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倒置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běn mò dào zhì
【解释】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出处】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然非知治之审,则未尝不本末倒置。”
【示例】看问题要抓住本质,决不能~。
【拼音码】bmdz
【灯谜面】半;瓶底朝天;跋作序言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弄错了事物的轻重主次
【英文】cart before the horse
- 本末 běnmò①树的下部和上部,东西和底部和顶部,比喻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
- 倒置 dàozhì倒过来放,指颠倒事物应有的顺序:本末~ㄧ轻重~。
- 本末 běnmò①树的下部和上部,东西和底部和顶部,比喻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详述~。②比喻主要的与次要的:~颠倒。
- 本末体 即纪事本末体。 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 ▶ 金松岑 《文学观》: “纪传变而为鉴, 为纲目, 为本末体。”
- 纪事本末 1. 史书体裁之一。 以历史事件为纲, 将重要史实分别列目, 独立成篇, 各篇又按年月顺序编写。 创始于 南宋 袁枢 的《通鉴纪事本末》。 ▶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五‧纪事本末类》: “至 宋 袁枢 以《通鉴》旧文, 每事为篇, 各排比其次第, 而详叙其始终, 命曰纪事本末, 史遂又有此一体。” 2. 借指对某事的完整记述。 ▶ 瞿秋白 《乱弹‧<铁流>在巴黎》: “任何故意宣传鼓动的小说诗歌, 都没有这种真实的平心静气的纪事本末来得响亮, 来得雄壮--这是革命的凯旋歌。”
- 纪事本末体 jìshìběnmòtǐ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重要事件为纲,自始至终有系统地把它记载下来。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 倒置干戈 dào zhì gān gē 【解释】把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拼音码】dzgg【用法】动宾式;作谓语;表示不再打仗
- 冠履倒置 guān lǚ dào zhì 【解释】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出处】《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拼音码】gldz【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 头足倒置 tóu zú dào zhì 【解释】比喻颠倒事物的主次关系。【拼音码】tzdz
- 没张倒置 犹言没规矩, 不成体统。 ▶ 《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 “他不唱便罢了, 这丫头恁惯的没张倒置的, 平白骂他怎么的。”
- 本末源流 本末源流拼音:běn mò yuán liú 注音:ㄅㄣˇ ㄇㄛˋ ㄧㄨㄢˊ ㄌㄧㄨˊ 成语解释本末源流【拼音】:běn mò yuán liú【解释】: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 本末相顺 本末相顺 基本解释:本:根本;末:梢;顺:指合于自然情势。由根到梢,次序不乱。比喻事物的发展合乎规律。
- 本末终终 本末终终 基本解释:本末:树根和树梢;终始:事情的结局和开头。指事物有本有末,有始有终的发展规律。
- 本朝 běncháo(1)[dynasty]∶古人认为朝廷是国家的根本,所以称朝廷为本朝(2)[this dynasty]∶称自己所处的王朝
- 本本 běnběn书本;本子:你看,~上写得很清楚嘛。
- 本望 1. 本来的愿望。 ▶ 《宋书‧刘道济传》: “比传人情不甚缉谐, 当以法御下, 深思自警, 以副本望。” ▶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 “ 郑使君 所须, 各依来数一半, 以戎旅之际, 不全副其本望也。” 2. 谓世家望族的籍贯。 ▶ 《隋书‧经籍志二》: “诸姓子孙有功者, 并令为其宗长, 仍撰谱录, 纪其所承。 又以 关 内诸州, 为其本望。” ▶ 清 卢文弨 《注<颜氏家训>‧例言》: “ 黄门 九世祖从 晋 元南度, 江宁 颜家巷 , 其旧居也, 则当为 江宁 人, 而此书向题 琅玡 。 ▶ 唐 人修史, 例皆不以土断, 而远取本望。”
- 本本主义 běn běnzhǔyì一种脱离实际的、盲目地凭书本条文或上级指示办事的作风。
- 本服 古代丧礼制度规定的本等丧服。 ▶ 《仪礼‧丧服》 唐 贾公彦 题解: “但正服合以小功以尊其祖, 不服小功而服齐衰, 非本服。” ▶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庶孙之中殇当为下殇辨》: “小功之殇指其服不指其亲, 以本服言则为齐衰之殇。”