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登笃笃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形容身体挺直结实。
▶ 沙汀 《记贺龙》十一: “一个登登笃笃的青年同志, 这时走进来添木炭了。”
- 登登 1. 象声词。 指敲击声。 &...
- 笃笃 象声词。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
- 登登 1. 象声词。 指敲击声。 ▶ 《诗‧大雅‧绵》: “度之薨薨, 筑之登登。” ▶ 唐 刘禹锡 《许州文宣王新庙碑》: “ 瀷水 之濒, 城池在东, 登登其杵, 坎坎其斧。” ▶ 宋 苏轼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龟趺入坐螭隐壁, 空斋昼静闻登登。” ▶ 明 高启 《与侄常游东庵》诗: “水树圆庵绿几层, 阴中敲户昼登登。” 2. 象声词。 指马蹄声。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 “骑着瘦马儿圪登登的又上 长安 道。” ▶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居庸关》词: “巂周声里严关峙, 匹马登登, 乱踏黄尘, 听报邮签第几程。” ▶ 清 朱彝尊 《百字令》词: “瘦马登登愁径滑, 何况新霜时候。” 3. 象声词。 指脚步声。 ▶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八: “ 蔡大嫂 却不表示软弱, 把那些女的看着笑了笑, 便登登地提起她那平底鞋, 一口气就走上了降生台。” 4. 众多貌。 ▶ 《逸周书‧小开》: “登登皇皇, 君枳维国, 国枳维都。” ▶ 唐 卢纶 《山店》诗: “登登山路行时尽, 决决溪泉到处闻。”
- 笃笃 象声词。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诵笃笃地酩子里骂。” ▶ 《收获》1981年第5期: “一旁, 栓栓妈 用铁勺‘笃笃’地敲响石磨, 打断 韩老汉 的话。”
- 不登登 忿怒貌。 ▶ 元 杨梓 《敬德不伏老》第一摺: “这厮们走将来上首头坐, 全无些谦逊。 恼得咱便不登登按不住心头忿。” ▶ 元 萧德祥 《杀狗劝夫》第三摺: “你怀中倚恃着财丰盛, 动不动和人争, 不登登按不住杀人性。”
- 傻登登 傻敦敦。 ▶ 浩然 《洪涛曲》: “他两只手按着地, 挣扎着坐起来, 傻登登地看看这个, 又看看那个。”
- 厚笃笃 形容非常粘稠或厚实。 ▶ 茅盾 《一个够程度的人》: “人们张大着嘴巴, 粗重地呼吸, 可是吸进去的也还不是那么厚笃笃的、稠涎似的、勉强说是气体罢, 可是把肺叶都糊住了。”如: 看这一身厚笃笃的肉, 体格真棒。
- 呆登登 呆邓邓。 ▶ 《金瓶梅词话》第五三回: “ 西门庆 呆登登想了一会。” ▶ 《金瓶梅词话》第五六回: “说的 常时节 有口无言, 呆登登不敢做声。”
- 圪登登 象声词。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 “骑著瘦马儿, 圪登登的又上 长安 道。”
- 战笃笃 犹战笃速。 因惊恐而发抖。 ▶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摺: “却教俺战笃笃的魂儿, 早不觉滴羞跌屑的骇。”参见“ 战笃速 ”。
- 格登登 形容过得硬。 ▶ 《老残游记》第十五回: “此人姓 刚 , 名 弼 , 是 吕谏堂 的门生, 专学他老师, 清廉得格登登的。”
- 满登登 mǎndēngdēng(~的)很满的样子:今年收成好,仓库里装得~的。
- 矮笃笃 ǎidǔdǔ[short] 身材矮小的样子
- 稳笃笃 形容很有把握。 ▶ 《小说月报》1981年第1期: “ 邹卜元 还用愁房子?省经委主任一句话, 弄套房还不是稳笃笃的。”
- 诵笃笃 犹言叽叽咕咕。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烦恼身心怎按纳?诵笃笃地酩子里骂。”
- 趷登登 象声词。 ▶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一摺: “趷登登催着玉骢, 笑吟吟袖窝着丝鞚。”
- 颤笃笃 因惊恐而身体发抖。 ▶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那僧人慌了。 颤笃笃的道: ‘头在你家上三家铺架上不是?休要来缠我!’” ▶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 “一个失手, 程老儿 早已头轻脚重, 跌下去了。 二女慌忙把布收进, 颤笃笃的关了楼窗, 一场扫兴, 不在话下。”
- 黄登登 犹言黄澄澄。 ▶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三摺: “足律律起阵旋风, 刮起那黄登登几缕尘。”
- 喃喃笃笃 亦作“喃喃咄咄”。 絮叨不绝。 ▶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四摺: “虽然是被风雨淋淋渌渌, 也不合故意的喃喃笃笃。” ▶ 《水浒传》第八回: “ 薛霸 一路上喃喃咄咄的口里埋冤叫苦。”
- 满满登登 mǎnmǎndēngdēng(~的)很满:工作日程排得~的。
- 笃笃喃喃 喃喃呐呐。 ▶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三摺: “你看这呆厮, 口里只管笃笃喃喃的说着许多说话, 既然有饭, 快拏将来喂他些罢。”
- 笃笃末末 盘盘旋旋。 ▶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二摺: “教我便来来去去脚似撺梭, 我可便笃笃末末身如这翻饼。”
- 登盈 富足盈馀。 ▶ 宋 苏舜钦 《谘目三》: “岁有登盈, 缘何改更, 遂至亏少?”
- 登盘 登上舞盘。 相传 汉 赵飞燕 曾于盘上舞, 唐 杨贵妃 亦曾于翡翠盘中舞霓裳羽衣舞。 ▶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二摺: “[ 高力士 云: ]请娘娘登盘, 演一回霓裳之舞。”
- 登留 登临留连。 ▶ 宋 赵拚 《题灵山寺》诗: “我为 灵山 好, 登留到日曛。”
- 登相 草名。 即东廧, 又名沙蓬。 生于北方沙地, 籽可食。 ▶ 《宋史‧外国传六‧高昌国》: “﹝ 六窠沙 ﹞沙深三尺……不育五谷, 沙中生草名登相, 收之以食。” II进位宰相。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 “ 潞公 自 庆历 八年登相, 至七十九岁以太师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