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吾是什么意思

  用"三吾"造句
  • 唐 元结 有 浯溪 、 吾亭 、 峿台 , 合称三吾。
       ▶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三: “ 元次山 ( 元结 )结屋 浯溪 之上, 有三吾焉。 因水而吾之, 则曰 浯溪 ;因屋而吾之, 则曰 吾亭 ;因石而吾之, 则曰 峿台 , 盖取吾所独有之意。”
       ▶ 宋 杨万里 《和萧判官东夫韵寄之》: “归路新诗合千首, 几时乘兴更三吾。”原注: “ 浯溪 、 吾亭 、 峿台 , 永 人谓之三吾。”
  • :    sān ㄙㄢˉ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
  • :    wú ㄨˊ1)我,我的:~身。~国。~辈。2)姓。·参考词汇:I ...
  • 三告官:    宋 代在禁中, 唯宰相、翰林学士、御史有衙吏为之喝道, 称为三告官。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 “三司, 开封府 , 外州长官, 升厅事, 则有衙吏前导告喝。 国朝之制, 在禁中唯三官得告: 宰相告于中书, 翰林学士告于本院, 御史告于朝堂, 皆用朱衣吏, 谓之三告官。”
  • 三吴:      1.  地名。    ▶ 晋 指 吴兴 、 吴郡 、 会稽 。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水》: “ 永建 中, 阳羡 周嘉 上书, 以县( 会稽 )远, 赴会至难, 求得分置, 遂以 浙江 西为 吴 , 以东为 会稽 。    ▶ 汉高帝 十二年, 一 吴 也, 后分为三, 世号‘ 三吴 ’。    ▶ 吴兴 、 吴郡 , 会稽 其一焉。”    ▶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榻写》: “ 江 南地润无尘, 人多精艺, 三吴 之迹, 八绝之名, 逸少 右军, 长康 散骑, 书画之能, 其来尚矣。”    2.  地名。    ▶ 唐 指 吴兴 、 吴郡 、 丹阳 。    ▶ 《通典‧州郡十二》: “ 苏州 , 春秋 吴国 之都也……与 吴兴 、 丹阳 为 三吴 。    ▶ 齐 因之。    ▶ 陈 置 吴州 。    ▶ 隋 平 陈 , 改曰 苏州 。    ▶ 炀帝 初, 复曰 吴州 , 寻为 吴郡 。 大 唐 为 苏州 , 或为 吴郡 。”    ▶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 “今天下安危, 在于 淮 楚 。 师振则 三吴 安, 三吴 安则国家不失外府。”    ▶ 唐 杜牧 《题桐叶》诗: “ 三吴 烟水平生念, 宁向闲人道所之。”    3.  地名。    ▶ 宋 指 苏州 、 常州 、 湖州 。    ▶ 宋 司马光 《送杨太祝忱知长洲县》诗: “ 三吴 佳县首, 民物旧熙熙。”    4.  泛指 长江 下游一带。    ▶ 唐 李白 《猛虎行》: “ 三吴 邦伯皆顾盼, 四海雄侠两追随。”    ▶ 金 刘致君 《鹧鸪天》词: “修月客, 弄云娘, 三吴 清兴入淋浪。”
  • 三告投杼: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后以“三告投杼”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相关词汇

