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识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遗存的意识。 佛教认为人死精神不灭, 意识尚存。
▶ 唐 王维 《给事中窦绍为亡弟故驸马都尉于孝义寺浮图画西方阿弥陀变赞》: “生因妄念, 没有遗识。 凭化而迁, 转身不息。”
- 遗 (遺)yí ㄧˊ1)丢失:~失。~落。2)漏掉:~忘。~漏。3)丢失的...
- 识 (識)shí ㄕˊ1)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 遗词 见“ 遗辞 ”。
- 遗论 1. 指前人留下的观点、见解。 ▶ 《魏书‧封轨传》: “至如庙学之嫌, 台沼之杂, 袁准 之徒已论正矣, 遗论具在, 不复须载。” ▶ 唐 贾至 《虙子贱碑颂》: “绎微旨而徵遗论, 何先生道蔚其葳蕤者也。” ▶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 “ 水心 之说, 乃 张方平 之遗论也。” 2. 馀论;异议。 ▶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七》: “辞简意足, 一段章旨, 无复遗论。” ▶ 明 袁宏道 《和者乐之所由生》: “夫以《大武》之乐, 而 孔子 尚有遗论。” ▶ 明 徐渭《<草玄堂稿>序》: “苟世之评君之诗者, 徒律之以 汉 魏 , 则似不能无遗论于君。”
- 遗诏 yízhào皇帝临死时留下的诏书。
- 遗讴 指古代留传下来的歌曲。 ▶ 南朝 齐 王融 《奉和竟陵王郡县名诗》: “ 燕 棠缺初雅, 郑 衮息遗讴。”
- 遗诗 1. 指死者留下的诗歌。 ▶ 宋 陆游 《<梅圣俞别集>序》: “ 宛陵先生 遗诗及文若干首, 实某官 李兼 孟达 所编辑也。” ▶ 清 恽敬 《答董牧唐》之二: “令兄 春江 孝廉遗诗, 格正气和, 可想见其为人, 何以中道淹忽” 钱基博 《吴禄贞传》: “及其死, 廉泉 为蒐所存, 付 廉夫人 吴芝瑛 , 写定 吴烈士 遗诗上下二卷。” 2. 指前代佚诗。 ▶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 “余急令其具餐, 将携砚载笔往录 宝圭洞 中遗诗。”
- 遗记 先前遗留下来的书籍或记载。 ▶ 《孔子家语‧本性》: “ 孔子 生于衰 周 , 先王典籍, 错乱无纪, 而乃论百家之遗记, 考正其义。” ▶ 《晋书‧律历志上》: “及 秦始皇 焚书荡覆, 典策缺亡, 诸子璅言时有遗记。” ▶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七: “如是而辩, 果得道者之遗记也。”
- 遗诛 谓遗漏而未被杀害。 ▶ 汉 蔡邕 《和熹邓后谥》: “ 永元 之世, 以为遗诛, 今畏服威灵, 稽颡即毙。”
- 遗议 1. 谓遭致异议和非议。 ▶ 唐 皎然 《诗式‧语似用事义非用事》: “如 康乐公 ‘ 彭 薛 才知耻, 贡公 未遗荣。 或可优贪竞, 岂足称达生’, 此申商榷三贤, 虽许其退身, 不免遗议, 盖 康乐公 欲借此成我诗, 非用事也。” ▶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修志》: “试观诸史, 如《史记》、《汉书》, 虽出 马 班 之手, 尚不能无遗议, 况他人邪!” 2. 指遗漏未及之评论。 ▶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格局》: “ 圣叹 之评《西厢》, 可谓晰毛辨发, 穷幽极微, 无复有遗议于其间矣。” ▶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 “﹝ 同治 二年﹞ 太仓 钱鼎铭 井井有条, 毫无遗议。”
- 遗话 指前代留传到后世的话。 ▶ 明 陈献章 《容彦礼率诸弟同在馆下彦昭彦礼彦贞相继而逝彦潜今又卒感而有作》诗: “莫道 江门 空识我, 千秋遗话及玑璇。”
- 遗训馀风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