序》: “ 白云悦公 , 时硕德也, 身居岩壑, 名闻禁阙。” ▶ 清 刘大櫆 《方府君寄巢墓志铭》: “ 桐 多名家, 方 为巨族, 硕德英贤, 联行并育。” 2. 大德。 ▶ 唐 刘禹锡 《为京兆李尹答于襄州第一书》: “其宗勋有八柱之贵, 其硕德有三老之重。” ▶ 宋 苏轼 《上监司谢礼上启》: “此盖伏遇某官硕德庇民, 宏才伟世。” ▶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 “侯既以硕德宏量高出一时, 而君复以忠厚济之。” ▶ 沈从文 《边城》二: “惟运用这种习惯规矩排调一切的, 必需一个高年硕德的中心人物。”
- 丰功硕德 同“丰功茂德”。
- 耆年硕德 ①年高德重。②指年高望重的人。
- 通儒硕学 又作:通儒达士。
- 鸿儒硕学 指学识渊博、造诣很高的学者。
- 耆儒硕望 耆儒硕望 基本解释:耆:六十岁以上的人。指年高德重的儒者。
- 耆儒硕老 耆儒硕老 基本解释:年高德劭的儒者。
- 耆俊 年老而才能优异者。 ▶ 明 方孝孺 《癸酉岁述事》诗: “放怀礼法地, 取乐文翰场, 耆俊满大廷, 济济会冠裳。” ▶ 《明史‧儒林传二‧吴悌》: “时 吴岳 、 胡松 、 毛恺 并以耆俊为卿贰, 与 悌 称‘南都四君子’。” ▶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 “及乎板荡之后而念老成, 播迁之馀而思耆俊, 庸有及乎!”
- 耆利 贪利。 ▶ 《汉书‧陈平传》: “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 士之顽顿耆利无耻者, 亦多归 汉 。” ▶ 汉 贾谊 《治安策》: “其慈子耆利, 不同禽兽者亡几。” ▶ 清 梅曾亮 《送韩珠船序》: “﹝ 英吉利 ﹞耆利昧生死, 越国万里, 踔一船环扣海疆, 诈言求和, 惊恐民吏。”
- 耆 qí ㄑㄧˊ1)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老。~年。~绅。~宿(sù)(指在社会上有名望的老年人)。2)强横。shì ㄕˋ1)古同“嗜”,爱好。耆寿耇老 耆德硕老 耆年硕德 耆儒硕德 骋耆奔欲 绅耆 耆宿 追趋逐耆 耆老
- 耆叟 老叟。 ▶ 《晋书‧文帝纪》: “耆叟荷崇养之德, 鳏寡蒙矜恤之施。”
- 者里 这里。 ▶ 廖仲恺 《渔家傲‧题画》词: “者里乾坤谁作主?君莫诉, 芦中有士侪鸥鹭。”
- 耆名 犹高名。 ▶ 《后汉书‧儒林传论》: “其耆名高义开门受徒者, 编牒不下万人。” ▶ 宋 曾巩 《左右常侍制》: “皆以耆名, 列于秘殿。”
- 者边 这边。 ▶ 前蜀 王衍 《醉妆词》: “者边走, 那边走, 只是寻花柳。 那边走, 者边走, 莫厌金杯酒。” ▶ 五代 齐己 《道林寓居》诗: “青嶂者边来已熟, 红尘那畔去应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