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庙议是什么意思


  •  1.  关于宗庙礼制的议论。
       ▶ 《新唐书‧朱子奢传》: “始, 武帝 时, 太庙享止四室。
       ▶ 高祖 崩, 将祔主于庙, 帝诏有司详议。
       ▶ 子奢 建言: ‘ 汉 丞相 韦玄成 奏立五庙, 刘歆 议当七, 郑玄 本 玄成 , 王肃 宗 歆 , 于是历代庙议不能一。 ’”
     
     2.  朝廷的谋议。
       ▶ 宋 岳珂 《桯史‧刘薀古》: “ 薀古 素谓庙议咸许, 其来也, 意得甚。”
       ▶ 明 张居正 《与王鉴川计送归那吉事》: “彼虽有言, 庙议已决, 无足恤也。”
  • :    (廟)miào ㄇㄧㄠˋ1)供奉祖先的房屋:家~。宗~。太~。2)供神...
  • :    (議)yì ㄧˋ1)意见,言论:~论。提~。建~。2)讨论,商量:商~...
  • 庙讳:    封建时代称皇帝父祖的名讳。    ▶ 《魏书‧崔玄伯传》: “ 崔玄伯 , 清河 东武城 人也, 名犯 高祖 庙讳。”    ▶ 《旧唐书‧韦贯之传》: “ 韦贯之 本名 纯 , 以 宪宗 ( 李纯 )庙讳, 遂以字称。”    ▶ 《新五代史‧职方考》: “ 镇州 故曰 成德军 , 梁 初以‘成’音犯庙讳, 改曰 武顺 。”按, “成”与 梁太祖 父 朱诚 之名谐音。
  • 庙见:      1.  古代嗣君即位或封建诸王必拜谒祖庙, 谓之“庙见”。    ▶ 《史记‧秦始皇本纪》: “立 二世 之兄子 公子婴 为 秦王 ……令 子婴 斋, 当庙见, 受玉玺。”    ▶ 《史记‧赵世家》: “大朝于东宫, 传国, 立 王子何 以为王。 王庙见礼毕, 出临朝。”    ▶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元年》: “帝遂以 元侃 为 开封 尹, 改封 寿王 , 至是立为太子。 庙见还, 京师 之人拥道喜跃曰: ‘少年天子也。 ’”    2.  古婚礼, 妇入夫家, 若公婆已故, 则于三月后至家庙参拜公婆神位, 称为“庙见”。    ▶ 《礼记‧曾子问》: “三月而庙见, 称来妇也。”    ▶ 孔颖达 疏: “此谓舅姑亡者, 妇入三月之后而于庙中以礼见于舅姑。”    ▶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孝孟姬》: “三月庙见, 而后行夫妇之道。”    3.  称新妇首次拜谒祖庙为庙见。    ▶ 宋 梅尧臣 《闰正月二日夜张氏纳妇》诗: “环佩遥闻出, 当修庙见仪。”    ▶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礼制》: “按: 家礼, 于第三日庙见, 见舅姑第四日。”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三回: “因为办事匆促, 一切礼节都从简略, 所有拜天地、拜花烛、庙见、交拜都并在一时做了。”
  • 庙论:    朝廷对政事的议论。    ▶ 宋 欧阳修 《谢参知政事表》: “赞贰国钧, 参闻庙论。”    ▶ 《朱子语类》卷一三○: “本朝自 李文靖公 、 王文正公 当国以来, 庙论主于安静。”

