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气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不凡的才气, 高妙的秉性。
▶ 《后汉书‧孔融传》: “ 融 负其高气, 志在靖难, 而才疏意广, 迄无成功。”
▶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 “雄节迈伦, 高气盖世。”
▶ 《北史‧魏秦王翰传》: “ 秦王 翰 , 少有高气。 年十五, 便请征伐, 昭成 壮之, 使领骑二千。”
- 高 gāo ㄍㄠˉ1)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峰。~空。~踞。~...
- 天高气爽 tiāngāo-qìshuǎng[the sky is high and the weatherfine] 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
- 心高气傲 xīn gāo qì ào 【解释】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拼音码】xgqa【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
- 志高气扬 志气高昂而自得。
- 才高气清 cái gāo qì qīng 【解释】才:才能;气:气质。指才调高雅,气质清新【出处】唐·韩愈《与孟东野书》:“足下才高气清,行古道,处今世,无田而衣食。”【拼音码】cgqq【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 最高气温 在一定时段一定空间内空气温度的最高值。
- 秋高气和 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 秋高气爽 qiū gāo qì shuǎng 【解释】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出处】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示例】方拟~,遣将西征。(清·梁晋竹《两般秋雨盦随笔·史阁部书》)【拼音码】qgqs【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英文】balmy autumn day
- 秋高气肃 见“秋高气爽”。
- 足高气强 见“足高气扬”。
- 足高气扬 又作:趾高气扬。语本《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 趾高气扬 zhǐ gāo qì yáng 【解释】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出处】《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示例】即使学习进步很大,也不该~,而应再接再厉。【拼音码】zgqy【灯谜面】大雁飞东南;孔夫子上树;树顶奏唢呐【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英文】go to one's head
- 高气压区 gāoqìyqū气压比周围高的地区。高气压区内空气往往下沉,天气多晴朗。
- 高气压 高气压拼音:gāo qì yā 注音:ㄍㄠ ㄑㄧˋ ㄧㄚ 词语解释 又称“反气旋”。在同一海拔高度的平面上,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有冷性和暖性之分。在北半球,高气压的气流围绕高气压中心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则作逆时针方向流动。高气压中心附近地区的气流微弱,有下沉运动,一般少云、雨和大风,天气晴朗。
- 高比 谓与高尚的人相比匹。 ▶ 《韩诗外传》卷七: “夫高比所以广德也, 下比所以狭行也。” ▶ 宋 叶适 《蜂儿榧歌》: “昔人取急欲高比, 今我细论翻下匹。”
- 高步阔视 同“高视阔步”。
- 高水平 gāoshuǐpíng[high level;high tone] 具有道德高尚或才智高深的风格或性质伦敦《泰晤士报》和其它高水平的刊物高水平的表演
- 高步通衢 见“高步云衢”。
- 高汤 gāotāng煮肉或鸡鸭等的清汤,也指一般的清汤。
- 高步云衢 gāo bù yún qú 【解释】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出处】《晋书·郤诜传论》:“郤诜工韫价州里,褎然应召,对扬天问,高步云衢,求之前哲,亦足称矣。”【拼音码】gbyq【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官居显位
- 高河 指银河。 ▶ 南朝 齐 张融 《海赋》: “高河灭景, 万里无文。” ▶ 唐 刘得仁 《宿僧院》诗: “破月斜天半, 高河下露微。”
- 高步 1. 阔步, 大步。 ▶ 晋 左思 《咏史》之五: “被褐出 阊阖 , 高步追 许由 。” ▶ 明 雷士俊 《寄王筑夫》诗: “琴书敦宿好, 高步蹈 颜 曾 。” 2. 犹高蹈。 指隐居。 ▶ 唐 刘长卿 《颍川留别司仓李万》诗: “想君畴昔高步时, 肯料如今折腰事。” ▶ 宋 曾巩 《送郑州邵资政》诗: “隽游追幕府, 高步集 蓬莱 。” 3. 超群出众。 ▶ 唐 颜真卿 皇甫曾 等《七言重联句》: “顷持宪简推高步, 独占诗流横素波。” ▶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下》: “ 戣 ( 孔戣 )高步公卿间, 以方严见惮。” ▶ 明 胡应麟 《诗薮‧国朝上》: “ 成化 以还, 诗道旁落, 唐 人风致, 几于尽隳。 独 李文正 才具宏通, 格律严整, 高步一时, 兴起 李 何 , 厥功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