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何有乡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无何有之乡。
- 无何有 “无何有之乡”之省称。 ▶ 唐 卢僎 《...
- 乡 (鄉)xiāng ㄒㄧㄤˉ1)泛指小市镇:~村。穷~僻壤。2)自己生长...
- 何有乡 即无何有之乡。 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 后谓静寂无为, 逍遥自得之地。 ▶ 宋 范仲淹 《上汉谣》: “天人两相忘, 逍遥何有乡。” ▶ 宋 苏辙 《病退》诗: “病根欲去真元在, 昨夜梦游何有乡。”
- 无何有 “无何有之乡”之省称。 ▶ 唐 卢僎 《奉和李令扈从温泉宫赐游骊山韦侍郎别业》: “乡入无何有, 时还上古初。” ▶ 宋 苏轼 《和拟古》之一: “问我何处来, 我来无何有。”
- 无何有之乡 wú hé yǒu zhī xiāng 【解释】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后指虚幻的境界。【出处】《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拼音码】whyx【用法】动宾式;作宾语;指空无所有的地方
- 何有 1. 有什么。 ▶ 《诗‧邶风‧谷风》: “何有何亡, 黾勉求之。” ▶ 郑玄 笺: “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 昆山 何有?有瑶有玟。”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 ▶ 《论语‧里仁》: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何晏 集解: “何有者, 言不难。” ▶ 《孟子‧梁惠王下》: “王如好货, 与百姓同之, 于王何有?”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 “王审用臣之议, 大则可以王, 小则可以霸, 于何有哉?”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 “意气倾人命, 离隔复何有?” 3.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除君之恶, 唯力是视, 蒲 人、 狄 人, 余何有焉?今君即位, 其无 蒲 狄 乎!” 杨伯峻 注: “何有, 古人习语, 意义随所施而异, 此谓心目中无之也。” ▶ 《吕氏春秋‧知接》: “人之情, 非不爱其子也, 其子之忍, 又将何有于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 “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 曾不若脱屣, 而何有于亭?” 4.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祁氏 私有讨, 国何有焉?” 杜预 注: “言讨家臣, 无与国事。” ▶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 “苟其人之恶, 则于铭乎何有?” 5.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 ▶ 《左传‧昭公元年》: “ 吉 若获戾, 子将行之, 何有于诸 游 ?” 杨伯峻 注: “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 ▶ 明 李贽 《与周友山》: “士为知己者死, 死且甘焉, 又何有于废弃欤?”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 “然而一切青年的心, 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 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 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 那时便是一部《礼记》, 也即等于《金瓶梅》了, 又何有于《蕙的风》?” 6.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 ▶ 《左传‧僖公十五年》: “获 晋侯 , 以厚归也;既而丧归, 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预 注: “何有犹何得。” 7.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 ▶ 《文选‧木华<海赋>》: “弘往纳来, 以宗以都。 品物类生, 何有何无?” 李善 注: “言诸品物以类相生, 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8. 哪里有, 岂有。 ▶ 汉 张衡 《西京赋》: “泽虞是滥, 何有春秋?” ▶ 《后汉书‧贾琮传》: “刺史当远视广听, 纠察美恶, 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 “凡君子行己立身, 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 舍先王之法, 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 “自仍岁之水也, 洪涛冒夫城郭, 而何有于田, 何有于食, 何有于租与赋哉!”
- 无何 wúhé〈书〉①没多久。②没有什么;没有其他的事。
- 无有乡 “无何有之乡”之省。 唐 白居易 《睡起晏坐》诗: “本是无有乡, 亦名不用处。”
- 无何乡 “无何有之乡”之省称。 ▶ 唐 岑参 《林卧》诗: “惟爱隐几时, 独游无何乡。” ▶ 唐 窦参 《登潜山观》诗: “既入无何乡, 转嫌人事难。” ▶ 宋 苏舜钦 《依韵和胜之暑饮》: “迳趋无何乡, 回觉万事错。”
- 无何境 同“无何乡”。 元 吴澄 《次韵玉清避暑》: “相邀采真无何境, 嗒然熟视谁长雄。” ▶ 元 王恽 《平湖乐‧乙亥三月七日宴湖上赋》曲: “春服初成靓妆莹, 玉双瓶, 兴来径入无何境。” ▶ 元 卢挚 《蟾宫曲‧丹桂》曲: “纵览岩阿, 抚节高歌, 时到无何境。”
- 日饮无何 见“日饮亡何”。
- 无佗 见“ 无他 ”。
- 无余 wúyú没有剩余:揭露~│一览~。
- 无佛处称尊 wú fó chù chēng zūn 【解释】在没有能手的地方逞强。【出处】宋·黄庭坚《跋东坡书寒食诗》:“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拼音码】wfcz
- 无作 1. 犹不使, 不让。 ▶ 《书‧武成》: “惟尔有神, 尚克相予, 以济兆民, 无作神羞。” ▶ 孔 传: “神庶几助我渡民危害, 无为神羞辱。” 2. 不自作, 不卖弄。 ▶ 《书‧蔡仲之命》: “康济小民, 率自中, 无作聪明乱旧章。” ▶ 孔 传: “无敢为小聪明, 作异辩, 以变乱旧典文章。” 3. 不发生, 不兴起。 ▶ 《庄子‧齐物论》: “夫大块噫气, 其名为风, 是惟无作, 作则万窍怒号。” 4. 犹言无为而治。 ▶ 宋 苏轼 《省试策问》之三: “问: 历观前世, 天下初定, 民始休息, 下既厌乱而思静, 上亦虚心而无作, 是以公私富溢, 刑罚清省。” ▶ 宋 苏轼 《神宗皇帝挽词》之二: “典礼从 周 旧, 官仪与 汉 隆。 谁知本无作, 千古自承风。” 5. 佛教语。 谓无因缘之造作。 ▶ 《央掘魔罗经》卷二: “如来性是无作。” ▶ 《百喻经‧索无物喻》: “第二人言无物者, 即是无相、无愿、无作。” ▶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荆公<字说>多用佛经语》: “无土以为穴, 则空无相;无工以穴之, 则空无作。 无相无作, 则空名不立。”
- 无使滋蔓 无使滋蔓拼音:wú shǐ zī màn 注音:ㄨˊ ㄕㄧˇ ㄗㄧ ㄇㄢˋ 成语解释无使滋蔓【拼音】:wu shi zi man【解释】:不要让他扩展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