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讼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císòng
诉讼。也作辞讼。
- 词 (詞)cí ㄘˊ1)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汇。~书。~典。...
- 讼 (訟)sòng ㄙㄨㄥˋ1)在法庭上争辨是非曲直,打官司:~事。~案。...
- 包揽词讼 bāo lǎn cí sòng 【解释】包揽:把别人的事情全部兜揽办理;词讼:诉讼。指招揽承办别人的诉讼,从中谋利【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5回:“那参的京官就是大老爷,说的是包揽词讼,所以火上浇油。”【示例】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钱文贵在村子上~,出出歪主意,一定是可能的。”【拼音码】blcs【灯谜面】律师【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英文】act as shyster
- 词诉 诉讼。 ▶ 宋 陆游 《奏筠州反坐百姓陈彦通诉人吏冒役状》: “臣近因民间词诉, 勘会到本路 筠州 百姓 陈彦通 , 因诉事夹带, 称 高安县 押录 陈谅 , 经两次徒杖罪断罢, 不合冒役事。” ▶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抑见禁罪囚及词诉者, 或从疏放, 或从末减令…… 临川 黄崖 宰是邑, 谓此钱出于讼狱之人, 恐惹词诉。” ▶ 宋 《燕翼诒谋录》卷一: “ 咸平 元年十月己丑, 有诏申警, 悉毁撤之, 词诉悉归之县。”
- 词训 承继祖先教训。 词, 通“ 嗣 ”。 ▶ 宋 汪藻 《代镇江府赵修撰谢到任表》: “绍兴 汉 统, 喜 邴吉 之有谋;追录 唐 勋, 叹 郑公 之无后。 肆颂异数, 特与名藩。 岂微臣词训之能然, 实上圣旌贤之至此。”
- 词话 cíhuà①评论词的内容、形式,或记载词的作者事迹的书,如《碧鸡漫志》、《人间词话》。②散文里间杂韵文的说唱文艺形式,是章回小说的前身,起于宋元,流行到明代,如《大唐秦王词话》。明代也把夹有词曲的章回小说叫做词话,如《金瓶梅词话》。
- 词言义正 词言义正拼音:cí yán yì zhèng 注音:ㄘㄧˊ ㄧㄢˊ ㄧˋ ㄓㄥˋ 成语解释词言义正【拼音】:cí yán yì zhèng【解释】: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出处】: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 词话丛编 词话丛编拼音:cí huà cóng biān 注音:ㄘㄧˊ ㄏㄨㄚˋ ㄘㄨㄙˊ ㄅㄧㄢ 词语解释 词话丛书。唐圭璋编。共收宋、元、明、清及近代的词话和词论著作六十种,是词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 词言 文辞。 ▶ 汉 班固 《答宾戏》: “皆俟命而神交, 匪词言之所信。” ▶ 唐 颜真卿 《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逖文公集序》: “其为诗也, 必有逸韵佳对, 冠绝当时, 布在人口;其词言也, 则宰相 张九龄 欲掎摭疵瑕, 沈吟久之, 不能易一字。”
- 词语 cíyǔ词和短语;字眼:写文章要尽量避免方言~ㄧ对课文中的生僻~都做了简单的注释。
- 词藻宏丽科 唐 代科举名目之一。 ▶ 《新唐书‧杨绾传》: “第进士, 补太子正字。 举词藻宏丽科, 玄宗 已试, 又加诗、赋各一篇, 绾 为冠, 由是擢右拾遗。”参阅 明 李日华 《六砚斋二笔》、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唐科目》。
- 词说 1. 犹言辞。 ▶ 《旧唐书‧田弘正传》: “ 裴度 明理体, 词说雄辩, 弘正 听其言, 终夕不倦。” ▶ 明 海瑞 《贺李东城荣奖序》: “今世官于其地者, 治下人往往粉饰词说, 借贵人为文, 架无为有, 增细以巨, 裂彩书其言进之, 谀风行而天下无公议矣。” ▶ 张难先 《科学补习所始末》: “ 瑛 年少英挺, 善词说, 闻者莫不感动。” 2. 文体名。 ▶ 王闓运 《论文体》: “《天问》是赞, 《九章》是赋, 《大招》是诔, 《卜居》、《渔父》是词说。 故自来以 屈 为词赋, 以 司马 为文章祖。” II谓以言辞游说。 ▶ 清 章学诚 《校雠通义‧汉志诸子》: “纵横者, 词说之总名也。”
- 词藻 cízǎo同‘辞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