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吐三握是什么意思

发音:   用"三吐三握"造句
  • 《史记·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后以“三吐三握”为求贤殷切之典。
  • :    sān ㄙㄢˉ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
  • :    tǔ ㄊㄨˇ1)使东西从口里出来:~痰。吞~。~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
  • :    wò ㄨㄛˋ1)手指弯曲合拢,执持:~手。~拳。~别。把~。掌~。~力...
  • 三握发:    《史记‧鲁周公世家》: “我一沐三捉发, 一饭三吐哺, 起以待士, 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以“三握发”喻礼贤下士, 悉心招揽人才。    ▶ 唐 邵谒 《论政》诗: “贤哉三握发, 为有天下忧。”
  • 一饭三吐哺:    谓一饭之间, 三次停食, 以接待宾客。 喻求贤殷切。    ▶ 《史记‧鲁周公世家》: “ 周公 戒 伯禽 曰: ‘我 文王 之子, 武王 之弟, 成王 之叔父, 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 一饭三吐哺, 起以待士, 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 鲁 , 慎勿以国骄人。 ’” 太平天国 洪仁玕 《英杰归真》: “干王恩高量广, 不以初交见嫌, 不以触犯见罪, 虽兴 周 之 姬旦 , 一饭三吐哺, 一沐三握发, 无以过也。”参见“ 一沐三捉发 ”。

