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水之敬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又作:杯水之谢。
- 杯水 1. 一杯水。 ...
- 之 zhī ㄓˉ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助词,表示修饰...
- 敬 jìng ㄐㄧㄥˋ1)尊重,有礼貌地对待:尊~。致~。~重(zhòng...
- 杯水之谢 bēi shuǐ zhī xiè 【解释】比喻微薄的酬谢【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1回:“次日,凤四老爹果然别了万中书,不曾受他杯水之谢,取路往杭州去了。”【拼音码】bszx【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 杯水 1. 一杯水。 ▶ 《庄子‧逍遥游》: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则芥为之舟。” ▶ 《南齐书‧张绪传》: “灵上置杯水香火, 不设祭。” ▶ 唐 柳宗元 《谪龙说》: “及期, 进取杯水饮之。” ▶ 明 孟称舜 《桃花人面》第一出: “小生偶到仙庄, 谢姐姐见怜, 以杯水相赠。” 2. 比喻微薄。 参见“ 杯水之谢 ”。
- 杯水候 请客赴宴的敬辞。 用于旧时请帖。 杯水, 谦言菲薄。 ▶ 《歧路灯》第八四回: “及至次日, 绍闻 具‘十五日杯水候’全帖, 请这一切债主。”
- 杯茗之敬 请人饮宴的谦辞。
- 弱水之隔 ruò shuǐ zhī gé 【解释】比喻相隔极远,到达不了。【出处】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地理类》:“远不能到,云如有弱水之隔。”【拼音码】rszg
- 松水之鱼 指 吴 地 松江 鲈鱼。 又称四鳃鲈, 素以名产称。 据《晋书‧张翰传》载, 张翰 在 洛 为官, 因思故乡 吴 地的莼羹、鲈脍, 便弃官归田。 此鲈即指 松江 鲈鱼, 后因以“松水之鱼”暗寓弃官归隐之情。 ▶ 明 无名氏 《霞笺记‧中丞训子》: “每念 华亭 之鹤, 恒思 松水 之鱼。 以此偷闲林下, 以终馀年。”
- 置水之情 zhì shuǐ zhī qíng 【解释】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出处】《后汉书·庞参传》:“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拼音码】zszq【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 置水之清 见“置水之情”。
- 杯水粒粟 一杯水,一粒粟。谓极少量的饮食。
- 杯水舆薪 见“杯水车薪”。
- 杯水车薪 bēi shuǐ chē xīn 【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出处】《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示例】有新债未动毫分的,除了承许夏鼎三十两外,大有~之状。(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四回)【拼音码】bscx【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分句;表示力量微小不能解决问题【英文】an utterly inadequate method in dealing with a severe【故事】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去救火。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车柴全部被烧毁
- 杯水之饯 杯水之饯 基本解释:饯:送别。用一杯水为人送行。旧指官吏洁身自好,廉洁奉公。
- 杯残炙冷 杯残炙冷 基本解释:炙:烤肉。指残剩的饭菜。也指权贵施舍的东西。
- 杯楼 小土堆。 ▶ 《《史记‧滑稽列传》“瓯窭满篝” 唐 司马贞 索隐》: “案: 瓯窭, 犹杯楼也。”
- 杯棬 杯棬拼音:bēi quān 注音:ㄅㄟ ㄑㄨㄢ 词语解释亦作“ 杯圈 ”。亦作“桮棬”。亦作“桮圈”。 1.一种木质的饮器。《孟子·告子上》:“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焦循 正义引《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 卢辩 注:“杯,盘盎盆盏之总名也。盖桮为总名,其未彫未饰时,名其质为棬,因而桮器之不彫不饰者,即通名为棬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器械雕琢,财用之蠹也……故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其为害亦多矣。”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序:“持杯棬而承澍,雨自满而止,又安能测其霶霈之所至哉。” 唐 刘禹锡 《述病》:“视既分,则嚮时之僕已睆然执杯圈侍予于前矣。”2.《礼记·玉藻》:“母没而杯圈不能饮焉。” 郑玄 注:“圈,屈木所为,谓巵匜之属。” 孔颖达 疏:“杯圈,妇人所用,故母言杯圈。”后因用作思念先母之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父之遗书,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明史·后妃传二·孝靖王太后》:“朕昔在青宫,莫亲温凊,今居禁闥,徒痛桮棬。” 清 顾炎武 《先妣忌日》诗:“无穷明发千年慨,岂独桮棬忌日思。”3.犹杯酒。 宋 苏辙 《早睡》诗:“杯棬相勤酬,往往见讥誚。” 明 高攀龙 《三时记》:“ 文山公 曾謁其祠,輒与二公杯棬酬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