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嘴弄舌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耍嘴皮子,搬弄是非。
- 调嘴 耍嘴皮子。 ▶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
- 弄舌 掉弄口舌;饶舌。 ▶ 宋 张先 《满江红...
- 咂嘴弄舌 zā zuǐ nòng shé 【解释】形容贪馋的样子。【示例】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又被两个狗争着,~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拼音码】zzns【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弄嘴弄舌 又作:耍嘴皮子。
- 调嘴 耍嘴皮子。 ▶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楔子: “不做营生则调嘴, 拐骗东西若流水。” ▶ 《西游记》第十六回: “ 行者 道: ‘快着!快着!莫要调嘴, 害了大事!’” ▶ 《醒世姻缘传》第四一回: “ 狄婆子 说: ‘你别调嘴!这府里可也没你那前世的娘子!’”
- 弄舌 掉弄口舌;饶舌。 ▶ 宋 张先 《满江红‧初春》词: “晴鸽试铃风力软, 雏莺弄舌春寒薄。” ▶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瞿醉渔》: “痛楚时, 犹以‘团团离海峤’四句弄舌, 亦自不俗。”
- 咂嘴弄唇 见“ 咂嘴弄舌 ”。
- 花麻调嘴 犹言花言巧语。 ▶ 明 无名氏 《南极登仙》第三摺: “你则老实说, 我那里晓的这等花麻调嘴。”亦作“ 花马掉嘴 ”。 ▶ 《红楼梦》第六五回: “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嘴’的!咱们‘清水下杂面, 你吃我看’。” ▶ 孙犁 《白洋淀纪事‧“藏”》: “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嘴, 你好好地告诉我没事!”
- 调嘴学舌 tiáo zuǐ xué shé 【解释】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拼音码】tzxs
- 调嘴调舌 见“调嘴弄舌”。
- 搬唇弄舌 1. 挑拨是非。 ▶ 明 《杀狗记‧看书苦谏》: “搬唇弄舌, 口是心非, 到底有失, 不可轻信。”唇, 一本作“ 唇 ”。 2. 卖弄口才。 ▶ 许地山 《海角底孤星》: “你们念书人底能干只会在女人面前搬唇弄舌罢。”
- 翻唇弄舌 fānchún-nòngshé[sow discord] 传闲话,弄是非这是一个翻唇弄舌的小人
- 调唇弄舌 见“ 调唇弄舌 ”。
- 鼓吻弄舌 鼓弄脣舌。
- 鼓唇弄舌 gǔ chún nòng shé 【解释】鼓动嘴唇,搬弄是非【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今已陷之于丧亡,尚不自耻,犹敢鼓唇弄舌于众诸侯之前耶?”【示例】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31回:“京内外一班官吏,又复~,摇笔成文。”【拼音码】gcns【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调器 调理乐器。 ▶ 《后汉书‧刘赵淳于江刘周赵传序》: “夫锺鼓非乐云之本, 而器不可去;三牲非致孝之主, 而养不可废。 存器而忘本, 乐之遁也;调器以和声, 乐之成也。”
- 调回 diàohuí[recall (troops,etc.)] 召回(部队等)
- 调嗓子 戏曲或歌唱演员锻炼嗓子。 ▶ 老舍 《四世同堂》十: “ 小文 夫妇今天居然到院中来调嗓子, 好像已经不必再含羞带愧的作了。” ▶ 沙汀 《防空》: “这是个精力旺盛的青年人, 多嘴而又口吃, 喜欢川戏, 每天下午总要在城外公园里的一个破亭子内打‘响器’, 调嗓子。”
- 调均 1. 随和;和谐。 ▶ 《吕氏春秋‧赞能》: “耦世接俗, 说义调均, 以适主心, 子不若我也。” ▶ 陈奇猷 校释: “‘说义调均’是不坚持己之主张而随和于人。” ▶ 《淮南子‧览冥训》: “昔者 王良 、 造父 之御也, 上车摄辔, 马为整齐而敛谐, 投足调均, 劳逸若一。” 2. 均匀;匀称。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乃使 离子 督墨, 匠石 奋斤, 夔 襄 荐法, 般 倕 聘神, 锼会裛厕, 朗密调均。” ▶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 “黍摊冷, 以麴麦于瓮中和之, 挼令调均。” ▶ 《东周列国志》第八五回: “若择妇嫁之, 常保年丰岁稔, 雨水调均。 不然神怒, 致水波泛溢, 漂溺人家。” ▶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 “比如有人焉, 五官端正, 四体调均, 遍视数千万人, 而莫有能同之者, 得不谓之真异人乎哉!”
- 调喉舌 犹言调唇弄舌。 ▶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摺: “噤声, 我跟前调喉舌。” ▶ 明 无名氏 《破风诗》第三摺: “这厮无礼也, 向我跟前调喉舌。”亦省作“ 调喉 ”。 ▶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四摺: “你又来调喉了。” ▶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 狄氏 笑道: ‘又来调喉, 那里得有个鬼?’”
- 调墨弄笔 谓玩弄文字技巧。
- 调喉 见“ 调喉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