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樓)
lóu ㄌㄡˊ
1)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亦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或指楼房的一层:~房。~梯。~道。~层。城~。岗~。阁~。~台。~船。办公~。高~大厦。
2)姓。
·参考词汇:
a storied building floor
- 楼上 lóushàng[upstairs] 房屋中在底层之上的部分
- 楻板 船板。 ▶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 “大龙船约长三四十丈, 阔三四丈……楻板到底深数尺, 底上密排铁铸大银样如卓面大者, 压重庶不欹侧也。”
- 楼上妆 古代妇女一种高绾的发型。 ▶ 南朝 梁简文帝 《倡妇怨情诗十二韵》: “耻学 秦罗 髻, 羞为楼上妆。” ▶ 隋 薛道衡 《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诗》: “高高城里髻, 峨峨楼上妆。”
- 楻 huáng ㄏㄨㄤˊ1)古同“艎”,船。
- 楼儿 旧时对娇夫的蔑称。 ▶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蜀冈录》: “富贵家则自备女舆, 行走若飞, 谓之飞轿;步碎而软, 谓之溜步。 轿夫谓之楼儿, 随轿侍儿谓之跑楼儿。”
- 楺 róu ㄖㄡˊ1)古同“揉”,使木弯曲:“~轮建舆。”ròu ㄖㄡˋ1)古书上说的一种树。十夫楺椎
- 楹鼓 古乐器。 形制为用木柱从鼓中穿过, 使之竖立, 柱下有四足。 又称建鼓。 ▶ 《礼记‧明堂位》: “ 夏后氏 之鼓足, 殷 楹鼓, 周 县鼓。” ▶ 郑玄 注: “楹谓之柱, 贯中上出也。” ▶ 《隋书‧音乐志》: “建鼓, 夏后氏 加四足, 谓之足鼓。 ▶ 殷 人柱贯之, 谓之楹鼓。”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 “楹鼓逢逢将曙天, 诸生接武杏坛前。”
- 楼台 lóutái①〈方〉凉台。②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近水~。
- 楹阶 谓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