相关词汇

        :    sān ㄙㄢˉ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
        :    tǔ ㄊㄨˇ1)使东西从口里出来:~痰。吞~。~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
        :    wò ㄨㄛˋ1)手指弯曲合拢,执持:~手。~拳。~别。把~。掌~。~力...
        三握发:    《史记‧鲁周公世家》: “我一沐三捉发, 一饭三吐哺, 起以待士, 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以“三握发”喻礼贤下士, 悉心招揽人才。    ▶ 唐 邵谒 《论政》诗: “贤哉三握发, 为有天下忧。”
        一饭三吐哺:    谓一饭之间, 三次停食, 以接待宾客。 喻求贤殷切。    ▶ 《史记‧鲁周公世家》: “ 周公 戒 伯禽 曰: ‘我 文王 之子, 武王 之弟, 成王 之叔父, 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 一饭三吐哺, 起以待士, 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 鲁 , 慎勿以国骄人。 ’” 太平天国 洪仁玕 《英杰归真》: “干王恩高量广, 不以初交见嫌, 不以触犯见罪, 虽兴 周 之 姬旦 , 一饭三吐哺, 一沐三握发, 无以过也。”参见“ 一沐三捉发 ”。
        一沐三握发:    见“ 一沐三捉发 ”。    ▶ 汉 王充 《论衡‧书解》: “ 文王 日昃不暇食, 此谓演《易》而益卦; 周公 一沐三握发, 为 周 攻法制而 周 道不弊。”    ▶ 太平天国 洪仁玕 《英杰归真》: “ 干王 恩高量广, 不以初交见嫌, 不以触犯见罪, 虽兴 周 之 姬旦 , 一饭吐三餔, 一沐三握发, 无以过也。”
        三吓头:    三个吓唬人的招数。    ▶ 陆俊超 《惊涛骇浪万里行》: “纸老虎, 原来他们想来个三吓头, 想把我们吓退。 办不到!”按: 老虎有扑、掀、剪三招。
        三吏、三别:    三吏、三别 基本解释:组诗名。唐代杜甫作。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六首。均写作者在安史之乱中的亲身经历,反映战乱对社会的破坏和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采用乐府诗体,语言朴素凝练、含蓄深沉,为杜诗中的力作。
        三君:      1.  指 春秋 时 鲁国 宣公 、 成公 、 襄公 三国君。    ▶ 《左传‧襄公五年》: “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于公室也。 相三君矣, 而无私积, 可不谓忠乎?” 明 杨慎 《季文子三思》: “ 季文子 相三君, 其卒也无衣帛之妾、食粟之马, 无藏金玉, 无重器备, 左氏 侈然称之。”    2.  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 指 东汉 窦武 、 刘淑 、 陈蕃 。    ▶ 《后汉书‧党锢传序》: “ 窦武 、 刘淑 、 陈蕃 为‘三君’。 君者, 言一世之所宗也。”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 蔡伯喈 评之曰: 陈仲举 强于犯上, 李元礼 严于摄下。 犯上难, 摄下易, 仲举 遂在三君之下, 元礼 居八俊之上。”    ▶ 清 《今世说‧德行》: “时论其( 严颢亭 )名, 在三君八俊之间。”    3.  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 指 东汉 陈寔 及其子 陈纪 、 陈谌 。    ▶ 《后汉书‧陈纪传》: “弟 谌 , 字 季方 , 与 纪 齐德同行, 父子并著高名, 时号三君。”    ▶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 “公( 韦嗣立 )考侍中, 为国元辅, 兄 承庆 , 当代齐名。 咸以令德, 继和金鼎; 扶阳 二相, 陈氏 三君, 复追美矣。”    4.  指 明 末东林党的 赵南星 、 邹元标 和 顾宪成 。 见《明史‧赵南星传》。    5.  指三茅君。    ▶ 唐 陆龟蒙 《闲居杂题‧饮岩泉》诗: “已甘 茅洞 三君食, 欠买 桐江 一朵山。”详“ 三茅君 ”。
        三吏:      1.  即三公。    ▶ 《左传‧成公二年》: “王使委于三吏。”    ▶ 杜预 注: “三吏, 三公也。 三公者, 天子之吏也。”    ▶ 北齐 杜弼 《檄梁文》: “位此三吏, 邑启千社。”参见“ 三公 ”。    2.  指三卿。    ▶ 《逸周书‧大匡》: “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 朝于大庭。”    ▶ 孔晁 注: “三吏, 三卿也。”    3.  指 唐 杜甫 的著名诗作《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文学史上与他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合称“三吏三别”。
