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诏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yízhào
皇帝临死时留下的诏书。
- 遗 (遺)yí ㄧˊ1)丢失:~失。~落。2)漏掉:~忘。~漏。3)丢失的...
- 诏 (詔)zhào ㄓㄠˋ1)告诉,告诫:为人父者,必能~其子。2)帝王所...
- 遗诗 1. 指死者留下的诗歌。 ▶ 宋 陆游 《<梅圣俞别集>序》: “ 宛陵先生 遗诗及文若干首, 实某官 李兼 孟达 所编辑也。” ▶ 清 恽敬 《答董牧唐》之二: “令兄 春江 孝廉遗诗, 格正气和, 可想见其为人, 何以中道淹忽” 钱基博 《吴禄贞传》: “及其死, 廉泉 为蒐所存, 付 廉夫人 吴芝瑛 , 写定 吴烈士 遗诗上下二卷。” 2. 指前代佚诗。 ▶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 “余急令其具餐, 将携砚载笔往录 宝圭洞 中遗诗。”
- 遗词 见“ 遗辞 ”。
- 遗诛 谓遗漏而未被杀害。 ▶ 汉 蔡邕 《和熹邓后谥》: “ 永元 之世, 以为遗诛, 今畏服威灵, 稽颡即毙。”
- 遗识 遗存的意识。 佛教认为人死精神不灭, 意识尚存。 ▶ 唐 王维 《给事中窦绍为亡弟故驸马都尉于孝义寺浮图画西方阿弥陀变赞》: “生因妄念, 没有遗识。 凭化而迁, 转身不息。”
- 遗话 指前代留传到后世的话。 ▶ 明 陈献章 《容彦礼率诸弟同在馆下彦昭彦礼彦贞相继而逝彦潜今又卒感而有作》诗: “莫道 江门 空识我, 千秋遗话及玑璇。”
- 遗论 1. 指前人留下的观点、见解。 ▶ 《魏书‧封轨传》: “至如庙学之嫌, 台沼之杂, 袁准 之徒已论正矣, 遗论具在, 不复须载。” ▶ 唐 贾至 《虙子贱碑颂》: “绎微旨而徵遗论, 何先生道蔚其葳蕤者也。” ▶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 “ 水心 之说, 乃 张方平 之遗论也。” 2. 馀论;异议。 ▶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七》: “辞简意足, 一段章旨, 无复遗论。” ▶ 明 袁宏道 《和者乐之所由生》: “夫以《大武》之乐, 而 孔子 尚有遗论。” ▶ 明 徐渭《<草玄堂稿>序》: “苟世之评君之诗者, 徒律之以 汉 魏 , 则似不能无遗论于君。”
- 遗诫 亦作“遗戒”。 1. 犹遗嘱。 ▶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 “昔大司马 吴汉 老病将卒, 世祖 问以遗戒。” ▶ 《后汉书‧祭遵传》: “临死遗诫牛车载丧, 薄葬 洛阳 。” ▶ 《北史‧韩子熙传》: “卒, 遗戒不求赠諡, 其子不能遵奉, 遂至干谒。” ▶ 唐 白居易 《唐故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 “公之将终也, 遗诫诸子。” ▶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 “且死, 遗戒丧车速发。”参见“ 遗嘱 ”。 2. 指前人遗下的训诫。 ▶ 汉 张衡 《归田赋》: “感 老氏 之遗诫, 将回驾乎蓬庐。” ▶ 《后汉书‧明帝纪》: “圣恩遗戒, 顾重天下, 以元元为首。” ▶ 《三国志‧魏志‧赵王干传》: “初封诸侯, 训以恭慎之至言, 辅以天下之端士, 常称 马援 之遗诫。” ▶ 《宋史‧李继和传》: “ 继隆 罢兵柄, 手录 李绩 遗戒授 继和 , 曰: ‘吾门不坠者在尔矣。 ’”
- 遗讴 指古代留传下来的歌曲。 ▶ 南朝 齐 王融 《奉和竟陵王郡县名诗》: “ 燕 棠缺初雅, 郑 衮息遗讴。”
- 遗语 1. 临终之言;遗嘱。 ▶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吾死之后, 愿弟得存, 忽尔天道开通, 为父雠冤杀 楚 。 ’遗语已讫, 便即杀之。” ▶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甲‧荐福如本》: “迨旦, 数僧来诣 王氏 , 具说 本老 遗语。” 2. 前人留下的话。 ▶ 宋 苏辙 《真兴寺阁》诗: “遗语谢世俗, 钓鱼当钓鳌。” ▶ 清 罗安 《嘲朝山》诗: “时人奉仙灵, 请述 撝堂 遗语君且听。” ▶ 章炳麟 《文学说例》: “然《士丧礼》言‘妇人侠床’, 注‘妇人谓妻妾子姓也’, 此则语无区别, 与 蒲斯门 种勿殊, 盖 庖戏 俪皮以前之遗语云尔。” II犹赠言。 ▶ 宋 朱熹 《和择之韵》: “出山遗语在, 归骑莫徘徊。”
- 遗记 先前遗留下来的书籍或记载。 ▶ 《孔子家语‧本性》: “ 孔子 生于衰 周 , 先王典籍, 错乱无纪, 而乃论百家之遗记, 考正其义。” ▶ 《晋书‧律历志上》: “及 秦始皇 焚书荡覆, 典策缺亡, 诸子璅言时有遗记。” ▶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七: “如是而辩, 果得道者之遗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