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末支离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fū mò zhī lí
【解释】肤浅琐碎
【出处】清·方苞《书柳文后》:“彼言涉于道,多肤末支离,而无所归宿。”
【拼音码】fmzl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 肤末 指肤浅的见解或事物的次要部分。 ▶ 明 ...
- 支离 zhīlí①分散;残缺:~破碎。②(语言文字)烦琐而凌乱:~错乱,不成...
- 肤末 指肤浅的见解或事物的次要部分。 ▶ 明 张纶 《林泉随笔》: “世之博洽君子, 不以肤末于学, 而遽云云见嗤, 改而正诸, 则幸也。” ▶ 清 曾国藩 《与朱仲我书》: “因来函陈义颇坚, 辄复贡其肤末, 以相质证, 唯希雅鉴。” ▶ 清 龚自珍 《六经正名》: “《尔雅》者, 释《诗》《书》之书, 所释又《诗》《书》之肤末, 乃使之与《诗》《书》抗, 是尸祝舆儓之鬼, 配食昊天上帝也。”
- 支离 zhīlí①分散;残缺:~破碎。②(语言文字)烦琐而凌乱:~错乱,不成文理。
- 支离叟 1. 指 支离疏 。 ▶ 宋 刘克庄 《最高楼‧乙卯生日》词: “此生惭愧 支离叟 , 何功消受水衡钱。”参见“ 支离疏 ”。 2. 松的别称。 ▶ 元 陆友 《研北杂志》卷下: “﹝ 鲜于枢 ﹞于废圃中得怪松一株, 移植所居旁, 名之曰 支离叟 。”亦省作“ 支离 ”。 ▶ 清 施闰章 《慈仁寺松》诗: “ 支离 尔何意, 不厌卧 长安 。”
- 支离疏 亦省作“ 支离 ”。 《庄子》寓言人物。 肢体畸形, 于世无补, 而坐受赈济。 ▶ 《庄子‧人间世》: “ 支离疏者 , 颐隐于脐, 肩高于顶, 会撮指天, 五管在上, 两髀为胁。 挫针治繲, 足以糊口;鼓厕播精, 足以食十人。 上徵武士, 则 支离 攘臂而游于其间;上有大役, 则 支离 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 则受三锺与十束薪。” ▶ 唐 权德舆 《古人名诗》: “从此 直不疑 , 支离疏 世事。” ▶ 宋 黄庭坚 《次韵师厚病间》之三: “古来 支离疏 , 粟帛王所仁。”
- 支离益 《庄子》寓言人物。 ▶ 朱泙漫 从之学屠龙。 ▶ 《庄子‧列御寇》: “ 朱泙漫 学屠龙于 支离益 , 单千金之家, 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单, 通“ 殚 ”。 后亦省称“ 支离 ”。 ▶ 《后汉书‧张衡传》: “深厉浅揭, 随时为义, 曾何贪于 支离 , 而习其孤技邪?” 晋 张协 《七命》: “尔乃命 支离 , 飞霜锷, 红肌绮散, 素肤雪落。”
- 支支离离 谓语言散乱。 ▶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六: “父母盘问他们, 他们是在什么地方和我分手的?骇昏了的两位老头子支支离离地答应不出一个所以然。” ▶ 郭沫若 《集外‧反响之反响》: “原文一句半所表示的意义, 异常明了简赅, 而英文支支离离地译成五句。”
- 支离破碎 zhī lí pò suì 【解释】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示例】我们不要把文章分析得~。【拼音码】zlps【灯谜面】十石【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英文】broken up
- 漫漶支离 模糊残缺。 ▶ 明 宋濂 《龙门子凝道记下‧段干微》: “曰: ‘ 金溪 之学何如?’曰: ‘学不论心久矣, 陆氏 兄弟卓然有见于此, 亦人豪哉……故登其门者, 类皆紧峭英迈而无漫漶支离之病, 惜乎力行功加而致知道阙, 或者不无憾也。 ’”
- 病骨支离 bìng gǔ zhī lí 【解释】支离:残缺不全,引申为衰残瘦弱的样子。形容病者体瘦骨露,衰弱无力,憔悴不堪【出处】宋·陆游《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拼音码】bgzl【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肤札 文身, 在皮肤上刺出各种图形。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 “上都街肆恶少, 率髡而肤札, 备众物形状。”
- 肤果 指皮亦可食的果实。 ▶ 明 陆深 《蜀都杂抄》: “ 梵 文甚细, 如叙果有五: 枣、杏等谓之核果, 梨、柰等谓之肤果, 椰子、胡桃等谓之壳果, 松子、柏仁等谓之桧果, 大小豆等谓之角果……肤, 皮肤可啖也。”
- 肤敏 优美敏捷。 ▶ 《诗‧大雅‧文王》: “ 殷 士肤敏, 祼将于京。” ▶ 毛 传: “肤, 美;敏, 疾也。” ▶ 孔颖达 疏引 王肃 曰: “ 殷 士有美德, 言其见时之疾, 知早来服 周 也。” ▶ 《汉书‧叙传下》: “ 不疑 肤敏, 应变当理, 辞 霍 不婚, 逡遁致仕。” ▶ 宋 沈遘 《都官郎中杨佐可司封郎中制》: “惟尔 佐 , 学行材智, 廉正肤敏, 实吾士大夫之望。” ▶ 章炳麟 《人无我论》: “ 震旦 虽衰, 硕学肤敏之士犹不遽绝。”
- 肤泛 fūfàn浮浅空泛:~之论。
- 肤挫 犹肤挠。 ▶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畅春园虎》: “虎知当死伏不动, 翻身一箭穿其胸, 万夫挢舌军吏贺, 此勇真能不肤挫。”参见“ 肤挠 ”。
- 肤泛不切 肤泛不切 基本解释:肤:肤浅;泛:一般;不切:不切合实际。指文章或言论没有深刻切实的内容。
- 肤挠 谓肌肤被刺而挠屈。 犹言示人以弱。 ▶ 《孟子‧公孙丑上》: “ 北宫黝 之养勇也, 不肤挠, 不目逃。” ▶ 赵岐 注: “人刺其肌肤, 不为挠却。”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 “ 荆州 街子 葛清 , 勇不肤挠, 自颈已下, 遍刺 白居易 舍人诗。”按, 王引之 《经义述闻‧通说上》: “肤挠, 色挠也。”
- 肤浅 fūqiǎn(学识)浅;(理解)不深:~的认识 ㄧ我对戏曲的了解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