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富国强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mín fù guó qiáng
【解释】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内实府库,垦其田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拼音码】mfgq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 民 mín ㄇㄧㄣˊ1)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
- 富国 fùguó①使国家富足:~裕民ㄧ~强兵。②富足的国家:由于盛产石油,这...
- 强 qiáng ㄑㄧㄤˊ1)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壮。~健。~人。~...
- 富国强兵 fù guó qiáng bīng 【解释】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出处】《商君书·壹言》:“故治国者,其专力也,以富国强兵也。”【示例】起感恩无已,慨然以~自任。(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六回)【拼音码】fgqb【用法】联合式;作定语;指国家富足,兵力强大【英文】make a country rich and build up its military power
- 富国强民 fù guó qiáng mín 【解释】指使国家富足,民力强盛【出处】先秦·商鞅《商君书·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示例】张书绅《正气歌》:“父亲到处寻找着~的救国良策,但他终于没有找到。”【拼音码】fgqm【用法】联合式;作定语;指国家富足,兵强马壮
- 富国 fùguó①使国家富足:~裕民ㄧ~强兵。②富足的国家:由于盛产石油,这个国家很快由穷国变成了~。
- 富国学 经济学的旧译名。 我国最早的经济学中文译名为“富国策”。 后经 清 学部审定, 译经济学为“富国学”。 1901年 严复 又译为“计学”, 次年 梁启超 改计学为“生计学”。 同时 日本 译名“经济学”亦传入 中国 。 辛亥革命后经 孙中山 肯定, 统一译为“经济学”。
- 富国安民 使国家富裕,人民生活安定。
- 富国裕民 使国家和人民富裕。
- 强兵富国 使兵力强大,国家富足。
- 民富国彊 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 民寄 民望所寄。 旧时指地方官。 ▶ 明 刘基 《浙东肃政廉访司处州分司题名记》: “公以通济之才, 筮仕于朝, 出任民寄, 以最绩奏闻。”
- 民居 mínjū民房:江南~。
- 民家 1. 寻常百姓家。 ▶ 《史记‧吴王濞列传》: “烧残民家, 掘其丘冢, 甚为暴虐。” ▶ 《新唐书‧五行志三》: “ 延和 元年六月, 河 南 偃师县 李材村 有震电入民家。” ▶ 宋 张孝祥 《水仙》诗: “净色只应撩处士, 国香今不落民家。”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山溪烈妇》: “ 旌德县 地曰山溪, 有民家女某氏。” 2. 白族 的别称。 ▶ 清 余庆远 《维西见闻纪‧夷人》: “ 那马 , 本 民家 , 即 僰 人也…… 民家 流人, 已莫能考其时代, 亦多不能记其姓氏。”按, 僰 人, 这里指西南少数 民族 白族。
- 民屋 民家房屋。 ▶ 《魏书‧太祖道武纪》: “旌旗骆驿二千馀里, 鼓行而前, 民屋皆震。” ▶ 《宋史‧五行志二下》: “ 饶州 番阳县 有妖鸟, 凫身鸡尾, 长喙方足赤目, 止于民家数日, 弹矢不能中。”
- 民害 人民的祸害。 ▶ 《后汉书‧五行志一》: “ 元嘉 中, 凉州 诸 羌 一时俱反……大为民害。” ▶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六: “是岁冬, 侠 上书, 几五千言, 极陈时政得失, 民间疾苦, 且言 王安石 作新法为民害。”
- 民屯 古代屯田的一种组织形式。 由政府招募无地农民集体耕种官田或垦荒, 按规定纳粮。 ▶ 汉 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税粮和军队给养, 均采取过此项措施。 ▶ 《元史‧兵志三》: “ 世祖 至元 十二年, 立 曲靖路 民屯, 拘刷所辖州郡诸色漏籍人户七百四十户立屯。” ▶ 郑观应 《盛世危言‧防边上》: “有所谓民屯者, 如 唐 初行民屯, 及 天宝 间, 天下屯田收一百九十馀万斛是也。”参见“ 屯田 ”。
- 民宰 地方官吏。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决水》: “次于 决水 , 访其民宰, 与古名全违。”
- 民工 míngōng①在政府动员或号召下参加修筑公路、堤坝或帮助军队运输等工作的人。②指到城市打工的农民。
- 民室 民家;民家房屋。 ▶ 《吕氏春秋‧音初》: “ 孔甲 迷惑, 入于民室, 主人方乳。” ▶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 淮南王 都 寿春 , 大风毁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