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冲突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Kosovo conflict]
发生于南斯拉夫科索沃的族群内战。1989年塞尔维亚总统S.米洛舍维奇取消科索沃的宪法自治权,并对占科索沃省境内九成人口的阿尔巴尼亚裔展开有系统的镇压。科索沃人民另外组成影子政府,开始进行非武力对抗。1998年形势紧张,演变成警察与科索沃解放军(KLA)的武装冲突。调解团体(美、英、德、法、意、俄)提出统一政策,要求双方停战,塞尔维亚特种警察及军队无条件撤退,释放难民,以及无限期接受国际监管。米洛舍维奇同意了大多数要求,但是却未履行承诺。联合国安理会严厉谴责塞尔维亚警方使用武力不当,包括所谓的“种族净化”(屠杀及驱逐其他族群),并提出一份武器全面禁运案,但暴力镇压却仍有增无减。各国后来在法国朗布依埃举行外交调停时,米洛舍维奇方面的军队和坦克却又出现攻击行动。谈判因此破裂,塞尔维亚再次出动军队进行新的杀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队也开始轰炸以防止人道悲剧。由于塞尔维亚残酷杀人的消息不断传出,科索沃的难民大量涌向邻国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和门的内哥罗。北约进行了11周的轰炸,轰炸点延伸到贝尔格勒,塞尔维亚的基础建设受到明显的破坏。在北约和南斯拉夫于1999年签署协议后,轰炸行动才停止,协议规定塞尔维亚撤军,并让100万名阿尔巴尼亚裔难民以及50万被迫迁移到其他省份的难民重返家园。
- 冲突 chōngtū①矛盾表面化,发生激烈争斗:武装~ㄧ言语~。②互相矛盾;不协调:文章的论点前后~ㄧ因时间~,会开不成了。
- 科索 官吏向民间非法索取财物。 ▶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四》: “今岁秋田, 皆期大稔, 仰所在切如条流本分纳税及加耗外, 勿令更有科索。” ▶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诸行》: “市肆谓之行(音杭)者, 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 ▶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七: “内官监收白熟粳米, 科索无厌, 大率正粮一石, 加费二石, 始获批单。”
- 科约 规约。 ▶ 《新唐书‧李德裕传》: “ 蜀 人多鬻女为人妾, 德裕 为著科约: 凡十三而上执三年劳, 下者五岁, 及期则归之父母。”
- 科级 科第。 ▶ 唐 罗隐 《答贺兰友书》: “然仆之所学者, 不徒以竞科级于今之人, 盖将以窥昔贤之行止, 望作者之堂奥。” ▶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 裴中令 应举, 诣葫芦生问命, 未之许, 谓无科级之分。” ▶ 宋 范仲淹 《谢许让观察使守旧官表》: “窃念臣少游庠序, 长登科级, 周旋孤宦, 了无闻达。”
- 科纳 犹科输。 ▶ 《宋史‧食货志上五》: “﹝ 熙宁 ﹞十年, 知 彭州 吕陶 奏……自 熙宁 六年施行役法, 至今四年, 臣本州四县, 已有宽剩钱四万八千七百馀贯, 今岁又须科纳一万馀贯。”
- 科籍 1. 指登科录之类。 ▶ 明 李东阳 《送乔生宇归乐平》诗: “我友中书君, 十年抗师席。 当时门下士, 往往继科籍。” 2. 指 明 清 时代六科给事中官署中的簿册档案。 ▶ 《明史‧职官志三》: “凡日朝, 六科轮一人立殿左右, 珥笔记旨。 凡题奏, 日附科籍, 五日一送内阁, 备编纂。”
- 科纳克里 [Conakry]几内亚首都、最大城市和大西洋沿岸主要港口。位于通博岛和卡卢姆半岛。1884年由法国建立,先后为南部河岸地保护区(1891)、法属几内亚殖民地(1893)和独立的几内亚首都。通博岛是全国最早的居民点,和半岛间以水道相连。20世纪50年代随着发展铁矿和铝的生产,该城市已工业化。市内有科纳克里大学(1962年成立)。人口约1,508,000(1995)。
- 科算 见“ 科算 ”。
- 科经 佛教语。 谓法师按宗派的家法判析经典的内容体系和结构。 ▶ 《<楞严经>序》: “科经者, 合理行为正宗, 离正宗为五分。”
- 科简 衡量简择。 ▶ 《北史‧循吏传‧张华原》: “州狱先有系囚千馀人, 华原 科简轻重, 随事决遣, 至年暮, 惟有重罪者数十人。” ▶ 《北齐书‧文苑传‧樊逊》: “又问刑罚宽猛, 逊 对曰……但令 释之 、 定国 迭作理官, 龚遂 、 文翁 继为郡守, 科简律令, 一此宪章, 欣闻 汲黯 之言, 泣断 昭平 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