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玉润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jīn shēng yù rùn
【解释】比喻文章气韵优美。
【出处】汉·班固《东都赋》:“玉润而金声。”
【拼音码】jsyr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文章气韵优美
- 金声 1. 指钲声。 ...
- 玉润 1. 《礼记‧聘义》: “君子比德于玉焉,...
- 金声玉振 jīn shēng yù zhèn 【解释】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出处】《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示例】~,寥亮于区寓。(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拼音码】jsyz【用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褒义
- 金声玉服 见“金声玉色”。
- 金声玉色 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
- 玉润 1. 《礼记‧聘义》: “君子比德于玉焉, 温润而泽, 仁也。”后因以“玉润”比喻美德。 ▶ 汉 班固 《东京赋》: “﹝百姓﹞莫不优游而自得, 玉润而金声。”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赞》: “温乎其仁, 玉润外鲜。” ▶ 《梁书‧刘遵传》: “其孝友淳深, 立身贞固, 内含玉润, 外表澜清。” 2. 形容外貌光洁润泽。 ▶ 唐 顾况 《露青竹杖歌》: “玉润犹沾玉垒雪, 碧鲜似染 苌弘 血。” ▶ 宋 赵彦端 《鹧鸪天‧箫莹》词: “花动仪容玉润颜, 温柔袅娜趁幽闲。” 3. 《晋书‧卫玠传》: “﹝ 卫玠 ﹞总角乘羊车入市, 见者皆以为玉人…… 玠 妻父 乐广 , 有海内重名, 议者以为‘妇公冰清, 女婿玉润’。”后因以“玉润”作女婿的美称。 ▶ 唐 白居易 《得乙女将嫁于丁既纳币而乙悔丁诉之乙云未立婚书》判词: “请从玉润之诉, 无过桃夭之时。” ▶ 明 沈璟 《义侠记‧解梦》: “应招子婿称玉润, 会看爱女荣闺阃。” ▶ 清 王士禛 《<敬业堂诗集>序》: “老友 海昌 陆先生 辛斋 , 尝携其爱婿 查夏重 词一卷见示…… 夏重 既 辛斋 玉润, 且为吾友 勉斋 黄门犹子。”
- 金声 1. 指钲声。 ▶ 《荀子‧议兵》: “闻鼓声而进, 闻金声而退。” ▶ 《汉书‧李陵传》: “闻鼓声而纵, 闻金声而止。” ▶ 颜师古 注: “金谓钲也, 一名镯。” ▶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二: “将秉先登羽, 岂敢听金声。” 2. 指钟声。 ▶ 唐 沈佺期 《同李舍人冬日集安乐公主山池》诗: “兴尽方投辖, 金声还复传。” ▶ 宋 苏轼 《十二琴铭‧天球》: “有蔚者桐, 僵于下阳之庭。 奏刀而玉质, 成器而金声。” ▶ 清 金人瑞 《长夏读杜诗有怀明人法师却寄二十四韵》: “金声齐雅颂, 玉尺辨毫厘。” 3. 指金石声。 ▶ 唐 唐彦谦 《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诗: “醉中篇什金声在, 别后音书锦字空。” ▶ 明 何景明 《赠子言》诗: “腰佩白玉环, 手掷金声赋。” ▶ 叶景葵 《<蔽庐丛志>序》: “金声掷地, 诵 左 赋而俗耳顿聪。” 4. 对人声音的美称。 ▶ 明 沈仕 《桂枝香‧咏镜题情》曲: “爱你秋波如练, 金声娇软。” 5. 恭敬的声音。 ▶ 《逸周书‧酆保》: “卑位柔色, 金声以合之。” ▶ 朱右曾 校释: “金声, 肃也。” 6. 比喻美好的声誉。 ▶ 晋 刘琨 《劝进表》: “玉质幼彰, 金声夙振。” ▶ 唐 卢纶 《送黎燧尉阳翟》诗: “玉貌承严训, 金声称上才。” 7. 指声誉传播。 ▶ 王国维 《观堂集林‧<国学丛刊>序》: “二 刘 金声于 隋 代, 孔 贾 玉振于 唐 初。”
- 掷金声 见“ 掷地金声 ”。
- 冰清玉润 bīng qīng yù rùn 【解释】润:滋润。像冰一样清澈,像玉一样润泽。原指翁婿操行洁白。比喻人品高洁【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润之望,所谓秦晋之匹也。”【示例】明·高濂《玉簪记·诳告》:“他是~,怎便肯随波逐尘。”【拼音码】bqyr【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英文】be pure-minded
- 玉润冰清 像玉一样润泽,像冰一样清纯。常喻人或物形神之美。
- 珠圆玉润 zhū yuán yù rùn 【解释】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出处】唐朝张文琮《咏水诗》:“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拼音码】zyyr【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英文】round as pearls and smooth as jade
- 掷地金声 zhì dì jīn shēng 【解释】金:钟罄之类的乐器。比喻文章词藻优美【出处】《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示例】清·黄周星《补张灵崔莹合传》:“佳哉,~也。”【拼音码】zdjs【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 玉振金声 喻文章道德之盛。
- 金声掷地 谓掷地作金石之声。形容语言文字铿锵有力。
- 金壶 1. 铜壶的美称。 ▶ 晋 陆机 《漏刻赋》: “挈金壶以南罗, 藏幽水而北戢。” ▶ 唐 崔液 《蹋歌词》: “金壶催夜尽, 罗袖舞寒轻。” ▶ 后蜀 毛熙震 《更漏子》词: “烟月寒, 秋夜静。 漏转金壶初永。”参见“ 刻漏 ”。 2. 黄金酒壶。 ▶ 《晏子春秋‧杂上十九》: “ 景公 游于 纪 , 得金壶。” 3. 为酒壶之美称。 ▶ 唐 韩翃 《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诗: “玉佩迎初夜, 金壶醉老春。” ▶ 宋 曾巩 《降龙》诗: “凝寒堕指热侵骨, 一宴百盏倾金壶。”
- 金壶墨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 浮提 之国, 献神通善书二人, 乍老乍少, 隐形则出影, 闻声则藏形。 出肘间金壶四寸, 上有五龙之检, 封以青泥, 壶中有墨汁如淳漆, 洒地及石, 皆成篆隶科斗之字。 记造化人伦之始……及金壶汁尽, 二人刳心沥血, 以代墨焉。”后因以指精良之墨。 ▶ 宋 李维 《休沐端居有怀希圣少卿学士》诗: “彩毫间试金壶墨, 青案时看玉字书。”
- 金壶墨汁 金壶墨汁拼音:jīn hú mò zhī 注音:ㄐㄧㄣ ㄏㄨˊ ㄇㄛˋ ㄓㄧ 成语解释金壶墨汁【拼音】:jīn hú mò zhī【解释】:指极其珍贵罕见的书画用品。【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浮提之国献通善书二人,乍老乍少,隐形则出声,闻声则隐形,出肘间金壶四寸,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壶中有墨汁如淳漆,洒地及石,皆成篆隶科斗之字。”
- 金壶道人 指善书者。 ▶ 宋 韩维 《答原甫试墨见诒》诗: “金壶道人丸法墨, 持卖都城人不识。”参见“ 金壶墨 ”。
- 金墟福地 对村落的美称。 ▶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怀华阳润卿博士>之一》: “北洞树形如曲盖, 东凹山色入薰炉。 金墟福地能容否, 愿作冈前蒋负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