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甲利兵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犹坚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
- 牢 láo ㄌㄠˊ1)养牲畜的圈(juàn):虎~。亡羊补~(喻事后补救还...
- 甲 jiǎ ㄐㄧㄚˇ1)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子。花~(六...
- 利兵 锋利的武器。 ▶ 《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
- 坚甲利兵 jiān jiǎ lì bīng 【解释】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形容精锐的部队。【出处】《墨子·非攻下》:“于此为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无罪之国。”【示例】只要战争危险还存在,就必须有~,不断强化国防力量。【拼音码】jjlb【灯谜面】坦克部队【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坚强善战的军队
- 利兵 锋利的武器。 ▶ 《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 司徒期 因三匠与 拳弥 以作乱, 皆执利兵, 无者执斤。” ▶ 汉 贾谊 《过秦论》: “信臣精卒, 陈利兵而谁何。” ▶ 宋 秦观 《王朴论》: “壮士操利兵于深山之中。”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 “所当有利兵坚盾, 环卫其身。”
- 坚甲利刃 见“坚甲利兵”。
- 秣马利兵 喂饱战马,磨快兵器。谓做好作战准备。
- 牢盆 1. 煮盐器具。 ▶ 《史记‧平准书》: “愿募民自给费, 因官器作煮盐, 官与牢盆。” ▶ 《汉书‧食货志下》: “官与牢盆。” ▶ 王先谦 补注: “此是官与以煮盐器作, 而定其价直, 故曰牢盆。”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食盐》﹝集解﹞引 苏颂 曰: “煮盐之器, 汉 谓之牢盆。” 2. 借指盐政或盐业。 ▶ 唐 孙樵 《康公墓志铭》: “芸阁清秩, 牢盆美声。”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 “及 粤 寇之乱, 受祸最深, 牢盆至今衰落。” ▶ 清 龚自珍 《咏史》: “牢盆狎客操全算, 团扇才人踞上游。”
- 牢狴 监狱。 狴, 狴犴, 传说中兽名, 古代常画其形于狱门。 ▶ 唐 李白 《万愤词投魏郎中》: “苍苍之天, 高乎视低, 如其听卑, 脱我牢狴。” ▶ 王琦 注引《初学记》: “狴牢者, 亦狱别名。”
- 牢监 方言。 监狱。 ▶ 鲁迅 《<两地书>序言》: “但若坐过牢监, 到过战场, 则即使他是一个万分平凡的人, 人们也总看得特别一点。” ▶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 “我刚是坐了十二天牢监出来。”
- 牢狱 láoyù监狱。
- 牢直 粮饷。 ▶ 《后汉书‧董卓传》: “牢直不毕, 禀赐断绝, 妻子饥冻。” ▶ 李贤 注引《前书音义》: “牢, 禀食也。 古者名禀为牢。”
- 牢犴 监狱。 犴, 狴犴, 传说中的兽名, 古代常画其形于狱门。 ▶ 宋 叶适 《厢禁军弓手士兵》: “又有配隶罪人, 牢犴充塞, 亦州郡所养。” ▶ 清 秋瑾 《精卫石》第二回: “但想姊身遭此劫, 香闺绣阁胜牢犴, 何以遣?”
- 牢礼 古代以牛、羊、猪三牲宴饮宾客之礼。 ▶ 《周礼‧天官‧宰夫》: “凡朝觐、会同、宾客, 以牢礼之法, 掌其牢礼委积、膳献、饮食、宾赐之飧牵, 与其陈数。” ▶ 郑玄 注: “牢礼之法, 多少之差及其时也。 三牲牛、羊、豕具为一牢。” ▶ 《周礼‧地官‧牛人》: “凡宾客之事, 共其牢礼积膳之牛。” ▶ 郑玄 注: “牢礼, 飧饔也。” ▶ 孙诒让 正义: “宾客始至则致飧, 既朝聘则致饔, 皆有牲牢, 故云牢礼。”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 鲍国 之位下, 其国小, 而使 鞅 从其牢礼, 是卑敝邑也。”
- 牢牲 祭祀用的牺牲。 ▶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 “考锺馈肴核, 戛鼓侑牢牲。” ▶ 《新五代史‧世家序》: “剥剽弗堪, 吴 越 其尤, 牢牲视人, 岭蛋 遭 刘 。”
- 牢祭 古代用纯色牛羊豕的祭祀。 ▶ 《唐律疏议‧职别上‧释文》: “牲牢玉帛。 凡牛、羊、豕此等皆择纯色, 谓之全。 全者为牲, 遂养之于涤宫三日, 然后始用, 破而生献, 谓之牢祭。”
- 牢牢 1. 寥廓深远貌。 ▶ 唐 张祜 《箜篌》诗: “星汉夜牢牢, 深帘调更高。” ▶ 宋 李觏 《雨中作》诗: “朱曦待未见, 天盖空牢牢。” 2. 稳妥;牢固。 ▶ 《水浒传》第二一回: “这封书, 老娘牢牢地收着。” ▶ 《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我尽数奉告, 请牢牢记住。” ▶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三章: “所以剧作者写剧的时候, 应当牢牢地记得戏剧有它的教育作用。” 3. 犹一直。 表示动作持续不断或状态保持不变。 ▶ 清 李渔 《凰求凤‧遇贤》: “隔花小犬牢牢吠, 应是门前有人来。” ▶ 韩北屏 《非洲夜会‧举杯痛饮》: “他说话时, 双手紧握放在胸前, 牢牢地看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