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玉振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手机版
- jīn shēng yù zhèn
【解释】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出处】《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示例】~,寥亮于区寓。(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
【拼音码】jsyz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褒义
- 金声 1. 指钲声。 ...
- 玉振 1. 谓磬声振扬。  ...
- 玉振金声 喻文章道德之盛。
- 金声玉服 见“金声玉色”。
- 金声玉润 jīn shēng yù rùn 【解释】比喻文章气韵优美。【出处】汉·班固《东都赋》:“玉润而金声。”【拼音码】jsyr【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文章气韵优美
- 金声玉色 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
- 玉振 1. 谓磬声振扬。 ▶ 《孟子‧万章下》: “集大成也者, 金声而玉振之也。” ▶ 俞樾 《群经平议‧孟子二》: “所谓‘金声而玉振之’者, 以金声始洪而终杀, 必以玉声振扬之。 此‘之’字即指金声而言。” 2. 谓振扬天子之德音。 ▶ 《汉书‧儿宽传》: “唯天子建中和之极, 兼总条贯, 金声而玉振之, 以顺成天庆, 垂万世之基。” ▶ 颜师古 注: “言振扬德音, 如金玉之声。” 3. 形容帝王仁德的声音。 ▶ 《晋书‧景帝纪》: “夫圣王重始, 正本敬初, 古人所慎也。 明当大会, 万众瞻穆穆之容, 公卿听玉振之音。” 4. 比喻文辞声调铿锵。 ▶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 “英英夫子, 灼灼其俊。 飞辩摛藻, 华繁玉振。” 5. 谓著述继美前贤。 ▶ 《晋书‧卫玠传》: “昔 王辅嗣 吐金声于中朝, 此子复玉振于 江 表。 微言之绪, 绝而复续。” ▶ 王国维 《观堂集林‧<国学丛刊>序》: “二 刘 金声于 隋 代, 孔贾 玉振于 唐 初。” 6. 古琴名。 ▶ 元 陶宗仪 《辍耕录‧古琴名》: “古琴名: 冰清、春雪、玉振、黄鹄、秋啸。”
- 金声 1. 指钲声。 ▶ 《荀子‧议兵》: “闻鼓声而进, 闻金声而退。” ▶ 《汉书‧李陵传》: “闻鼓声而纵, 闻金声而止。” ▶ 颜师古 注: “金谓钲也, 一名镯。” ▶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二: “将秉先登羽, 岂敢听金声。” 2. 指钟声。 ▶ 唐 沈佺期 《同李舍人冬日集安乐公主山池》诗: “兴尽方投辖, 金声还复传。” ▶ 宋 苏轼 《十二琴铭‧天球》: “有蔚者桐, 僵于下阳之庭。 奏刀而玉质, 成器而金声。” ▶ 清 金人瑞 《长夏读杜诗有怀明人法师却寄二十四韵》: “金声齐雅颂, 玉尺辨毫厘。” 3. 指金石声。 ▶ 唐 唐彦谦 《乱后经表兄琼华观旧居》诗: “醉中篇什金声在, 别后音书锦字空。” ▶ 明 何景明 《赠子言》诗: “腰佩白玉环, 手掷金声赋。” ▶ 叶景葵 《<蔽庐丛志>序》: “金声掷地, 诵 左 赋而俗耳顿聪。” 4. 对人声音的美称。 ▶ 明 沈仕 《桂枝香‧咏镜题情》曲: “爱你秋波如练, 金声娇软。” 5. 恭敬的声音。 ▶ 《逸周书‧酆保》: “卑位柔色, 金声以合之。” ▶ 朱右曾 校释: “金声, 肃也。” 6. 比喻美好的声誉。 ▶ 晋 刘琨 《劝进表》: “玉质幼彰, 金声夙振。” ▶ 唐 卢纶 《送黎燧尉阳翟》诗: “玉貌承严训, 金声称上才。” 7. 指声誉传播。 ▶ 王国维 《观堂集林‧<国学丛刊>序》: “二 刘 金声于 隋 代, 孔 贾 玉振于 唐 初。”
- 掷金声 见“ 掷地金声 ”。
- 金相玉振 同“金相玉质”。