        :    sān ㄙㄢˉ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
        :    wú ㄨˊ1)我,我的:~身。~国。~辈。2)姓。·参考词汇:I ...
        三告官:    宋 代在禁中, 唯宰相、翰林学士、御史有衙吏为之喝道, 称为三告官。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 “三司, 开封府 , 外州长官, 升厅事, 则有衙吏前导告喝。 国朝之制, 在禁中唯三官得告: 宰相告于中书, 翰林学士告于本院, 御史告于朝堂, 皆用朱衣吏, 谓之三告官。”
        三吴:      1.  地名。    ▶ 晋 指 吴兴 、 吴郡 、 会稽 。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水》: “ 永建 中, 阳羡 周嘉 上书, 以县( 会稽 )远, 赴会至难, 求得分置, 遂以 浙江 西为 吴 , 以东为 会稽 。    ▶ 汉高帝 十二年, 一 吴 也, 后分为三, 世号‘ 三吴 ’。    ▶ 吴兴 、 吴郡 , 会稽 其一焉。”    ▶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榻写》: “ 江 南地润无尘, 人多精艺, 三吴 之迹, 八绝之名, 逸少 右军, 长康 散骑, 书画之能, 其来尚矣。”    2.  地名。    ▶ 唐 指 吴兴 、 吴郡 、 丹阳 。    ▶ 《通典‧州郡十二》: “ 苏州 , 春秋 吴国 之都也……与 吴兴 、 丹阳 为 三吴 。    ▶ 齐 因之。    ▶ 陈 置 吴州 。    ▶ 隋 平 陈 , 改曰 苏州 。    ▶ 炀帝 初, 复曰 吴州 , 寻为 吴郡 。 大 唐 为 苏州 , 或为 吴郡 。”    ▶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 “今天下安危, 在于 淮 楚 。 师振则 三吴 安, 三吴 安则国家不失外府。”    ▶ 唐 杜牧 《题桐叶》诗: “ 三吴 烟水平生念, 宁向闲人道所之。”    3.  地名。    ▶ 宋 指 苏州 、 常州 、 湖州 。    ▶ 宋 司马光 《送杨太祝忱知长洲县》诗: “ 三吴 佳县首, 民物旧熙熙。”    4.  泛指 长江 下游一带。    ▶ 唐 李白 《猛虎行》: “ 三吴 邦伯皆顾盼, 四海雄侠两追随。”    ▶ 金 刘致君 《鹧鸪天》词: “修月客, 弄云娘, 三吴 清兴入淋浪。”
        三告投杼: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后以“三告投杼”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三君:      1.  指 春秋 时 鲁国 宣公 、 成公 、 襄公 三国君。    ▶ 《左传‧襄公五年》: “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于公室也。 相三君矣, 而无私积, 可不谓忠乎?” 明 杨慎 《季文子三思》: “ 季文子 相三君, 其卒也无衣帛之妾、食粟之马, 无藏金玉, 无重器备, 左氏 侈然称之。”    2.  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 指 东汉 窦武 、 刘淑 、 陈蕃 。    ▶ 《后汉书‧党锢传序》: “ 窦武 、 刘淑 、 陈蕃 为‘三君’。 君者, 言一世之所宗也。”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 蔡伯喈 评之曰: 陈仲举 强于犯上, 李元礼 严于摄下。 犯上难, 摄下易, 仲举 遂在三君之下, 元礼 居八俊之上。”    ▶ 清 《今世说‧德行》: “时论其( 严颢亭 )名, 在三君八俊之间。”    3.  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 指 东汉 陈寔 及其子 陈纪 、 陈谌 。    ▶ 《后汉书‧陈纪传》: “弟 谌 , 字 季方 , 与 纪 齐德同行, 父子并著高名, 时号三君。”    ▶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 “公( 韦嗣立 )考侍中, 为国元辅, 兄 承庆 , 当代齐名。 咸以令德, 继和金鼎; 扶阳 二相, 陈氏 三君, 复追美矣。”    4.  指 明 末东林党的 赵南星 、 邹元标 和 顾宪成 。 见《明史‧赵南星传》。    5.  指三茅君。    ▶ 唐 陆龟蒙 《闲居杂题‧饮岩泉》诗: “已甘 茅洞 三君食, 欠买 桐江 一朵山。”详“ 三茅君 ”。
        三周:      1.  古代亲迎之礼。 新郎亲御妇车, 车轮行三周匝, 再交由御人驾御。    ▶ 《仪礼‧士婚礼》“御者代” 汉 郑玄 注: “行车轮三周, 御者乃代婿。”    ▶ 《礼记‧昏义》: “降出, 御妇车, 而婿授绥, 御轮三周。”    ▶ 孔颖达 疏: “御轮三周者, 谓婿御妇车之轮三匝。”    2.  三度环绕。    ▶ 《左传‧成公二年》: “ 齐 师败绩, 逐之, 三周 华不注 。”    3.  三周年。    ▶ 《南史‧循吏传序》: “郡县居职, 以三周为小满。”
        三吓头:    三个吓唬人的招数。    ▶ 陆俊超 《惊涛骇浪万里行》: “纸老虎, 原来他们想来个三吓头, 想把我们吓退。 办不到!”按: 老虎有扑、掀、剪三招。
        三周说法:    佛教谓法说周、譬喻周、因缘周。    ▶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 “故 释迦 三周说法之中, 一字一句, 皆自名为妙法莲华法, 此无可疑者。”
        三吐三握:    《史记·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后以“三吐三握”为求贤殷切之典。
        三味线:    三味线 基本解释:拨弦类弦鸣乐器。流行于日本。相传其前身为16世纪传入日本的中国三弦。音箱两面蒙猫皮或狗皮,长颈,张弦三根,用水牛角、象牙或黄杨木制大拨子弹奏。常用以伴奏戏剧和歌唱。
        三吏、三别:    三吏、三别 基本解释:组诗名。唐代杜甫作。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六首。均写作者在安史之乱中的亲身经历,反映战乱对社会的破坏和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采用乐府诗体,语言朴素凝练、含蓄深沉,为杜诗中的力作。

其他语言

相邻词汇

  1. "三吏、三别"什么意思
  2. "三吐三握"什么意思
  3. "三吓头"什么意思
  4. "三君"什么意思
  5. "三吴"什么意思
  6. "三告官"什么意思
  7. "三告投杼"什么意思
  8. "三周"什么意思
  9. "三周说法"什么意思
  10. "三味线"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