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庙谋。
▶ 《后汉书‧光武帝纪赞》: “明明庙谟, 赳赳雄断。”按, 谟, 《文选》作“谋”。
▶ 宋 岳飞 《措置襄汉乞兵状》: “恭奉圣旨, 恢复 襄 汉 , 仰遵庙谟, 今已克平五郡。”
▶ 清 洪升 《长生殿‧弹词》: “当日只为误任边将, 委政权奸, 以至庙谟颠倒, 四海动摇。”
庙谟是什么意思
相关词汇
- 庙: (廟)miào ㄇㄧㄠˋ1)供奉祖先的房屋:家~。宗~。太~。2)供神...
- 谟: (謨)mó ㄇㄛˊ1)计谋,策略:~士(谋士)。~猷(计谋,谋略)。宏...
- 庙象: 见“ 庙像 ”。
- 庙谋: 犹庙算。 ▶ 《文选‧范晔<后汉书‧光武纪赞>》: “明明庙谋, 赳赳雄断。” ▶ 李善 注: “庙谋, 庙算也。” ▶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 “徙倚瞻王室, 从容仰庙谋。” ▶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每有朝廷重事, 庙谋未决者, 必资于 韦公 。”
- 庙貌: 《诗‧周颂‧清庙序》 郑玄 笺: “庙之言貌也, 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见, 但以生时之居, 立宫室像貌为之耳。”因称庙宇及神像为庙貌。 ▶ 三国 蜀 诸葛亮 《黄陵庙记》: “庙貌废去, 使人太息。” ▶ 《桯史》附 宋 岳珂 《吁天辩诬通叙》: “ 孝宗 皇帝嗣位之初, 首加昭雪, 复其宫爵, 又锡之冢地……旌以庙貌而俾有以尉部曲三军之心。” ▶ 太平天国 洪仁玕 《军次实录》: “形骸虽肖何如觉, 庙貌徒严妄设陈。”
- 庙论: 朝廷对政事的议论。 ▶ 宋 欧阳修 《谢参知政事表》: “赞贰国钧, 参闻庙论。” ▶ 《朱子语类》卷一三○: “本朝自 李文靖公 、 王文正公 当国以来, 庙论主于安静。”
- 庙门: 1. 宗庙、寺庙的门。 ▶ 《书‧顾命》: “诸侯出庙门俟。” ▶ 《荀子‧哀公》: “君入庙门而右, 登自胙阶。” 2. 特指殡宫的门。 ▶ 《礼记‧丧服小记》: “无事不辟庙门, 哭皆于其次。” ▶ 孔颖达 疏: “庙门, 殡宫门也。”
- 庙讳: 封建时代称皇帝父祖的名讳。 ▶ 《魏书‧崔玄伯传》: “ 崔玄伯 , 清河 东武城 人也, 名犯 高祖 庙讳。” ▶ 《旧唐书‧韦贯之传》: “ 韦贯之 本名 纯 , 以 宪宗 ( 李纯 )庙讳, 遂以字称。” ▶ 《新五代史‧职方考》: “ 镇州 故曰 成德军 , 梁 初以‘成’音犯庙讳, 改曰 武顺 。”按, “成”与 梁太祖 父 朱诚 之名谐音。
- 庙院: 1. 指名门望族世有官祭的宗祠。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误放》: “ 郑侍郎 薰 主文, 误谓 颜标 乃 鲁公 之后, 时 徐 方未宁, 志在激劝忠烈, 即以 标 为状元。 谢恩日从容问及庙院。 ▶ 标 寒畯也, 未尝有庙院。 ▶ 薰 始大悟, 塞默而已。” 2. 寺院。 ▶ 唐 郑谷 《同志顾云下第出京偶有寄勉》诗: “吟聒暮莺归庙院, 睡消迟日寄僧家。”
- 庙议: 1. 关于宗庙礼制的议论。 ▶ 《新唐书‧朱子奢传》: “始, 武帝 时, 太庙享止四室。 ▶ 高祖 崩, 将祔主于庙, 帝诏有司详议。 ▶ 子奢 建言: ‘ 汉 丞相 韦玄成 奏立五庙, 刘歆 议当七, 郑玄 本 玄成 , 王肃 宗 歆 , 于是历代庙议不能一。 ’” 2. 朝廷的谋议。 ▶ 宋 岳珂 《桯史‧刘薀古》: “ 薀古 素谓庙议咸许, 其来也, 意得甚。” ▶ 明 张居正 《与王鉴川计送归那吉事》: “彼虽有言, 庙议已决, 无足恤也。”
- 庙颂: 赞颂天子功德的宗庙乐歌。 ▶ 《后汉书‧傅毅传》: “ 毅 追美 孝明皇帝 功德最盛, 而庙颂未立, 乃依《清庙》作《显宗颂》十篇奏之。”
- 庙见: 1. 古代嗣君即位或封建诸王必拜谒祖庙, 谓之“庙见”。 ▶ 《史记‧秦始皇本纪》: “立 二世 之兄子 公子婴 为 秦王 ……令 子婴 斋, 当庙见, 受玉玺。” ▶ 《史记‧赵世家》: “大朝于东宫, 传国, 立 王子何 以为王。 王庙见礼毕, 出临朝。” ▶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元年》: “帝遂以 元侃 为 开封 尹, 改封 寿王 , 至是立为太子。 庙见还, 京师 之人拥道喜跃曰: ‘少年天子也。 ’” 2. 古婚礼, 妇入夫家, 若公婆已故, 则于三月后至家庙参拜公婆神位, 称为“庙见”。 ▶ 《礼记‧曾子问》: “三月而庙见, 称来妇也。” ▶ 孔颖达 疏: “此谓舅姑亡者, 妇入三月之后而于庙中以礼见于舅姑。” ▶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孝孟姬》: “三月庙见, 而后行夫妇之道。” 3. 称新妇首次拜谒祖庙为庙见。 ▶ 宋 梅尧臣 《闰正月二日夜张氏纳妇》诗: “环佩遥闻出, 当修庙见仪。” ▶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礼制》: “按: 家礼, 于第三日庙见, 见舅姑第四日。”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三回: “因为办事匆促, 一切礼节都从简略, 所有拜天地、拜花烛、庙见、交拜都并在一时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