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吻弄舌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鼓弄脣舌。
- 鼓吻 掀动嘴唇。 形容大发议论。 ▶ 元 萨都...
- 弄舌 掉弄口舌;饶舌。 ▶ 宋 张先 《满江红...
- 鼓吻 掀动嘴唇。 形容大发议论。 ▶ 元 萨都剌 《鬻女谣》: “冷官傲兀 苏 与 黄 , 提笔鼓吻趋文场。” ▶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论秦蜀》: “不然, 如两生、四皓、 伏生 之流, 鸿飞冥冥, 弋人何慕, 肯摇唇鼓吻, 自投于陷阱哉。”
- 弄舌 掉弄口舌;饶舌。 ▶ 宋 张先 《满江红‧初春》词: “晴鸽试铃风力软, 雏莺弄舌春寒薄。” ▶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瞿醉渔》: “痛楚时, 犹以‘团团离海峤’四句弄舌, 亦自不俗。”
- 鼓吻奋爪 又作:张牙舞爪。
- 咂嘴弄舌 zā zuǐ nòng shé 【解释】形容贪馋的样子。【示例】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又被两个狗争着,~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拼音码】zzns【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弄嘴弄舌 又作:耍嘴皮子。
- 搬唇弄舌 1. 挑拨是非。 ▶ 明 《杀狗记‧看书苦谏》: “搬唇弄舌, 口是心非, 到底有失, 不可轻信。”唇, 一本作“ 唇 ”。 2. 卖弄口才。 ▶ 许地山 《海角底孤星》: “你们念书人底能干只会在女人面前搬唇弄舌罢。”
- 翻唇弄舌 fānchún-nòngshé[sow discord] 传闲话,弄是非这是一个翻唇弄舌的小人
- 调唇弄舌 见“ 调唇弄舌 ”。
- 调嘴弄舌 耍嘴皮子,搬弄是非。
- 鼓唇弄舌 gǔ chún nòng shé 【解释】鼓动嘴唇,搬弄是非【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今已陷之于丧亡,尚不自耻,犹敢鼓唇弄舌于众诸侯之前耶?”【示例】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31回:“京内外一班官吏,又复~,摇笔成文。”【拼音码】gcns【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鼓员 鼓师。 徐珂《清稗类钞‧戏剧‧后场》: “琴师、鼓员等曰后场, 亦曰场面。”
- 鼓咙胡 亦作“鼓龙胡”。 谓不敢公开言说, 私下传语。 ▶ 《后汉书‧五行志一》: “ 桓帝 之初, 天下童谣曰: ‘小麦青青大麦枯, 谁当获者妇与姑。 丈人何在西击 胡 , 吏买马, 君具车, 请为诸君鼓咙胡。 ’……请为诸君鼓咙胡者, 不敢公言, 私咽语。” ▶ 明 沈周 《牧童谣》: “交秋又点征 匈奴 , 我为大哥鼓龙胡。” ▶ 清 钱谦益 《戊寅元日偶读<史记>戏书纸尾》诗之三: “父子将兵俱百万, 敢从狱吏鼓咙胡。”
- 鼓响 鼓声。 ▶ 《初学记》卷二十引 南朝 梁简文帝 《劝医文》: “明珠还耻其价, 能使业门之下, 鼓响独传, 雍祀之傍, 箫声犹在。” ▶ 宋 范成大 《复作耳鸣》诗之一: “梦中鼓响生千偈, 觉后舂声失百非。”
- 鼓吹部 唐 代乐部(乐队)之一。 专管宫廷典礼曲乐的演奏。 以钲、鼓、角、弦鼗、笳、箫、哀笳等为主要乐器。 参阅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鼓吹部》。
- 鼓唇 鼓动唇舌。 ▶ 明 王世贞 《慰明卿再谪长短歌二章和李于鳞》: “何方魑魅不抚掌, 何处猿猱不鼓唇。”
- 鼓唇咋舌 同“鼓唇摇舌”。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 “而胥吏衙役辈鼓唇咋舌, 欲以罔利。”
- 鼓吹词 鼓吹曲的歌词。 ▶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诗序: “伏维 汉 魏 以来, 代有铙歌鼓吹词…… 汉 歌词不明纪功德; 魏 晋 歌, 功德具。 今臣窃取 魏 晋 义, 用 汉 篇数, 为 唐 铙歌鼓吹曲十二篇。” ▶ 元 柳贯 《次伯长待制韵送王继学修撰马伯庸应奉扈从上京》之一: “三辰上应旗斿象, 六乐中陈鼓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