相关词汇

        :    (廟)miào ㄇㄧㄠˋ1)供奉祖先的房屋:家~。宗~。太~。2)供神...
        :    (議)yì ㄧˋ1)意见,言论:~论。提~。建~。2)讨论,商量:商~...
        庙讳:    封建时代称皇帝父祖的名讳。    ▶ 《魏书‧崔玄伯传》: “ 崔玄伯 , 清河 东武城 人也, 名犯 高祖 庙讳。”    ▶ 《旧唐书‧韦贯之传》: “ 韦贯之 本名 纯 , 以 宪宗 ( 李纯 )庙讳, 遂以字称。”    ▶ 《新五代史‧职方考》: “ 镇州 故曰 成德军 , 梁 初以‘成’音犯庙讳, 改曰 武顺 。”按, “成”与 梁太祖 父 朱诚 之名谐音。
        庙见:      1.  古代嗣君即位或封建诸王必拜谒祖庙, 谓之“庙见”。    ▶ 《史记‧秦始皇本纪》: “立 二世 之兄子 公子婴 为 秦王 ……令 子婴 斋, 当庙见, 受玉玺。”    ▶ 《史记‧赵世家》: “大朝于东宫, 传国, 立 王子何 以为王。 王庙见礼毕, 出临朝。”    ▶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元年》: “帝遂以 元侃 为 开封 尹, 改封 寿王 , 至是立为太子。 庙见还, 京师 之人拥道喜跃曰: ‘少年天子也。 ’”    2.  古婚礼, 妇入夫家, 若公婆已故, 则于三月后至家庙参拜公婆神位, 称为“庙见”。    ▶ 《礼记‧曾子问》: “三月而庙见, 称来妇也。”    ▶ 孔颖达 疏: “此谓舅姑亡者, 妇入三月之后而于庙中以礼见于舅姑。”    ▶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孝孟姬》: “三月庙见, 而后行夫妇之道。”    3.  称新妇首次拜谒祖庙为庙见。    ▶ 宋 梅尧臣 《闰正月二日夜张氏纳妇》诗: “环佩遥闻出, 当修庙见仪。”    ▶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礼制》: “按: 家礼, 于第三日庙见, 见舅姑第四日。”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三回: “因为办事匆促, 一切礼节都从简略, 所有拜天地、拜花烛、庙见、交拜都并在一时做了。”
        庙论:    朝廷对政事的议论。    ▶ 宋 欧阳修 《谢参知政事表》: “赞贰国钧, 参闻庙论。”    ▶ 《朱子语类》卷一三○: “本朝自 李文靖公 、 王文正公 当国以来, 庙论主于安静。”
        庙胜之策:    庙胜之策 基本解释:庙:庙堂,指朝廷。朝廷制定的克敌制胜的谋略,
        庙谋:    犹庙算。    ▶ 《文选‧范晔<后汉书‧光武纪赞>》: “明明庙谋, 赳赳雄断。”    ▶ 李善 注: “庙谋, 庙算也。”    ▶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 “徙倚瞻王室, 从容仰庙谋。”    ▶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每有朝廷重事, 庙谋未决者, 必资于 韦公 。”
        庙胜:    指朝廷预先制定的克敌制胜的谋略。    ▶ 《尉缭子‧战威》: “刑如未加, 兵未接, 而所以夺敌者五: 一曰庙胜之论。”    ▶ 《北史‧源思礼传》: “今奉庙胜之规, 总骁捍之众, 足以擒其酋帅, 献俘阙下耳。”
        庙谟:    犹庙谋。    ▶ 《后汉书‧光武帝纪赞》: “明明庙谟, 赳赳雄断。”按, 谟, 《文选》作“谋”。    ▶ 宋 岳飞 《措置襄汉乞兵状》: “恭奉圣旨, 恢复 襄 汉 , 仰遵庙谟, 今已克平五郡。”    ▶ 清 洪升 《长生殿‧弹词》: “当日只为误任边将, 委政权奸, 以至庙谟颠倒, 四海动摇。”
        庙算神谟:    庙算神谟 基本解释:比喻神奇的谋略和计划。
        庙象:    见“ 庙像 ”。
        庙算如神:    庙算如神 基本解释:庙算:庙堂的策划。指朝廷的重大决策非常高妙。

其他语言

相邻词汇

  1. "庙算如神"什么意思
  2. "庙算神谟"什么意思
  3. "庙胜"什么意思
  4. "庙胜之策"什么意思
  5. "庙见"什么意思
  6. "庙讳"什么意思
  7. "庙论"什么意思
  8. "庙谋"什么意思
  9. "庙谟"什么意思
  10. "庙象"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