        三吴:      1.  地名。    ▶ 晋 指 吴兴 、 吴郡 、 会稽 。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水》: “ 永建 中, 阳羡 周嘉 上书, 以县( 会稽 )远, 赴会至难, 求得分置, 遂以 浙江 西为 吴 , 以东为 会稽 。    ▶ 汉高帝 十二年, 一 吴 也, 后分为三, 世号‘ 三吴 ’。    ▶ 吴兴 、 吴郡 , 会稽 其一焉。”    ▶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榻写》: “ 江 南地润无尘, 人多精艺, 三吴 之迹, 八绝之名, 逸少 右军, 长康 散骑, 书画之能, 其来尚矣。”    2.  地名。    ▶ 唐 指 吴兴 、 吴郡 、 丹阳 。    ▶ 《通典‧州郡十二》: “ 苏州 , 春秋 吴国 之都也……与 吴兴 、 丹阳 为 三吴 。    ▶ 齐 因之。    ▶ 陈 置 吴州 。    ▶ 隋 平 陈 , 改曰 苏州 。    ▶ 炀帝 初, 复曰 吴州 , 寻为 吴郡 。 大 唐 为 苏州 , 或为 吴郡 。”    ▶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 “今天下安危, 在于 淮 楚 。 师振则 三吴 安, 三吴 安则国家不失外府。”    ▶ 唐 杜牧 《题桐叶》诗: “ 三吴 烟水平生念, 宁向闲人道所之。”    3.  地名。    ▶ 宋 指 苏州 、 常州 、 湖州 。    ▶ 宋 司马光 《送杨太祝忱知长洲县》诗: “ 三吴 佳县首, 民物旧熙熙。”    4.  泛指 长江 下游一带。    ▶ 唐 李白 《猛虎行》: “ 三吴 邦伯皆顾盼, 四海雄侠两追随。”    ▶ 金 刘致君 《鹧鸪天》词: “修月客, 弄云娘, 三吴 清兴入淋浪。”
        三后:      1.  三个君主或诸侯。 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 (1)指 禹 、 汤 、 文王 。    ▶ 《楚辞‧离骚》: “昔三后之纯粹兮, 固众芳之所在。”    ▶ 王逸 注: “后, 君也, 谓 禹汤 文王 也。”(2)指 太王 、 王季 、 文王 。    ▶ 《诗‧大雅‧下武》: “三后在天, 王配于京。”    ▶ 毛 传: “三后, 大王 王季 文王 也。”(3)指 虞 、 夏 、 商 三代的君主。    ▶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三后之姓, 于今为庶。”    ▶ 杜预 注: “三后, 虞 、 夏 、 商 。”(4)指 禹 、 契 、 后稷 。    ▶ 《淮南子‧人间训》: “古者沟防不修, 水为民害, 禹 凿龙门, 辟 伊阙 , 平治水土, 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 五品不慎, 契 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辨、长幼之序;田野不修, 民食不足, 后稷 乃教之辟地垦草, 粪土种谷, 令百姓家给人足。 故三后之后, 无不王者, 有阴德也。”(5)指 周公 、 君陈 、 毕公 。    ▶ 《书‧毕命》: “惟 周公 克慎厥始, 惟 君陈 克和厥中, 惟 公 ( 毕公 )克成厥终。 三后协心, 同底于道。”(6)指 伯夷 、 禹 、 后稷 。    ▶ 《书‧吕刑》: “乃命三后, 恤功于民。    ▶ 伯夷 降典, 折民惟刑; 禹 平水土, 主名山川; 稷 降播种, 农植嘉谷。”(7)指 夏桀 、 殷辛 、 周幽王 。    ▶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下及三后, 媱妃乱主。”    ▶ 张载 注: “三后, 夏 、 殷 、 周 也。”    ▶ 刘良 注: “三后, 桀 、 纣 、 幽王 。”(8)指 汉 之 宣帝 、 景帝 、 文帝 。 ........2.指 汉 代的三个皇后。    ▶ 《后汉书‧王畅传》: “三后生自 新野 。”    ▶ 李贤 注: “ 光烈皇后 、 和帝 阴后 、 邓后 , 并 新野 人。”
        三吾:    唐 元结 有 浯溪 、 吾亭 、 峿台 , 合称三吾。    ▶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三: “ 元次山 ( 元结 )结屋 浯溪 之上, 有三吾焉。 因水而吾之, 则曰 浯溪 ;因屋而吾之, 则曰 吾亭 ;因石而吾之, 则曰 峿台 , 盖取吾所独有之意。”    ▶ 宋 杨万里 《和萧判官东夫韵寄之》: “归路新诗合千首, 几时乘兴更三吾。”原注: “ 浯溪 、 吾亭 、 峿台 , 永 人谓之三吾。”
        三名三高:    名作家、名演员、名教授和高工资、高稿酬、高奖金的合称。    ▶ 杨沫 《不是日记的日记‧时间在我心上变成了奔驰的骏马》: “像你这样三名三高的人, 写东西是危险的呀!”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 “ 王嘉 夫妇原来是个三名三高人物, 每人月薪将近二百元。”
        三告官:    宋 代在禁中, 唯宰相、翰林学士、御史有衙吏为之喝道, 称为三告官。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 “三司, 开封府 , 外州长官, 升厅事, 则有衙吏前导告喝。 国朝之制, 在禁中唯三官得告: 宰相告于中书, 翰林学士告于本院, 御史告于朝堂, 皆用朱衣吏, 谓之三告官。”
        三同一片:    指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打成一片。    ▶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五: “ 邓秀梅 默了默神, 还是打定主意住在老百姓家里, 彻底地做到三同一片。”参见“ 三同 ”。

相邻词汇

  1. "三同一片"什么意思
  2. "三名三高"什么意思
  3. "三后"什么意思
  4. "三吏"什么意思
  5. "三吏、三别"什么意思
  6. "三吓头"什么意思
  7. "三君"什么意思
  8. "三吴"什么意思
  9. "三吾"什么意思
  10. "三告官"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