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尺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fāngchǐ
①一尺见方。
②平方尺。
- 方 fāng ㄈㄤˉ1)四个角都是90暗乃谋咝位蛄雒娑际侵苯撬谋咝蔚牧⑻...
- 尺 chǐ ㄔˇ1)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
- 方局 1. 指大地。 ▶ 前蜀 杜光庭 《蜀王本命醮葛仙化词》: “伏以圆穹列耀, 上表于龙星;方局裁形, 下分于仙化。” 2. 犹圈套, 迷阵。 ▶ 清 钱澄之 《读曲歌》: “郎喜出门去, 望郎畏人知。 暗中布方局, 郎自不解期。”
- 方尖碑 [obelisk]最早成对地耸立在古埃及神庙前的锥形石碑,通常用整块花岗石凿成,刻有象形文字。平面为正方或长方形,下大上小,有的高30多米。在罗马帝国时期,埃及的许多方尖碑被运到了意大利,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华盛顿纪念碑就是一座著名的现代方尖碑。
- 方屏 一方的屏藩。 指地方军政长官。 ▶ 宋 苏舜钦 《上孔待制书》: “阁下之事业, 既已显白, 而朝廷之用未充, 天下之誉未洽, 留滞方屏, 浸移岁律, 某窃惑焉!”
- 方将 fāngjiāng〈书〉正要。
- 方山 1. 山名。 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南。 传说为 秦始皇 凿断 金陵山 以疏 淮水 处, 其地四方而峭绝, 故名。 ▶ 清 侯方域 《定鼎说》: “﹝ 秦 ﹞鉴观 秣陵 , 厥有王气, 令朱衣三千之众, 凿立 方山 , 疏迤水道。” 2. 指方山冠。 ▶ 章炳麟 《杂感》诗之二: “谁教两犬竞呀呀, 貂尾方山总一家。 恨少 舞阳 屠狗侣, 扫除群吠在 潼 华 。”此借指 汉 族文职官僚。 参见“ 方山冠 ”。
- 方寸心 指心。 心处胸中方寸间, 故称。 ▶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 “方寸之心, 制之在我, 不可放之于流遁也。” ▶ 唐 贾岛 《易水怀古》诗: “我叹方寸心, 谁论一时事。” ▶ 清 唐孙华 《秋日酷暑焦旱偶成》诗之二: “那将方寸心, 愁水复愁旱。”
- 方山冠 古冠名。 ▶ 汉 代祭宗庙时乐舞人所戴之冠。 ▶ 汉 蔡邕 《独断》卷下: “方山冠以五采縠为之。 ▶ 汉 祀宗庙, 《大予》、《八佾乐》、《五行》舞人服之。 衣冠各从其行之色, 如其方色而舞焉。” ▶ 《后汉书‧舆服志下》: “方山冠似进贤。” ▶ 《资治通鉴‧汉昭帝元平元年》: “王尝见大白犬, 颈以下似人, 冠方山冠而无尾, 以问 龚遂 。” ▶ 胡三省 注: “方山冠以五采縠为之, 前高七寸, 后高三寸, 长八寸, 乐舞人服之。”
- 方寸已乱 fāng cùn yǐ luàn 【解释】心已经乱了。【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示例】我的~,断无道理可计议了。(《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拼音码】fcyl【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英文】be greatly perplexed
- 方山子 宋 陈慥 的别称。 ▶ 宋 苏轼 《方山子传》: “ 方山子 , 光 黄 间隐人也……庵居蔬食, 不与世相闻, 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曰: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 方寸地 1. 一寸见方之地。 极言地小。 ▶ 《新唐书‧员半千传》: “陛下何惜玉陛方寸地, 不使臣披露肝胆乎?” 2. 指心。 ▶ 《列子‧仲尼》: “嘻!吾见子之心矣, 方寸之地虚矣。” ▶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俗语云: ‘但存方寸地, 留与子孙耕。 ’指心而言也。 三字虽不见于经传, 却亦甚雅。” ▶ 《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 陶铁僧 叉大拇指不离方寸地道: ‘告员外, 实不敢相瞒, 是有四五十钱, 安在一个去处。 ’”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 “只隔这重门, 恐无术周知民隐;但凭方寸地, 愿尔曹共体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