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冠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yǔguān
鸟类头顶上的竖立的长羽毛,例如孔雀就有羽冠。
◆ 羽冠
yǔguān
鸟类头顶上的竖立的长羽毛,例如孔雀就有羽冠。
- 羽 yǔ ㄩˇ1)鸟的毛:~毛。~绒。~书。~衣。~扇。~族(指鸟类)。~...
- 冠 guān ㄍㄨㄢˉ1)帽子:衣~。~戴。~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
- 羽化 yǔhuà羽化1①古人说仙人能飞升变化,把成仙叫做羽化。②婉辞,道教徒称人死。羽化2[yǔhuà] 昆虫由蛹变为成虫。◆ 羽化yǔhuà羽化1①古人说仙人能飞升变化,把成仙叫做羽化。②婉辞,道教徒称人死。羽化2[yǔhuà] 昆虫由蛹变为成虫。
- 羽兽 南方朱鸟。 ▶ 《管子‧幼官》: “饮于青后之井, 以羽兽之火爨。” ▶ 尹知章 注: “羽兽, 南方朱鸟。 用南方之火, 故曰羽兽之火。”
- 羽化飞天 羽化飞天 基本解释:指化仙而升天。也比喻飘洒脱俗。
- 羽党 犹同党;同伙。 ▶ 《元典章新集‧刑部‧诸盗》: “有革闲弓手祇候、无役军人, 纠合游食之徒, 聚成羽党, 多者十数人, 少者不下五六人。” ▶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 “ 袁祖德 率营兵数百, 至北门外搜其巢穴, 擒羽党十七人。”
- 羽卫 帝王的卫队和仪仗。 ▶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袁淑<从驾>》: “羽卫蔼流景, 彩吹震沈渊。” ▶ 唐 薛存诚 《东都父老望幸》诗: “鸾舆 秦 地久, 羽卫 洛阳 空。” ▶ 《旧唐书‧赵隐传》: “ 德宗 幸 奉天 , 时仓卒变起, 羽卫不集。” ▶ 宋 曾巩 《里社》诗: “年年属车九重出, 羽卫千人万人从。”
- 羽便 指信使之便。 ▶ 明 卢象升 《寄外舅王带溪先生》之二: “下衷未罄, 嗣羽便再陈。” ▶ 太平天国 罗大纲 《致英国外交人员书》: “今藉羽便, 特修寸楮, 伏维明鉴。”
- 羽卮 即羽觞。 ▶ 《文选‧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诗》: “象筵鸣宝瑟, 金瓶泛羽卮。” ▶ 李善 注: “羽卮, 即羽觞也。” ▶ 南朝 梁 萧统 《将进酒》诗: “ 宜城 溢渠碗, 中山 浮羽卮。” ▶ 唐玄宗 《游兴庆宫作》诗: “鼓吹迎飞盖, 弦歌送羽卮。”参见“ 羽觞 ”。
- 羽佩 以翠羽为饰的佩带。 ▶ 南朝 梁 沈约 《丽人赋》: “陆离羽佩, 杂错花钿。” ▶ 黎经诰 注: “羽佩者, 交趾 有鸟名翡翠, 其羽或用为饰。”
- 羽君 对道士的尊称。 ▶ 唐 卢照邻 《赠李荣道士》诗: “锦节衔天使, 琼仙驾羽君。”
- 羽仪 1. 《易‧渐》: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 孔颖达 疏: “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 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 可贵可法也。”后因以“羽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 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 ▶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公以宗室羽仪, 允膺嘉选。” ▶ 唐 韩愈 《燕喜亭记》: “智以谋之, 仁以居之, 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 2. 犹翼翅。 ▶ 晋 左思 《吴都赋》: “湛淡羽仪, 随波参差。 理翮整翰, 容与自玩。” ▶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嵇康<言志>》: “灵凤振羽仪, 戢景西海滨。” ▶ 唐 聂夷中 《胡无人行》: “更愿生羽仪, 飞身入青冥。” 3. 引申为辅翼。 ▶ 唐 张九龄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墓志铭》: “翰飞戾天, 羽仪清朝。” ▶ 宋 陈亮 《祭郭德扬文》: “晚值兄疾, 赖君羽仪。” 4. 仪仗中以羽毛装饰的旌旗之类。 ▶ 《南齐书‧东昏侯纪》: “帝乌帽裤褶, 备羽仪, 登 南掖门 临望。” ▶ 《周书‧皇后传‧武帝阿史那皇后》: “ 纯 等设行殿, 列羽仪, 奉之以归。” ▶ 《旧唐书‧魏徵传》: “ 徵 平生俭素, 今以一品礼葬, 羽仪甚盛, 非亡者心志。” 5. 指帝王卫队。 ▶ 唐 樊绰 《蛮书‧南蛮条教》: “羽仪亦无员数, 皆清平官等子弟充, 诸蛮不与焉。 常在 云南王 左右。 羽仪长帐前管系之。” ▶ 《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以清平子弟为羽仪, 王左右有羽仪长八人, 清平官见王不得佩剑, 唯羽仪长佩之为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