- 掷地金声 zhì dì jīn shēng 【解释】金:钟罄之类的乐器。比喻文章词藻优美【出处】《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示例】清·黄周星《补张灵崔莹合传》:“佳哉,~也。”【拼音码】zdjs【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 金声掷地 谓掷地作金石之声。形容语言文字铿锵有力。
- 金墟福地 对村落的美称。 ▶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怀华阳润卿博士>之一》: “北洞树形如曲盖, 东凹山色入薰炉。 金墟福地能容否, 愿作冈前蒋负刍。”
- 金壶 1. 铜壶的美称。 ▶ 晋 陆机 《漏刻赋》: “挈金壶以南罗, 藏幽水而北戢。” ▶ 唐 崔液 《蹋歌词》: “金壶催夜尽, 罗袖舞寒轻。” ▶ 后蜀 毛熙震 《更漏子》词: “烟月寒, 秋夜静。 漏转金壶初永。”参见“ 刻漏 ”。 2. 黄金酒壶。 ▶ 《晏子春秋‧杂上十九》: “ 景公 游于 纪 , 得金壶。” 3. 为酒壶之美称。 ▶ 唐 韩翃 《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诗: “玉佩迎初夜, 金壶醉老春。” ▶ 宋 曾巩 《降龙》诗: “凝寒堕指热侵骨, 一宴百盏倾金壶。”
- 金墉 1. 西方的城。 ▶ 《文选‧张衡<西京赋>》: “似 阆风 之遐阪, 横西洫而绝金墉。” ▶ 薛综 注: “墉, 谓城也。 绝, 度也。 言阁道似此山之长远, 横越西池, 而度金城也。 西方称之曰金。” 2. 犹金城。 坚固的城墙。 ▶ 晋 潘岳 《西征赋》: “金墉郁其万雉, 峻嵃峭以绳直。” ▶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 “旁望斗城, 金墉万仞。” ▶ 明 李东阳 《和沈地官时旸<游城西朝天宫>韵》: “龙盘万岭合, 虎踞千山重。 我昔往观之, 汤池带金墉。” 3. 古城名。 ▶ 三国 魏明帝 时筑, 为当时 洛阳城 (今 河南省 洛阳市 东)西北角一个小城。 ▶ 唐 贞观 后废。 ▶ 《太平御览》卷一七六引 晋 陆机 《洛阳地记》: “ 洛阳城 内西北角有 金墉城 , 东北角有楼高百尺, 魏文帝 造也。” ▶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瑶光寺》: “ 瑶光寺 北有 承明门 , 有 金墉城 , 即 魏氏 所筑。”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洛阳县》: “ 嘉平 六年, 司马师 废其主 芳 , 迁于 金墉 。 ▶ 延熙 二年, 魏王 禅位于 晋 , 出舍 金墉城 。 ▶ 晋 杨后 及 愍怀太子 至 贾后 之废, 皆徙 金墉 。 ▶ 永康 二年, 赵王伦 篡位迁 惠帝 , 自 华林 西门出, 居 金墉城 。”因亦比喻帝后被贬之所。 ▶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后序》: “ 金墉 之耻未雪, 澶洲 之盟将寒。”
- 金壶墨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 浮提 之国, 献神通善书二人, 乍老乍少, 隐形则出影, 闻声则藏形。 出肘间金壶四寸, 上有五龙之检, 封以青泥, 壶中有墨汁如淳漆, 洒地及石, 皆成篆隶科斗之字。 记造化人伦之始……及金壶汁尽, 二人刳心沥血, 以代墨焉。”后因以指精良之墨。 ▶ 宋 李维 《休沐端居有怀希圣少卿学士》诗: “彩毫间试金壶墨, 青案时看玉字书。”
- 金墀 用金属装饰的宫阶。 借指臣子朝拜皇帝的地方。 ▶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五: “绮井含葩, 金墀玉箱。” ▶ 赵幼文 注: “ 李 注: 金墀, 犹金戺也。 ▶ 《西京赋》曰: ‘金戺玉阶。 ’案戺即门限, 用铜沓冒, 黄金涂, 谓之金戺。” ▶ 南朝 梁 萧统 《殿赋》: “建厢廊于左右, 造金墀于前庑。” ▶ 唐高宗 《册许敬宗太子太师文》: “晨谒金墀, 事切于忠謇;夜随银启, 义光于调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