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仪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1. 《易‧渐》: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 孔颖达 疏: “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 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 可贵可法也。”后因以“羽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 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
▶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公以宗室羽仪, 允膺嘉选。”
▶ 唐 韩愈 《燕喜亭记》: “智以谋之, 仁以居之, 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
2. 犹翼翅。
▶ 晋 左思 《吴都赋》: “湛淡羽仪, 随波参差。 理翮整翰, 容与自玩。”
▶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嵇康<言志>》: “灵凤振羽仪, 戢景西海滨。”
▶ 唐 聂夷中 《胡无人行》: “更愿生羽仪, 飞身入青冥。”
3. 引申为辅翼。
▶ 唐 张九龄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墓志铭》: “翰飞戾天, 羽仪清朝。”
▶ 宋 陈亮 《祭郭德扬文》: “晚值兄疾, 赖君羽仪。”
4. 仪仗中以羽毛装饰的旌旗之类。
▶ 《南齐书‧东昏侯纪》: “帝乌帽裤褶, 备羽仪, 登 南掖门 临望。”
▶ 《周书‧皇后传‧武帝阿史那皇后》: “ 纯 等设行殿, 列羽仪, 奉之以归。”
▶ 《旧唐书‧魏徵传》: “ 徵 平生俭素, 今以一品礼葬, 羽仪甚盛, 非亡者心志。”
5. 指帝王卫队。
▶ 唐 樊绰 《蛮书‧南蛮条教》: “羽仪亦无员数, 皆清平官等子弟充, 诸蛮不与焉。 常在 云南王 左右。 羽仪长帐前管系之。”
▶ 《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以清平子弟为羽仪, 王左右有羽仪长八人, 清平官见王不得佩剑, 唯羽仪长佩之为亲信。”
- 羽 yǔ ㄩˇ1)鸟的毛:~毛。~绒。~书。~衣。~扇。~族(指鸟类)。~...
- 仪 (儀)yí ㄧˊ1)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
- 羽佩 以翠羽为饰的佩带。 ▶ 南朝 梁 沈约 《丽人赋》: “陆离羽佩, 杂错花钿。” ▶ 黎经诰 注: “羽佩者, 交趾 有鸟名翡翠, 其羽或用为饰。”
- 羽仗 指禁军仪仗。 ▶ 唐 狄仁杰 《奉和圣制游石淙山》: “羽仗遥临鸾鹤驾, 帷宫直坐凤麟州。” ▶ 宋 梅尧臣 《祫享观礼二十韵》: “羽仗天街立, 龙笳象魏流。”
- 羽便 指信使之便。 ▶ 明 卢象升 《寄外舅王带溪先生》之二: “下衷未罄, 嗣羽便再陈。” ▶ 太平天国 罗大纲 《致英国外交人员书》: “今藉羽便, 特修寸楮, 伏维明鉴。”
- 羽从 羽林扈从。 ▶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诗: “凿龙近出王城外, 羽从淋漓拥轩盖。”
- 羽党 犹同党;同伙。 ▶ 《元典章新集‧刑部‧诸盗》: “有革闲弓手祇候、无役军人, 纠合游食之徒, 聚成羽党, 多者十数人, 少者不下五六人。” ▶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 “ 袁祖德 率营兵数百, 至北门外搜其巢穴, 擒羽党十七人。”
- 羽人 1. 古官名。 ▶ 《周礼‧地官‧羽人》: “羽人掌以时徵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 以当邦赋之政令。” ▶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二》: “ 晏子 不时而入见曰: ‘盖闻君有所怒羽人。 ’公曰: ‘然。 色寡人, 故将杀之。 ’” 2. 神话中的飞仙。 ▶ 《楚辞‧远游》: “仍羽人于 丹丘 兮, 留不死之旧乡。” ▶ 洪兴祖 补注: “羽人, 飞仙也。” ▶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 “贯月查, 亦谓挂星查, 羽人栖息其上。” 3. 道家学仙, 因称道士为羽人。 ▶ 唐 钱起 《卧疾答刘道士》诗: “宝字比仙药, 羽人寄柴荆。” ▶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入道》: “来这 华山 云台观 做个羽人, 明星夜礼, 灵药朝修。” ▶ 清 朱彝尊 《同钱王过白云观分韵》之一: “偶寻樵子迳, 因访羽人居。”
- 羽兽 南方朱鸟。 ▶ 《管子‧幼官》: “饮于青后之井, 以羽兽之火爨。” ▶ 尹知章 注: “羽兽, 南方朱鸟。 用南方之火, 故曰羽兽之火。”
- 羽书 yǔshū[letters with feather which should be delivered quickly] 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
- 羽冠 yǔguān鸟类头顶上的竖立的长羽毛,例如孔雀就有羽冠。◆ 羽冠yǔguān鸟类头顶上的竖立的长羽毛,例如孔雀就有羽冠。
- 羽乡 《楚辞‧远游》: “仍羽人于 丹丘 兮, 留不死之旧乡。”后以“羽乡”指仙乡。 ▶ 南朝 宋 鲍照 《喜雨》诗: “族云飞泉室, 震风沉羽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