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冠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古冠名。
▶ 汉 代祭宗庙时乐舞人所戴之冠。
▶ 汉 蔡邕 《独断》卷下: “方山冠以五采縠为之。
▶ 汉 祀宗庙, 《大予》、《八佾乐》、《五行》舞人服之。 衣冠各从其行之色, 如其方色而舞焉。”
▶ 《后汉书‧舆服志下》: “方山冠似进贤。”
▶ 《资治通鉴‧汉昭帝元平元年》: “王尝见大白犬, 颈以下似人, 冠方山冠而无尾, 以问 龚遂 。”
▶ 胡三省 注: “方山冠以五采縠为之, 前高七寸, 后高三寸, 长八寸, 乐舞人服之。”
- 方山 1. 山名。 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南。...
- 冠 guān ㄍㄨㄢˉ1)帽子:衣~。~戴。~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
- 方山 1. 山名。 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南。 传说为 秦始皇 凿断 金陵山 以疏 淮水 处, 其地四方而峭绝, 故名。 ▶ 清 侯方域 《定鼎说》: “﹝ 秦 ﹞鉴观 秣陵 , 厥有王气, 令朱衣三千之众, 凿立 方山 , 疏迤水道。” 2. 指方山冠。 ▶ 章炳麟 《杂感》诗之二: “谁教两犬竞呀呀, 貂尾方山总一家。 恨少 舞阳 屠狗侣, 扫除群吠在 潼 华 。”此借指 汉 族文职官僚。 参见“ 方山冠 ”。
- 高山冠 古代冠名。 ▶ 《后汉书‧舆服志下》: “高山冠, 一曰侧注。 制如通天, 不邪却, 直竖, 无山述展筒, 中外官、谒者、仆射所服。 太傅 胡广 说曰: ‘高山冠, 盖 齐 王冠也。 ▶ 秦 灭 齐 , 以其君冠赐近臣谒者服之。 ’” ▶ 《隋书‧礼仪志六》: “高山冠, 一名侧注, 高九寸, 铁为卷梁……高山者, 取其矜庄宾远。”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冠冕首饰‧高山》。
- 方山子 宋 陈慥 的别称。 ▶ 宋 苏轼 《方山子传》: “ 方山子 , 光 黄 间隐人也……庵居蔬食, 不与世相闻, 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曰: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 方山巾 古儒者所戴的软帽。 形制似方山冠。 ▶ 唐 李白 《嘲鲁儒》诗: “足著远游履, 首戴方山巾。” ▶ 明 徐咸《西园杂记》卷上: “ 嘉靖 初年, 士夫间有戴巾者, 今虽庶民亦戴巾矣;有唐巾、程巾、坡巾、华阳巾、和靖巾……方山巾、阳明巾, 巾制各不同。 闾阎之下, 大半服之。”
- 方屏 一方的屏藩。 指地方军政长官。 ▶ 宋 苏舜钦 《上孔待制书》: “阁下之事业, 既已显白, 而朝廷之用未充, 天下之誉未洽, 留滞方屏, 浸移岁律, 某窃惑焉!”
- 方岳 亦作“方岳”。 1. 四方之山岳。 古指东岳 泰山 、西岳 华山 、南岳 霍山 (一指 衡山 )、北岳 恒山 。 ▶ 《书‧周官》: “王乃时巡, 考制度于四岳, 诸侯各朝于方岳, 大明黜陟。” ▶ 孔 传: “觐四方诸侯, 各朝于方岳之下, 大明考绩黜陟之法。”按, 《舜典》“四岳群牧” 孔颖达 疏: “《释山》云: 泰山 为东岳, 华山 为西岳, 霍山 为南岳, 恒山 为北岳。” ▶ 《左传‧昭公四年》“四岳” 晋 杜预 注: “东岳 岱 , 西岳 华 , 南岳 衡 , 北岳 恒 。” ▶ 宋 苏轼 《策略》五: “昔之有天下者日夜淬厉……而五载一巡狩, 朝诸侯于方岳之下。” 2. 指州郡。 ▶ 《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五年》: “ 宠 为 汝南 太守、 豫州 刺史二十馀年, 有勋方岳。 及镇 淮南 , 吴 人惮之。” ▶ 南朝 陈 徐陵《陈武帝下州郡玺书》: “卿等拥旄方岳, 相任股肱。” ▶ 宋 叶适 《风雩堂记》: “今公久于侍从, 劳于方岳, 退而休之, 无所复羡。” ▶ 清 姚鼐 《圣驾南巡赋序》: “王者兼覆九州, 内抚畿甸, 外察方岳。” 3. 传说 尧 命 羲 和 四子掌四岳, 称四伯。 至其死乃分岳事, 置八伯, 主八州之事。 后因称任专一方之重臣为“方岳”。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时 殷仲堪 在门下, 虽居机要, 资名轻小, 人情未以方岳相许。” ▶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 “遂罢方岳之官, 仍居上台之位。” ▶ 《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七年》: “右丞受天子命, 为方岳重臣, 不思执弓矢讨贼, 乃欲自逸邪?” 明 何景明 《送熊廷振之楚藩》诗: “同榜衣冠照乡里, 十年名位登方岳。”
- 方局 1. 指大地。 ▶ 前蜀 杜光庭 《蜀王本命醮葛仙化词》: “伏以圆穹列耀, 上表于龙星;方局裁形, 下分于仙化。” 2. 犹圈套, 迷阵。 ▶ 清 钱澄之 《读曲歌》: “郎喜出门去, 望郎畏人知。 暗中布方局, 郎自不解期。”
- 方峙 方正刚直。 ▶ 《南齐书‧阮韬传》: “ 桂阳王 休范 在镇, 数出行游, 韬 性方峙, 未尝随从。”
- 方尺 fāngchǐ①一尺见方。②平方尺。
- 方峭 棱角分明貌。 ▶ 唐 韦处厚 《盛山十二诗‧绣衣石榻》: “巉巉雪中峤, 磊磊标方峭。”
- 方尖碑 [obelisk]最早成对地耸立在古埃及神庙前的锥形石碑,通常用整块花岗石凿成,刻有象形文字。平面为正方或长方形,下大上小,有的高30多米。在罗马帝国时期,埃及的许多方尖碑被运到了意大利,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华盛顿纪念碑就是一座著名的现代方尖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