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世宥之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十世宥之
基本解释:宥:赦罪。指为国立下功绩的人,其千百年后,还要饶恕其犯罪的子孙。
- 十世宥 据《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载, 春秋 时 晋 范宣子 杀 叔向 之弟 羊舌虎 等而囚 叔向 。 ▶ 祁奚 见 宣子 , 曰: “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 叔向 有焉, 社稷之固也, 犹将十世宥之, 以劝能者。 今壹不免其身, 以弃社稷, 不亦惑乎?”后因以“十世宥”谓功臣后裔即使有罪, 也应予宽恕。 ▶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 “今所考案, 皆海内人誉, 忧国忠公之臣。 此等犹将十世宥也, 岂有罪名不章而致收掠者乎?” 唐 韩愈 《寄卢仝》诗: “苗裔当蒙十世宥, 岂谓贻厥无基址。”亦作“ 十世宥能 ”。 ▶ 晋 潘岳 《马汧督诔》: “我虽末学, 闻之前典, 十世宥能, 表墓旌善。”
- 十世宥能 见“ 十世宥 ”。
- 十世单传 连续十代独子相传。形容极其宝贵。
- 十个光棍九个倔 谓未婚的成年男子, 大多性格古怪、执拗。 ▶ 柳青 《狠透铁》十: “你没听说吗?十个光棍九个倔。 古怪, 独来独往, 爱抬杠, 你说东来他偏西。”
- 十个指头有长短 十个指头有长短 基本解释:比喻人和人是有判别的,不能要求一致。
- 十不闲莲花落 shíbùxián-liánhuālào[a folk art form]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中国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由莲花落与十不闲合流发展而成。表演形式有单曲和彩唱两种。内容多为演述民间故事
- 十义 1. 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的十个原则。 ▶ 《礼记‧礼运》: “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 修十义, 讲信修睦, 尚辞让, 去争夺, 舍礼何以治之?” 2. 道家亦倡此说。 ▶ 《云笈七签》卷一百: “帝( 黄帝 )始制七情, 行十义之教……十义者, 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良, 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十义也。”参阅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人伦‧十义》。
- 十不闲儿 shíbùxiánr同‘什不闲儿’。
- 十之八九 shí zhī bā jiǔ 【解释】比喻有极大的可能性。【拼音码】szbj
- 十不闲 清 代曲艺的一种。 原为“凤阳花鼓”, 后渐与“莲花落”融合, 称为“彩扮莲花落”。 用锣、鼓、铙、钹等伴奏。 亦指为此种曲艺伴奏的数种乐器。 ▶ 清 翟灏 《通俗编‧俳优‧十不闲》: “《抱朴子》: 祢衡 谪为鼓吏, 缚角于柱, 口就吹之, 乃有异声, 并举摇鼗鼓, 闻者不知其一人也。 按: 今有打十不闲者, 乃其遗风。” ▶ 清 蕊珠旧史 《京尘杂录‧梦华琐簿》: “内城无戏园, 但设茶社, 名曰杂耍馆, 唱清音小曲, 打八角鼓、十不闲以为笑乐。”参见“ 十样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