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心相待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chì xīn xiāng dài
【解释】赤心:真诚的心。真心诚意对待别人
【出处】元·乔梦符《两世姻缘》第一折:“做了一程夫妻,彼此赤心相待,白首相期。”
【拼音码】cxxd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 赤心 chìxīn真诚的心:~相待ㄧ~报国。
- 相待 1. 对待。 ▶...
- 心相 1. 佛教语。 指能感知之心。 ▶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五‧宝亮》: “如来乘本愿以托生, 现慈力以应化, 离文字以设教, 忘心相以通道。” ▶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碑》: “贝叶真偈, 现心相于银钩。” ▶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四: “谚曰: ‘有心无相, 相逐心生, 有相无心, 相随心灭。 ’此言人以心相为上也。” 2. 方言。 心思, 兴趣。 ▶ 《何典》第六回: “人说‘叫化三年, 做官无心相’。”
- 相待 1. 对待。 ▶ 《韩非子‧六反》: “犹用计算之以相待也, 而况无父子之泽乎?” ▶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 张胜 心坚似铁, 只以主母相待, 并不及乱。” ▶ 清 吉尔杭阿 《致英法公使照会》: “彼此相待两歧, 未免相形见拙。” 2. 招待;款待。 ▶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 “免不得买些酒相待他们。”
- 一寸赤心 同“一寸丹心”。
- 赤心奉国 见“赤心报国”。
- 赤心报国 chì xīn bào guó 【解释】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出处】唐·刘长卿《疲兵篇》:“赤心报国无片赏,白首还家有几人。”【示例】《说唐》第57回:“如今归顺万岁,就是唐家的臣子,自当要~。”【拼音码】cxbg【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心心相印 xīn xīn xiāng yìn 【解释】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出处】《黄蘖传心法要》:“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示例】这对恋人,尽管遇到很多障碍,相距又遥远,但始终是~的。【拼音码】xxxy【灯谜面】肚里装公章;我心似你心金石缘【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英文】have mutual affinity
- 披心相付 pī xīn xiāng fù 【解释】披心:披露真心;相付:给人家。形容真心待人。【出处】《晋书·慕容垂载记》:“歃血断金,披心相付。”【拼音码】pxxf
- 腹心相照 又作:肝胆相照。谓人与人之间以赤诚相待。
- 降心相从 jiàng xīn xiāng cóng 【解释】降低自己去遵从别人。【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唯我郑国之有谒焉,如旧婚媾,其能降以相从也。”【示例】既料中国人必不失和,而孤拔以一水师提督,挟盛气而来,谓闽官必~,船局因垂手可得。(高阳《清宫外史》下册)【拼音码】jxxc【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委屈自己的意愿去服从别人
- 以礼相待 yǐ lǐ xiāng dài 【解释】礼:礼仪;待:对待。用应有的礼节来对待别人【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宋江以礼相待,用好言抚慰。”【拼音码】ylxd【灯谜面】恭候【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冷眼相待 lěng yǎn xiāng dài 【解释】用冷淡的态度接待。比喻不欢迎或看不起。【拼音码】lyxd
- 刮目相待 谓另眼看待,用新眼光看人。
- 另眼相待 lìng yǎn xiāng dài 【解释】以不同于一般的态度对待,指特殊照顾、优待【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拼音码】lyxd【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特殊照顾
- 括目相待 用不同于以前的新的眼光来看待。
- 相待如宾 相处如待宾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 赤诚相待 chì chéng xiāng dài 【解释】赤诚: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拼音码】ccxd
- 刮目相待,刮目相看 guāmù-xiāngdài,guāmù-xiāngkàn[treat sb. with special esteem;look at sb. with new eyes;have a completely new appraisal of sb.] 不再用老眼光,用新眼光看待某人(鲁)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国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 士别三日, 刮目相待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遂拜 蒙 母, 结友而别”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 肃 ( 鲁肃 )拊 蒙 背曰: ‘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 至于今者, 学识英博, 非复 吴 下 阿蒙 。 ’ 蒙 曰: ‘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今论, 何一称 穰侯乎 !’”后因以“士别三日, 刮目相待”谓别后进步快速, 当另眼相看。
-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 【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宋·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拼音码】sbsr【用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 【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示例】(蔡元培)对于鲁迅始终是~的。(郭沫若《鲁迅与王国维》)【拼音码】sbsd
- 赤忠 赤胆忠心。 ▶ 明 张居正 《答河道总督王敬所书》: “今公赤忠, 身任其责。” ▶ 《再生缘》第二一回: “伏祈陛下开皇榜, 以便那, 抱负英雄尽赤忠。”
- 赤忱 chìchén〈书〉①赤诚:~相见。②极真诚的心意:一片~。
- 赤悃 赤诚。 ▶ 明 张居正 《与楚抚赵汝泉言严家范禁请托书》: “仆平生耻为矫饰, 其所云者, 悉出赤悃, 万惟垂亮。”
- 赤情 真诚的心意。 ▶ 汉 陈琳 《为袁绍与公孙瓒书》: “解印释绂, 以北带南, 分割膏腴, 以奉执事, 此非孤赤情之明验耶?” ▶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赤情未蒙昭信, 遂见讨责。” ▶ 李国文 《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 “ 莲莲 , 难得的是 小农 那一片痴心赤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