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气楼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即蜃楼。
▶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十: “接连着好几天都是晴天, 地面乾燥得就和沙漠一样。
▶ 武昌城 远远地在阳炎中横陈着, 脚根是看不见的, 白蒙蒙地好像是一座蜃气楼。”
▶ 郁达夫 《沉沦》一: “但看见了一丛杂树, 几处人家, 同鱼鳞似的屋瓦上, 有一层薄薄的蜃气楼, 同轻纱似的在那里飘荡。”参见“ 蜃楼 ”。
- 蜃气 亦作“蜄气”。 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
- 楼 (樓)lóu ㄌㄡˊ1)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亦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
- 气楼 qìlóu房屋顶上突起来的部分,两侧有窗,用来通风或透光。
- 蜃气 亦作“蜄气”。 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显著折射, 使远处景物显现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象。 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 古人误以为蜃吐气而成, 故称。 ▶ 《史记‧天官书》: “海旁蜄气象楼台, 广野气成宫阙然。” ▶ 南朝 梁简文帝 《吴郡石像碑》: “遥望海中, 若二人像。 朝视沉浮, 疑诸蜃气, 夕复显晦, 乍若潜火。” ▶ 明 无名氏 《四贤记‧会母》: “谩委蛇 淄青 道, 万里晴光重照, 会见波恬蜃气销。” ▶ 何其芳 《画梦录‧炉边夜话》: “在那辽阔间也许有长春的岛屿, 如蜃气所成的楼阁。”
- 蜃氛 犹蜃气。 ▶ 唐 熊曜 《琅琊台观日赋》: “尔其秋景超忽, 晴光焕发;蜃氛干云, 蚌胎候月。”
- 蜃浪 谓蛟龙掀起的波涛。 ▶ 明 胡山 《与彭仲谋》诗: “秋云蜃浪黑, 夜雨鬼灯青。”
- 蜃母楼 即蜃楼。 ▶ 明 高柄 《题台江别意饯顾存信归番禺》诗: “乡梦多随蜃母楼, 家林近入扶桑树。”参见“ 蜃楼 ”。
- 蜃海 神话中的地名。 ▶ 汉 东方朔 《<十洲记>序》: “曾随师之履行, 比至 朱陵 扶桑 蜃海 冥夜之丘, 纯阳之陵, 始青之下, 月宫之渊。” ▶ 唐 吕岩 《七言》诗: “为讨石肝逢 蜃海 , 因寻甜雪过 瀛洲 。” ▶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奉征高丽》: “待你向 蜃海 攻城, 鲸波交刃, 管取不劳而定。”
- 蜃楼海市 shèn lóu hǎi shì 【解释】旧时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出处】《隋唐遗事》:“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拼音码】slhs【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蜃灰 用蜃壳烧成的灰。 其用途与石灰同。 ▶ 《周礼‧秋官‧赤犮氏》“以蜃炭攻之” 唐 贾公彦 疏: “蜃炭者, 谓蜃灰是也。” ▶ 《隋书‧南蛮传‧林邑》: “其国延袤数千里……以塼为城, 蜃灰涂之, 东向户。”
- 蜃楼山市 即海市蜃楼。
- 蜃灶 煮盐的灶。
- 蜃楼 古人谓蜃气变幻成的楼阁。 ▶ 宋 陈允平 《渡江云‧三潭印月》词: “烟沉雾回, 怪蜃楼飞入清虚。 秋夜长, 一轮蟾素, 渐渐出云衢。”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饭鱼》: “游鳞恨落他人后, 桃花流水半含愁。 今夜呵, 怨气冲冲结蜃楼。” ▶ 艾青 《年轻的城》诗: “不是瀚海蜃楼, 不是 蓬莱 仙境, 它的一草一木, 都由血汗凝成。”参见“ 蜃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