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毗卢帽是什么意思

  用"毗卢帽"造句
  • 亦称“毗罗帽”。 亦称“毗卢帽”。
     放焰口时主座和尚所戴的一种绣有 毗卢 佛像的帽子。 亦泛称僧帽。
       ▶ 明 黄一正 《事物绀珠》: “毗罗帽、宝公帽、僧迦帽、山子帽、班吒帽、瓢帽、六和巾、顶包, 八者皆释冠也。”
       ▶ 《西游记》第三九回: “ 唐僧 着了一惊--把个毗卢帽子打歪--双手忙扶着那球。”
       ▶ 鲁迅 《朝花夕拾‧琐记》: “一个红鼻而胖的大和尚戴上毗卢帽, 捏诀, 念咒。”亦省称“ 毗卢 ”。
       ▶ 明 高濂 《玉簪记‧谭经》: “尼姑尼姑, 原有丈夫, 只要趁些钱财, 来带这顶毗卢。”
       ▶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假和尚》: “一日, 晨兴, 冠毗罗, 服紫衣, 据大殿之基, 趺跏而坐。”
  • 毗卢:      1.  佛名。    ▶...
  • :    mào ㄇㄠˋ1)盖头的东西:~子。草~。凉~。军~。礼~。2)器物的...
  • 毗卢:      1.  佛名。    ▶ 毗卢舍那 (亦译作 毗卢遮那 )之省称。 即 大日如来 。 一说, 法身佛的通称。    ▶ 宋 苏辙 《夜坐》诗: “知有 毗卢 一迳通, 信脚直前无别巧。”    2.  见“ 毗卢帽 ”。
  • 毗卢遮那:    [Vairocana]大乘佛教和密宗所信奉的最高佛,在讲道上和释迦牟尼互为补充。是自生的五智如来中最重要的一位,生来就是为了弘扬佛法。虽然没有公认的正式根基,但在藏传佛教中则有特殊地位,而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也有特殊作用,是宇宙间最高实在,又弥漫于所有部分的日光佛。大日如来,涂漆的木头雕刻,运庆(Unkei)制于1175年;现藏日本奈良丹城寺。
  • 毗奉:    辅助。    ▶ 南朝 陈 徐陵《梁贞阳侯与陈同空书》: “公体兹懋德, 毗奉中兴。”    ▶ 《北史‧外戚传‧胡长粲》: “ 后主 既富于春秋, 庶事皆相归委, 长粲 尽心毗奉, 甚得名誉。”

相关词汇

        毗卢:      1.  佛名。    ▶...
        :    mào ㄇㄠˋ1)盖头的东西:~子。草~。凉~。军~。礼~。2)器物的...
        毗卢:      1.  佛名。    ▶ 毗卢舍那 (亦译作 毗卢遮那 )之省称。 即 大日如来 。 一说, 法身佛的通称。    ▶ 宋 苏辙 《夜坐》诗: “知有 毗卢 一迳通, 信脚直前无别巧。”    2.  见“ 毗卢帽 ”。
        毗卢遮那:    [Vairocana]大乘佛教和密宗所信奉的最高佛,在讲道上和释迦牟尼互为补充。是自生的五智如来中最重要的一位,生来就是为了弘扬佛法。虽然没有公认的正式根基,但在藏传佛教中则有特殊地位,而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也有特殊作用,是宇宙间最高实在,又弥漫于所有部分的日光佛。大日如来,涂漆的木头雕刻,运庆(Unkei)制于1175年;现藏日本奈良丹城寺。
        毗奉:    辅助。    ▶ 南朝 陈 徐陵《梁贞阳侯与陈同空书》: “公体兹懋德, 毗奉中兴。”    ▶ 《北史‧外戚传‧胡长粲》: “ 后主 既富于春秋, 庶事皆相归委, 长粲 尽心毗奉, 甚得名誉。”
        毗勇:    亦作“毗勇”。  野马。    ▶ 唐 赵叔达 《星回节避风台骠信命赋》: “法驾避星回, 波罗毗勇猜。”原注: “波罗, 虎也;毗勇, 野马也。    ▶ 骠信 昔年幸此, 曾射野马并虎也。”
        毗富:    亦作“毗富”。  梵语。    ▶ 毗富罗山 的省称。 在今 印度 比哈尔邦 南部。 佛经中常以形容广大无际。    ▶ 《涅盘经》卷二三: “一一众生, 一劫之中, 所积白骨如 王舍城 毗富罗山 。”    ▶ 唐 寒山 《诗》之二三○: “罪业如 毗富 , 岂得免灾毒。”
        毗助:    辅助。    ▶ 金 元好问 《癸巳岁寄中书耶律公书》: “自 汉 唐 以来, 言良相者, 在 汉 则有 萧 曹 丙 魏 , 在 唐 则有 房 杜 姚 宋 数公者, 固有致太平之功, 而当时百执事之人, 毗助赞益者亦不为不多。”
        毗尼:    佛教语。 梵语vinaya的译音。 又译作“毗奈耶”。 意为律。    ▶ 《楞严经》卷一: “严净毗尼, 弘范三界。”    ▶ 唐 颜真卿 《抚州戒坛记》: “学徒虽增, 毗尼未立。”    ▶ 宋 王禹偁 《<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 “大师多毗尼著述, 谓之‘律虎’。”    ▶ 明 屠隆 《昙花记‧夫人内修》: “莲台宝刹新构起, 云冠严净毗尼。”
        毗刘:    树木枝叶枯落, 树荫稀疏。
        毗岚:    梵语Vairambhaka的译音。 意为迅猛的风, 狂风。    ▶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一: “毗岚……或作毗蓝婆, 或作鞞岚, 或云吠蓝, 或作随蓝, 或言旋蓝, 皆是梵之楚夏耳, 此译云迅猛风也。”    ▶ 清 钱谦益 《大梁周氏金陵寿宴序》: “龙汉之火, 不将为萤爝乎?金藏之水, 不将为涓滴乎?毗岚之风, 不将为调刁乎?” 叶玉森 《印度故宫词》: “神牛罢吼灵狮睡, 毗岚扑地声何厉。”
        毗倚:    亲近倚重。 多指皇帝对大臣的信赖。    ▶ 《晋书‧王祥传》: “诏曰: ‘太保元老高行, 朕所毗倚, 以隆政道者也。 ’” 唐 元稹 《姚文寿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诰》: “忧服既除, 庸功可奖, 崇阶厚秩, 兼以命之。 无忘慎修, 用副毗倚。”    ▶ 宋 王禹偁 《拟陈王判开封府制》: “﹝尔﹞抚育我黎民, 宣布我德化, 恤惸独以惠, 戢豪右以威, 式观器能, 以副毗倚。”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自近年坐镇畿皋, 毗倚愈专, 时艰愈棘, 中外臣庶瞻仰愈切, 而责备亦复愈丛。”

相邻词汇

  1. "毗倚"什么意思
  2. "毗刘"什么意思
  3. "毗助"什么意思
  4. "毗勇"什么意思
  5. "毗卢"什么意思
  6. "毗卢遮那"什么意思
  7. "毗奉"什么意思
  8. "毗富"什么意思
  9. "毗尼"什么意思
  10. "毗岚"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